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劉國梁、張怡甯的師傅都不是世界冠軍,為什麼能教出大滿貫出來?

前排提示:本文引入了軍事和乒乓球兩個主題, 文首先說明一下, 以免引起兩邊興趣讀者的誤會。

軍事學是一門非常注重實踐的學科,

一般來說, 檢驗的標準就是能不能打。 《亮劍》裡就有個有趣情節, 國軍將領常乃超不服李雲龍, 說他沒讓自己準備好就開打, 有本事的話該真刀真槍決出勝負——對於這樣的言論, 我們都會覺得可笑。 然而沒過幾年, 常乃超便被任命為了軍事學院的教官, 成為了李雲龍的老師。 李雲龍不服, 但是校長卻明確表示:人家就是能做你教官!

打起仗來, 常乃超簡直就和一個書生一樣, 迂腐不堪。 但是教書的話, 連李雲龍的老首長都認為應該是他教李雲龍, 而不是李雲龍教他。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

理論和實踐, 確實是有差別的。

而對比下面這個例子, 我們能更清晰地看出韓愈的一個觀點——弟子不必不如師, 師不必賢于弟子。

有這樣一位軍人, 雖然是正規軍校畢業, 但是在軍事這塊領域的實踐表現卻很一般。 他首先是當了上司的副官, 然後遇到了大會戰, 一上戰場便成了俘虜。 後來被釋放後, 又和上級吵架, 一怒之下離開祖國去給盟國效力, 然而也沒啥出彩的表現。

後來他再次回國,

仍然無法在戰場上樹立自己的威名, 最後組織決定:你還是去做理論研究吧!於是這哥們兒又做了12年的軍校校長, 51歲的時候上面看他研究做得不錯, 再加上確實也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於是調他重返第一線, 在邊境上做了個參謀長。 結果老哥不夠穩呐, 剛上任半年時間就病死了:我不說他的表現多麼窩囊, 但至少我們不能說很優秀, 是吧?

然而他寫出來的書, 成為了世界軍事學經典中的經典。 這個人的名字叫卡爾·菲力浦·戈特弗裡德·馮·克勞塞維茨, 他的著作叫——《戰爭論》。

理論家而實踐非常成功的人, 確實不多, 西方軍事學幾部著名作品, 《戰爭論》、《海權對歷史的影響》、《制空權》, 其作者都不是什麼偉大的統帥, 戰場表現都比較一般, 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理論造詣。

這也讓我想起中國乒乓球隊的幾位金牌教練:尹霄(劉國梁、孔令輝教練)、李隼(王楠、張怡甯、李曉霞教練)、吳敬平(馬琳、王皓、樊振東、許昕教練)、李曉東(王勵勤教練), 他們也曾當過運動員, 但連世界冠軍都沒拿到過,

有的甚至沒進過國家隊, 可是這一點都不妨礙他們執教世界最強的乒乓球隊伍, 帶出世界冠軍、奧運冠軍甚至是大滿貫選手。

有些東西確實是能領悟, 自己卻做不到, 因為實踐往往容不得你思考太多, 而要求你在短時間內就做出判斷。 這個,說實話,要求更多的,是天賦。戰場上瞬息萬變,各種情報層出不窮,生死之間,能做出保命判斷的,可能是高手;但能迅速做出克敵制勝判斷的,就真的是天才。

同理,乒乓球的技術戰術其實大家都懂,問題是身體素質不好你就做不了張繼科,對球的預判不夠你也做不了馬龍。

但反過來,其實實踐領域的很多天才,反而做不了理論家。因為理論家的任務,不是把仗打好,不是拿世界冠軍奧運冠軍,而是將最科學的東西以最精煉的文筆表達給想要學習它們的人。而實踐中的天才要麼是沒空寫理論(拿破崙表示我很忙),要麼是文化水準有限(朱元璋表示我小時候沒讀書),所以儘管能做教材中的案例,但要是真讓他們編寫理論著作,還真是難為他們了。

有時候我們要學會客觀區分理論家和鍵盤俠,或者再低一點,無法區分理性討論問題的人和無腦嘴炮分子。其實這個並不難:

☞ 理論家首先本身有很不錯的理論修養,其次雖然未必能實踐好,但卻能不斷就現實中的實踐進行合乎邏輯的推敲,最後得出規律。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偉大理論家都不是空想家,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人家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可是從事了無數社會實踐的,雖然最終實踐破產,但他畢竟做了很多事情,做之前也學習了很多理論知識,和所謂的嘴炮流完全不是一回事。

☞ 理性討論問題的人則次一點,水準可能達不到提煉真理的程度,但至少能勤於搜集資料,並用科學的方法探討問題,同時能包容異見,和而不同。

☞ 一般鍵盤黨的話也沒啥大問題,可能信口開河比較多,另外經常“站著說話不腰疼”。但總的來說,這部分人還是比較無害的。

☞ 至於純粹的無腦噴子,他們不會在乎觀點的正確與否,只關心一點:自己的面子。吹,是為了彰顯自己的“眼光獨到”;黑,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公正客觀”。堅持己見固然不是什麼錯誤,但是堅持的理由呢?要事實沒事實,講道理又講不出個邏輯性合理性來,而且說過的話絕對不改口,錯的不是自己,永遠是這個世界。

一句話:不奮鬥,不管是理論上的還是實踐上的,就別指望光靠嘴巴皮子能說出真理。

大家願意做哪一類人呢?請做出自己的選擇。

這個,說實話,要求更多的,是天賦。戰場上瞬息萬變,各種情報層出不窮,生死之間,能做出保命判斷的,可能是高手;但能迅速做出克敵制勝判斷的,就真的是天才。

同理,乒乓球的技術戰術其實大家都懂,問題是身體素質不好你就做不了張繼科,對球的預判不夠你也做不了馬龍。

但反過來,其實實踐領域的很多天才,反而做不了理論家。因為理論家的任務,不是把仗打好,不是拿世界冠軍奧運冠軍,而是將最科學的東西以最精煉的文筆表達給想要學習它們的人。而實踐中的天才要麼是沒空寫理論(拿破崙表示我很忙),要麼是文化水準有限(朱元璋表示我小時候沒讀書),所以儘管能做教材中的案例,但要是真讓他們編寫理論著作,還真是難為他們了。

有時候我們要學會客觀區分理論家和鍵盤俠,或者再低一點,無法區分理性討論問題的人和無腦嘴炮分子。其實這個並不難:

☞ 理論家首先本身有很不錯的理論修養,其次雖然未必能實踐好,但卻能不斷就現實中的實踐進行合乎邏輯的推敲,最後得出規律。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偉大理論家都不是空想家,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人家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可是從事了無數社會實踐的,雖然最終實踐破產,但他畢竟做了很多事情,做之前也學習了很多理論知識,和所謂的嘴炮流完全不是一回事。

☞ 理性討論問題的人則次一點,水準可能達不到提煉真理的程度,但至少能勤於搜集資料,並用科學的方法探討問題,同時能包容異見,和而不同。

☞ 一般鍵盤黨的話也沒啥大問題,可能信口開河比較多,另外經常“站著說話不腰疼”。但總的來說,這部分人還是比較無害的。

☞ 至於純粹的無腦噴子,他們不會在乎觀點的正確與否,只關心一點:自己的面子。吹,是為了彰顯自己的“眼光獨到”;黑,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公正客觀”。堅持己見固然不是什麼錯誤,但是堅持的理由呢?要事實沒事實,講道理又講不出個邏輯性合理性來,而且說過的話絕對不改口,錯的不是自己,永遠是這個世界。

一句話:不奮鬥,不管是理論上的還是實踐上的,就別指望光靠嘴巴皮子能說出真理。

大家願意做哪一類人呢?請做出自己的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