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智能手機已落後!智慧手機正式登場:華為Mate 10邁出第一步

1956年夏季, 一批富有遠見卓識的科學家首次提出“人工智慧”的概念, 目的就是讓機器也能像人一樣思考, 富有智慧, 造福人類的生產生活。 那一刻起, 人工智慧這門新興科學正式誕生。

“人工智慧”術語第一次出現至今, 已經發展了60多年, 期間出現了多次里程碑事件。

從IBM“深藍”電腦擊敗人類世界國際象棋冠軍, 到谷歌AlphaGo完勝李世石、柯潔;從語音智慧助手遍地普及, 到AI語音辨識能力首次超過人類;從汽車智慧自動駕駛, 到人工智慧改善癌症診斷療法......

人工智慧已經從遙不可及的高科技, 開始慢慢走進並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毫無疑問, 移動互聯網之後, 人工智慧將成為最大的風口, 並引領的科技行業未來。

前不久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規劃要求2030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人工智慧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隨著全球首款AI處理器——麒麟970的發佈, 前所未有地拉近了我們和人工智慧的距離, 60多年以來, 人類從未和人工智慧如此“親密接觸”。

在此之前, 做到民用、商業化的人工智慧產品, 只有人工智慧音箱。 亞馬遜、谷歌、阿裡、小米、蘋果等廠商, 紛紛佈局並推出了相關產品。

但目前從其對話模式來看, 還局限於“你問我答”的方式, 而且均為雲端AI, 並非真正上的終端AI。 使用場景主要針對智慧家居, 並未和大家日常接觸最多的智慧手機, 形成有效聯動。 體驗上, 依然是割裂的。

而智慧手機作為目前最普及的個人計算平臺, 勢必會成為每個人手中最重要、最方便的智慧終端,

做人工智慧普及第一步的先行者。

9月2日,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正式在IFA2017大展上發佈了麒麟970處理器。 他表示, 這是全球首款內置獨立NPU(神經網路單元)的智慧手機AI計算平臺, 並將首發搭載於10月16日在德國慕尼克發佈的新旗艦Mate 10上。

作為世界上首款AI晶片, 麒麟970率先提出了“A new brain in your mobile”, 將AI理念引入華為手機。 通俗來講, 它就像一個“大腦”, 放到了智慧終端裡。

華為表示, 早在2012年之前, 就開始考慮智慧終端該有一顆什麼樣的“大腦”, 會幹什麼、學什麼、如何思考, 並做了各種相關科學研究和應用嘗試。

經過多年研發,麒麟970在前代產品的成果上,加入了業界首個用於神經元計算的獨立處理單元NPU,並且和CPU、GPU、DSP組成了創新的HiAI人工智慧移動計算平臺。

其中,NPU(神經網路單元)是麒麟970的核心。華為表示,在HiAI架構下,其AI新能密度遠超傳統的CPU、GPU,耗能更少更高效。

比如,在16位浮點數運算時,麒麟970的NPU運算能力達到了1.92 TFLOPs。此外,在它的加成下,同樣是四個A73 CPU核心,在處理同樣的AI應用任務時,新的異構計算架構擁有大約50倍的能效、25倍的性能提升。

最直接的體現是,理論上拍攝1000張照片僅消耗手機0.19%的電量(4000mAh容量)。而在圖像識別速度上,麒麟970可達到約2000張/分鐘。作為對比,三星S8使用CPU每分鐘處理僅95張,而蘋果iPhone 7 Plus同時使用CPU、GPU,每分鐘也只達到487張。

這就意味著,在一些特定AI場景下,內置NPU的麒麟970,要比單純的CPU,或者CPU+GPU快得多,也更加省電。很多應用場景,比如即時演算、低功耗AR,直接在手機端就能完成。

舉個例子,以往你向iPhone上語音助手Siri問一句話,它會先將結果回饋給雲端,計算後再把結果回饋給用戶。而麒麟970可以借助NPU,在手機端就能完成計算,釋放雲側的計算壓力,通過終端和雲的協作,效率大大提升。這種體驗,是純雲側AI終端無法比擬的。

這也就是餘承東所說的,端側智慧(On-Device AI)加雲智慧(Cloud AI),實現移動智慧(Mobile AI)。

在日常生活中,個體智慧的充分發揮離不開群體智慧的有力支持,人工智慧也一樣,需要“芯”“端”“雲”協同,才能發揮最大效用。

最終目的,是不僅讓手機聽懂、看懂、對話,甚至將以人類的思考方式來理解人類訴求,讓用戶快速、精准的獲取資訊和服務。

餘承東預測,未來的智慧手機將成為真正的智慧手機,到2025年超過90%的智慧終端機用戶將從個性化、智慧化的智慧個人助理服務中獲益。而搭載麒麟970的華為Mate 10,將邁出智慧手機時代的第一步。

讓我們拭目以待。

經過多年研發,麒麟970在前代產品的成果上,加入了業界首個用於神經元計算的獨立處理單元NPU,並且和CPU、GPU、DSP組成了創新的HiAI人工智慧移動計算平臺。

其中,NPU(神經網路單元)是麒麟970的核心。華為表示,在HiAI架構下,其AI新能密度遠超傳統的CPU、GPU,耗能更少更高效。

比如,在16位浮點數運算時,麒麟970的NPU運算能力達到了1.92 TFLOPs。此外,在它的加成下,同樣是四個A73 CPU核心,在處理同樣的AI應用任務時,新的異構計算架構擁有大約50倍的能效、25倍的性能提升。

最直接的體現是,理論上拍攝1000張照片僅消耗手機0.19%的電量(4000mAh容量)。而在圖像識別速度上,麒麟970可達到約2000張/分鐘。作為對比,三星S8使用CPU每分鐘處理僅95張,而蘋果iPhone 7 Plus同時使用CPU、GPU,每分鐘也只達到487張。

這就意味著,在一些特定AI場景下,內置NPU的麒麟970,要比單純的CPU,或者CPU+GPU快得多,也更加省電。很多應用場景,比如即時演算、低功耗AR,直接在手機端就能完成。

舉個例子,以往你向iPhone上語音助手Siri問一句話,它會先將結果回饋給雲端,計算後再把結果回饋給用戶。而麒麟970可以借助NPU,在手機端就能完成計算,釋放雲側的計算壓力,通過終端和雲的協作,效率大大提升。這種體驗,是純雲側AI終端無法比擬的。

這也就是餘承東所說的,端側智慧(On-Device AI)加雲智慧(Cloud AI),實現移動智慧(Mobile AI)。

在日常生活中,個體智慧的充分發揮離不開群體智慧的有力支持,人工智慧也一樣,需要“芯”“端”“雲”協同,才能發揮最大效用。

最終目的,是不僅讓手機聽懂、看懂、對話,甚至將以人類的思考方式來理解人類訴求,讓用戶快速、精准的獲取資訊和服務。

餘承東預測,未來的智慧手機將成為真正的智慧手機,到2025年超過90%的智慧終端機用戶將從個性化、智慧化的智慧個人助理服務中獲益。而搭載麒麟970的華為Mate 10,將邁出智慧手機時代的第一步。

讓我們拭目以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