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西安的另一種繁華……魚化寨的記憶

從空中俯瞰西安城區, 綠樹掩映中的一座座高樓正在崛起, 勾勒出這座城市的年輕和活力, 但散佈其中的“城中村”, 真實卻不和諧。 隨著城市的擴容與發展, 城中村, 這些“蝸居”在城市的“獨立世界”, 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一座城市的紀錄片, 成為了這座城市的符號。

其實每個城市都有著這樣的地方, 真實, 卻不那麼討喜, 有人說, 這樣的地方, 大大的拆字下, 全是富翁, 但我在這裡, 看見的是很多不同階層的人, 暴發戶, 白領, 學生, 艱難度日的底層, 無所事事的混混, 這個地方都全盤接納, 它, 是一座城市的紀錄片, 成為了這座城市的符號。

西安有很多城中村, 比如八裡村、沙井村、三爻村、北窯頭、魚化寨等, 說起西安的城中村, 不得不提的便是曾一度被西安人稱作“小香港”的魚化寨。 也許名過其實, 但你若是在霓虹初上的時候混跡村中, 絕對能感受到那種不可抗拒的繁華場面。

魚化寨的商業非常繁盛, 不用出村, 什麼都能買到。 既有裝修豪華的商場店鋪, 也有多的數不清的地攤。 美食、服裝、電器、文具等各種小商品應有盡有, 琳琅滿目。

但是每一個住進魚化寨的人, 都時時刻刻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最終逃離;每一個離開魚化寨的人, 無時無刻不在懷念那些痛並快樂的“過渡期”。 也許魚化寨終會被日益壯大的高新區所吞併, 很多村子裡的人面臨著拆遷, 但對於在這裡待過的過客們而言, 魚化寨的記憶卻長留在人們的心裡。

魚化寨的繁華究竟起於何時, 或許已不可考。 但村名卻是大有來頭的。 村子的東頭立了一塊石碑, 初略的記載著這個村子的歷史源頭:據載, 該村曾是周武王為其雨花公主祭天之地;相傳周天子欲在白鹿原上建都, 鯨魚聞後, 怕擔負不起城池的重量, 順溝向西逃跑。 逃跑途中, 鯨魚怕被發現, 便化成一個寨子, 即現在西安市南郊的“魚化寨”。 玉帝發現後, 用鐵索將其縛住, 關押在長安城下, 並在上建都城, 以防鯨魚逃跑。

後經歷史變遷,“雨花”漸被演繹成了“魚化”,有鯉魚化蛟龍的祥瑞。是故,自唐代始,進京趕考的舉子都要來此地祭拜,祈求能一舉考中。也因此,村中有一高校——西安外事學院,在校門口的醒目處打出了“化魚成龍”的宣傳標語。

除了外事學院在村裡,附近還有陝西PC工程學院、西安經貿學校、博迪學校、房建學校、西安公交幹校等大專院校,有很多學生在村裡居住。大街上,小巷中美女如雲,女學生漂亮時尚,使這塊歷史寶地呈現出生機勃發的現代文化氣息。

有些人覺得魚化寨比較亂,但是對於外地務工人員不失為一個好的落腳點,因為租金比較低,而且村子裡什麼都有,吃什麼不用愁,日常用品什麼都有,關鍵價格還便宜!論繁華,它是與東方之珠媲美的小香港;論小玩意,它簡直就是活脫脫的西安小義烏。

烤麵筋賣水果的攤位有時就擺在大路中央,前面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相較之下,街道兩旁的商鋪卻顯得冷清不少。

不管是村裡的主幹道還是臨街小巷,擺攤的小販都是隊伍密集,地攤上的各式物品吸引著成群的男女駐足,小物品價位並不昂貴,但討價聲總是此起彼伏。

但相較于經濟的繁榮,魚化寨在村容管理上一直備受指責。村子的居住區與公車接駁點距離較遠,因此很多人不得不依靠常年候客於村口的三輪車、四輪車出行。蹦蹦車載客已成了不少村人的主要營生,卻讓村子的交通陷入無邊的混亂之中。遇到上下班高峰期或者下雨,人和車根本走不動。連不少交管部門都對此搖頭叫苦,倒不是管理不善,實在是需求太旺。

村子也有市容和城管,但多數都是村裡的社會青年。我曾有幸見到他們稽查三輪車載客的場景,幾個穿著拖鞋沙灘褲的紋身男,揪住一個拉客的三輪車車主,索要證件。“都是一個村的鄉黨,大家誰為難誰呢?”那位車主的一句實話,道出了村子管理的規則和詬病所在。

這麼多的蹦蹦聚集在一起占了整整一個車道。這樣的景象只有魚化寨可以見到。“司機”們賣力的吆喝著拼座,我們不會覺得混亂,他們像是在你回校的路上保駕護航。

在魚化寨擠公車沒有點體力還真擠不上去,但是3號線的開通緩解了一些壓力,地鐵3號線於2016年11月8號12點開通,客運量同樣大的驚人!

魚化寨應當是城市化進程中,西安城裡留存下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城中村了。大家都在問這個村子什麼時候拆遷,但由於魚化寨是由河東村、魚化街、福謙堡、魚西村、魚南村、八家巷、寺門巷、魚東村組成,而且居住人數達30多萬,所以真要拆遷還是比較難的,但它勢必要在某一天被拔地而起的高樓所吞併,然而這個村子之於不少西漂者的情感寄託,卻很難被鋼筋混凝土隔絕。

暢想青春,化魚成龍,我們的魚化國際。

八月的西安,暑氣依舊囂張跋扈,我們站在外事南校區門口,怔怔的望著這座“化魚成龍”傳說。

➀>>>廣博而雅致的你<<<

“匯南北之氣,順乾坤之理”。在70畝接天碧綠的魚化湖畔,坐落著一座古色古香的庭院。

一塊牌匾上的書法灑脫飄逸,上書:七方書院。

書院以中國古典建築風格為主導,輔以現代建築元素,綠茵花叢,松牆垂柳,亭閣棋布。

身著漢服,撫弄茶藝,每一個外事妹子到這都是“氣質才女”。

少年,這盤棋在等你,來嗎?

置身於此,便不自覺想起趙麗穎、吳亦凡、吳磊也曾相約在這裡......

➁>>>只識書香的你<<<

對於大部分人,如果不讀碩士博士,大學會是一生中最後一段不被生活瑣屑叨擾、可以安心讀書的日子。

不知道畢業後的你,可曾想念過這座藏著書香和她身影的象牙塔......

➂>>>只聞飯香的你<<<

食堂裡7塊錢一碗的拉條子,味美量足,在這裡上了多年學,硬生生的把南方胃變成了西北胃,愛上了那筋道的面。

還記得,當年是誰經常陪你走過這裡的一磚一瓦,刷遍這裡的美食嗎?

繞著操場,突然就響起當年軍訓時的烈日和當年三五成群追著帥氣的籃球少年的場景。記憶裡的時光,還有屬於這些林蔭道上的日子還是青蔥年華。

路過的心和饑餓的胃,在這裡得到滿足。

都說這世界上胃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屬於白天,一種屬於深夜。

白天的胃,矯情浮華挑剔,吃的是身份是社會屬性是脆弱的自尊;深夜的胃,滿是煙火氣,吃的是溫度是食物本質是柔軟的靈魂。

夜幕降臨,租客們從四面八方回到魚化寨,學生們三五結伴尋找自己的鍾愛,各個巷子裡燈火通明,這是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

卸下一天的疲倦戒備,一頭紮進小巷子裡穿過擁擠的人群,穿過彌漫在空中的炊煙和孜然,找到期待許久的美食攤位,駐足、交談、等待,直至自己的美食出鍋。

那種放鬆的感覺瞬間忘卻了壓在身上的業績、考核、明天的生活,此刻,只想和身邊的ta分享趣事和美食。

說起美食 ,魚化寨也是在西安也是小有名氣。全國各地名吃應有盡有,對於西漂的人而言,你永遠能在這裡找到家的味道。

這條小吃街簡直就像過年一樣熱鬧,不論白天還是晚上。窄窄的街道上擠滿了人,幾乎所有人都在等待路邊小攤做出的香噴噴的小吃。

走在村子裡擁擠的小街道上,身邊經過的每一個陌生人,每個騎三輪車的師傅,每個小吃攤的老闆和每聲吆喝叫喊,

都會讓你發現:生活原來是這麼的簡單美好!

突然覺得能在這裡生活是幸福的,每天晚上都有無數種宵夜可以吃,這裡就像我們的家一樣,每一種小吃都有媽媽的味道。

金黃的色彩衝擊著我們的視覺,香濃的口感霸佔了我們的味蕾。不管是視覺還是味覺,這裡都能統統滿足你的要求。

➀>>>純手工酸辣粉<<<

外事南區對面這家最解氣的美味——純手工酸辣粉,不知吸引了多少重口味食客。

酸辣粉滑爽勁道的粉,配以油酥的花生米,香噴噴的油辣椒、酸溜溜的老陳醋、麻酥酥的花椒粉、澆上滾燙的高湯,熱氣騰騰裡撒上一把蔥花香菜,滿嘴的恣意和暢快!

➁>>>青春炒優酪乳<<<

佟師傅說:“每年最期待的便是夏天,40度+的高溫,驕陽似火,心裡卻是樂呵。”下午三四點左右出攤,忙罷都到淩晨,一天賣300多份那都不在話下。

五塊一杯、好吃不貴,香噴噴的優酪乳加上五顏六色的配料,這才是夏天該有的顏色。

➂>>>火爆魷魚<<<

下午4點,賈師傅準時出現在了藍湖樹商業街對面的巷子口,等著買魷魚的吃貨們一下就把攤子打了圍。

數好串子,串起來的新鮮魷魚一沾上高溫的鐵板便開始滋滋的卷起身子跳起了舞……翻轉幾番,誘人的美味即便出爐。

給每串魷魚都刷上了最後一層醬,老賈這一輪的工作就大功告成了,4年的經營,嫺熟的他抬眼看看,就知道圍在小車四周的人們各是應該拿幾串。

➃>>>冷鍋串串<<<

冰涼爽口、辣味十足,5元6串葷素隨意搭配,和駐紮在這條街上的其他老攤位來說,雷姐還算個“新人”。

想起一年前,她還在五路口萬達門口徘徊掙扎,和街邊那些裝修得體、門面闊氣的店家爭生意......

奈何,終歸是生意不景氣,於是,便轉戰到魚化寨的這條巷子。競爭依舊激烈,但總算穩住了腳跟,為了迎合這裡的學生消費群體,價錢自然就比五路口那邊便宜許多,味道卻不曾改變。

和雷姐一樣,這寨子裡,還有許許多多為生活四奔波、尋找落腳點的身影,他們一直在努力認真的生活......

➄>>>花蛤&雞腿<<<

那一年是2003年,全民皆兵抗擊非典。也就是那一年,劉師傅攜著一家老小從瀋陽奔向西安討生活,從工人到失業再到進寨子裡推車擺攤賣花蛤,14年來風雨無阻。

一份花蛤,一份雞腿,劉師傅靠著這兩份看似不起眼的小美味在這邊安上了家,更是供出了一對碩士博士的兒女。

➅>>>炒餅炒麵<<<

放面、加雞蛋、翻炒、加料、盛盤一氣呵成,一份出鍋不過3分鐘。放下手中的鍋鏟,羅姐長舒一口氣,好似完成了一場艱難的戰役。

的確,這種桑拿天氣,光是面對火辣辣的鐵板,就需要很大勇氣。

我們去的時候恰巧遇見了住在附近的熟客,光在她家攤位上吃就已經有三四年的時間了,味道好,又便宜,再加上這樣的夏天,她家的炒麵就成了家裡不開火的唯一理由。

➆>>>古茗<<<

一杯在手,夏天我有。檸檬茶作為祛暑界的扛把子,真的是夏季飲品標配。

身邊的外事妹子說:“這家的飲品伴隨了她大學三年,芝士紅茶、大叔奶茶或是一杯炒雞大的超級檸檬茶都能讓你在擼串鴨脖麻辣香鍋之後祛辣解膩,瞬間戰鬥力滿滿。

➇>>>鴻運串串&兄弟燒烤<<<

夜色愈來愈濃,循著人聲,我們來到了外事北區對面的鴻運串串香和兄弟燒烤。人頭攢動,食客們或者沉默不語,或者高談闊論,都包裹在這片昏暗裡。

卸下了上班族的的外衣,三五相聚,烤一把子肉,要一份麻辣開邊魚,或者一份美蛙,佐以這詩意的下班時光。

過往的行人和川流的車輛絲毫不會影響他們的進食的姿態和交談的內容。

有人在談論最近的天氣,有人在說對面的姑娘,有人一邊吃一邊抱怨工作,有人就著夜色喝下孤獨……或者陝普或者普通話加方言,嬉笑怒駡間插科打諢。

當然,寨子裡的美食並不止於這幾種,故事還有很多版本,臭豆腐炸土豆烤麵筋烤雞翅菜夾餅......

繁忙的交通和醉人的霓虹,每間小店裡的裡的千家燈火,都是一種與魚化寨裡截然不同的溫暖。從市井到繁華,兩種生活都是我們喜愛的。

攤兒上的商品應有盡有,各種新奇的小玩意兒目不暇接,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買不到。

不同於外面的大品牌,兩雙不到一百的鞋,心情好了在搞搞價。有人說,大學四年,鞋盒都一摞啦!

這裡有各式各樣的腰帶和手錶,雖然不是什麼牌子,但也能緩解你的一時之需。

女生們進了魚化寨,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雙手,要瘋狂買買買。港真,這些明碼標價的衣服物美價廉,很是適合小女生的胃口。

還有各種手機配件的小攤,耳機資料線,玲琅滿目地展現在你的眼前。花樣圖案的手機殼,總有一款適合你。

小姐姐們最喜歡的耳釘耳鏈,又便宜又好看。真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洪荒之力,想要入手幾對。

貼膜都要貨比三家,這麼便宜的高手貼膜當然要來貼一個了。

誰說魚化寨只有地攤了?時代步行街表示不服!外面有的我們這裡也有。

風裡雨裡,修鞋的大叔總在這裡等你。他們不畏烈日和寒風,只為你的一次轉身。

配鑰匙現在已經不多見了。你在魚化寨住了多久?你在這裡配過多少把鑰匙呢?

魚化寨的街道上,有背著書包充滿朝氣的大學生,還有拖著行李箱不知去何方的青年……

不同的人相聚在魚化寨,都會感歎屬於自己的生活。

這樣簡單自在的環境,往往能讓人放下一切煩惱,忘記快節奏的生活,忘記學習或者生活上所有的不愉快。從踏進魚化寨的那一步開始,腦海中就只有輕鬆和安逸。

交錯複雜的電線就像是藏在這個村子裡的故事,我們抬頭看見的每扇窗戶裡,都有一股對美好生活得渴望。

這寨子裡的人一波一波來了又去,或許每一位曾經與寨子有不解之緣的人,在寨子裡時,都曾埋怨這裡人多,擁擠,動不動就丟手機錢包,偶爾還會遭盜竊。

但是無論這裡有多麼不堪,對於曾經在這裡過渡和生活的人而言,魚化寨的地位都無可取代。

因為,每一個西漂的人,都有一段城中村的情結。這裡是關乎他和西安這座城的一切開始和結束……這裡是否也有你的身影和故事?

它以低廉的房租和物價接納了我們這些除了夢想一無所有的“窮光蛋”們,這個城中村裡的小家,成了我們夢想的支點,年輕的我們在這個小窩裡發酵著夢想......

我們在這裡戀愛,畢業後在這裡蟄伏,然後永遠地離開。

後經歷史變遷,“雨花”漸被演繹成了“魚化”,有鯉魚化蛟龍的祥瑞。是故,自唐代始,進京趕考的舉子都要來此地祭拜,祈求能一舉考中。也因此,村中有一高校——西安外事學院,在校門口的醒目處打出了“化魚成龍”的宣傳標語。

除了外事學院在村裡,附近還有陝西PC工程學院、西安經貿學校、博迪學校、房建學校、西安公交幹校等大專院校,有很多學生在村裡居住。大街上,小巷中美女如雲,女學生漂亮時尚,使這塊歷史寶地呈現出生機勃發的現代文化氣息。

有些人覺得魚化寨比較亂,但是對於外地務工人員不失為一個好的落腳點,因為租金比較低,而且村子裡什麼都有,吃什麼不用愁,日常用品什麼都有,關鍵價格還便宜!論繁華,它是與東方之珠媲美的小香港;論小玩意,它簡直就是活脫脫的西安小義烏。

烤麵筋賣水果的攤位有時就擺在大路中央,前面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相較之下,街道兩旁的商鋪卻顯得冷清不少。

不管是村裡的主幹道還是臨街小巷,擺攤的小販都是隊伍密集,地攤上的各式物品吸引著成群的男女駐足,小物品價位並不昂貴,但討價聲總是此起彼伏。

但相較于經濟的繁榮,魚化寨在村容管理上一直備受指責。村子的居住區與公車接駁點距離較遠,因此很多人不得不依靠常年候客於村口的三輪車、四輪車出行。蹦蹦車載客已成了不少村人的主要營生,卻讓村子的交通陷入無邊的混亂之中。遇到上下班高峰期或者下雨,人和車根本走不動。連不少交管部門都對此搖頭叫苦,倒不是管理不善,實在是需求太旺。

村子也有市容和城管,但多數都是村裡的社會青年。我曾有幸見到他們稽查三輪車載客的場景,幾個穿著拖鞋沙灘褲的紋身男,揪住一個拉客的三輪車車主,索要證件。“都是一個村的鄉黨,大家誰為難誰呢?”那位車主的一句實話,道出了村子管理的規則和詬病所在。

這麼多的蹦蹦聚集在一起占了整整一個車道。這樣的景象只有魚化寨可以見到。“司機”們賣力的吆喝著拼座,我們不會覺得混亂,他們像是在你回校的路上保駕護航。

在魚化寨擠公車沒有點體力還真擠不上去,但是3號線的開通緩解了一些壓力,地鐵3號線於2016年11月8號12點開通,客運量同樣大的驚人!

魚化寨應當是城市化進程中,西安城裡留存下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城中村了。大家都在問這個村子什麼時候拆遷,但由於魚化寨是由河東村、魚化街、福謙堡、魚西村、魚南村、八家巷、寺門巷、魚東村組成,而且居住人數達30多萬,所以真要拆遷還是比較難的,但它勢必要在某一天被拔地而起的高樓所吞併,然而這個村子之於不少西漂者的情感寄託,卻很難被鋼筋混凝土隔絕。

暢想青春,化魚成龍,我們的魚化國際。

八月的西安,暑氣依舊囂張跋扈,我們站在外事南校區門口,怔怔的望著這座“化魚成龍”傳說。

➀>>>廣博而雅致的你<<<

“匯南北之氣,順乾坤之理”。在70畝接天碧綠的魚化湖畔,坐落著一座古色古香的庭院。

一塊牌匾上的書法灑脫飄逸,上書:七方書院。

書院以中國古典建築風格為主導,輔以現代建築元素,綠茵花叢,松牆垂柳,亭閣棋布。

身著漢服,撫弄茶藝,每一個外事妹子到這都是“氣質才女”。

少年,這盤棋在等你,來嗎?

置身於此,便不自覺想起趙麗穎、吳亦凡、吳磊也曾相約在這裡......

➁>>>只識書香的你<<<

對於大部分人,如果不讀碩士博士,大學會是一生中最後一段不被生活瑣屑叨擾、可以安心讀書的日子。

不知道畢業後的你,可曾想念過這座藏著書香和她身影的象牙塔......

➂>>>只聞飯香的你<<<

食堂裡7塊錢一碗的拉條子,味美量足,在這裡上了多年學,硬生生的把南方胃變成了西北胃,愛上了那筋道的面。

還記得,當年是誰經常陪你走過這裡的一磚一瓦,刷遍這裡的美食嗎?

繞著操場,突然就響起當年軍訓時的烈日和當年三五成群追著帥氣的籃球少年的場景。記憶裡的時光,還有屬於這些林蔭道上的日子還是青蔥年華。

路過的心和饑餓的胃,在這裡得到滿足。

都說這世界上胃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屬於白天,一種屬於深夜。

白天的胃,矯情浮華挑剔,吃的是身份是社會屬性是脆弱的自尊;深夜的胃,滿是煙火氣,吃的是溫度是食物本質是柔軟的靈魂。

夜幕降臨,租客們從四面八方回到魚化寨,學生們三五結伴尋找自己的鍾愛,各個巷子裡燈火通明,這是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

卸下一天的疲倦戒備,一頭紮進小巷子裡穿過擁擠的人群,穿過彌漫在空中的炊煙和孜然,找到期待許久的美食攤位,駐足、交談、等待,直至自己的美食出鍋。

那種放鬆的感覺瞬間忘卻了壓在身上的業績、考核、明天的生活,此刻,只想和身邊的ta分享趣事和美食。

說起美食 ,魚化寨也是在西安也是小有名氣。全國各地名吃應有盡有,對於西漂的人而言,你永遠能在這裡找到家的味道。

這條小吃街簡直就像過年一樣熱鬧,不論白天還是晚上。窄窄的街道上擠滿了人,幾乎所有人都在等待路邊小攤做出的香噴噴的小吃。

走在村子裡擁擠的小街道上,身邊經過的每一個陌生人,每個騎三輪車的師傅,每個小吃攤的老闆和每聲吆喝叫喊,

都會讓你發現:生活原來是這麼的簡單美好!

突然覺得能在這裡生活是幸福的,每天晚上都有無數種宵夜可以吃,這裡就像我們的家一樣,每一種小吃都有媽媽的味道。

金黃的色彩衝擊著我們的視覺,香濃的口感霸佔了我們的味蕾。不管是視覺還是味覺,這裡都能統統滿足你的要求。

➀>>>純手工酸辣粉<<<

外事南區對面這家最解氣的美味——純手工酸辣粉,不知吸引了多少重口味食客。

酸辣粉滑爽勁道的粉,配以油酥的花生米,香噴噴的油辣椒、酸溜溜的老陳醋、麻酥酥的花椒粉、澆上滾燙的高湯,熱氣騰騰裡撒上一把蔥花香菜,滿嘴的恣意和暢快!

➁>>>青春炒優酪乳<<<

佟師傅說:“每年最期待的便是夏天,40度+的高溫,驕陽似火,心裡卻是樂呵。”下午三四點左右出攤,忙罷都到淩晨,一天賣300多份那都不在話下。

五塊一杯、好吃不貴,香噴噴的優酪乳加上五顏六色的配料,這才是夏天該有的顏色。

➂>>>火爆魷魚<<<

下午4點,賈師傅準時出現在了藍湖樹商業街對面的巷子口,等著買魷魚的吃貨們一下就把攤子打了圍。

數好串子,串起來的新鮮魷魚一沾上高溫的鐵板便開始滋滋的卷起身子跳起了舞……翻轉幾番,誘人的美味即便出爐。

給每串魷魚都刷上了最後一層醬,老賈這一輪的工作就大功告成了,4年的經營,嫺熟的他抬眼看看,就知道圍在小車四周的人們各是應該拿幾串。

➃>>>冷鍋串串<<<

冰涼爽口、辣味十足,5元6串葷素隨意搭配,和駐紮在這條街上的其他老攤位來說,雷姐還算個“新人”。

想起一年前,她還在五路口萬達門口徘徊掙扎,和街邊那些裝修得體、門面闊氣的店家爭生意......

奈何,終歸是生意不景氣,於是,便轉戰到魚化寨的這條巷子。競爭依舊激烈,但總算穩住了腳跟,為了迎合這裡的學生消費群體,價錢自然就比五路口那邊便宜許多,味道卻不曾改變。

和雷姐一樣,這寨子裡,還有許許多多為生活四奔波、尋找落腳點的身影,他們一直在努力認真的生活......

➄>>>花蛤&雞腿<<<

那一年是2003年,全民皆兵抗擊非典。也就是那一年,劉師傅攜著一家老小從瀋陽奔向西安討生活,從工人到失業再到進寨子裡推車擺攤賣花蛤,14年來風雨無阻。

一份花蛤,一份雞腿,劉師傅靠著這兩份看似不起眼的小美味在這邊安上了家,更是供出了一對碩士博士的兒女。

➅>>>炒餅炒麵<<<

放面、加雞蛋、翻炒、加料、盛盤一氣呵成,一份出鍋不過3分鐘。放下手中的鍋鏟,羅姐長舒一口氣,好似完成了一場艱難的戰役。

的確,這種桑拿天氣,光是面對火辣辣的鐵板,就需要很大勇氣。

我們去的時候恰巧遇見了住在附近的熟客,光在她家攤位上吃就已經有三四年的時間了,味道好,又便宜,再加上這樣的夏天,她家的炒麵就成了家裡不開火的唯一理由。

➆>>>古茗<<<

一杯在手,夏天我有。檸檬茶作為祛暑界的扛把子,真的是夏季飲品標配。

身邊的外事妹子說:“這家的飲品伴隨了她大學三年,芝士紅茶、大叔奶茶或是一杯炒雞大的超級檸檬茶都能讓你在擼串鴨脖麻辣香鍋之後祛辣解膩,瞬間戰鬥力滿滿。

➇>>>鴻運串串&兄弟燒烤<<<

夜色愈來愈濃,循著人聲,我們來到了外事北區對面的鴻運串串香和兄弟燒烤。人頭攢動,食客們或者沉默不語,或者高談闊論,都包裹在這片昏暗裡。

卸下了上班族的的外衣,三五相聚,烤一把子肉,要一份麻辣開邊魚,或者一份美蛙,佐以這詩意的下班時光。

過往的行人和川流的車輛絲毫不會影響他們的進食的姿態和交談的內容。

有人在談論最近的天氣,有人在說對面的姑娘,有人一邊吃一邊抱怨工作,有人就著夜色喝下孤獨……或者陝普或者普通話加方言,嬉笑怒駡間插科打諢。

當然,寨子裡的美食並不止於這幾種,故事還有很多版本,臭豆腐炸土豆烤麵筋烤雞翅菜夾餅......

繁忙的交通和醉人的霓虹,每間小店裡的裡的千家燈火,都是一種與魚化寨裡截然不同的溫暖。從市井到繁華,兩種生活都是我們喜愛的。

攤兒上的商品應有盡有,各種新奇的小玩意兒目不暇接,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買不到。

不同於外面的大品牌,兩雙不到一百的鞋,心情好了在搞搞價。有人說,大學四年,鞋盒都一摞啦!

這裡有各式各樣的腰帶和手錶,雖然不是什麼牌子,但也能緩解你的一時之需。

女生們進了魚化寨,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雙手,要瘋狂買買買。港真,這些明碼標價的衣服物美價廉,很是適合小女生的胃口。

還有各種手機配件的小攤,耳機資料線,玲琅滿目地展現在你的眼前。花樣圖案的手機殼,總有一款適合你。

小姐姐們最喜歡的耳釘耳鏈,又便宜又好看。真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洪荒之力,想要入手幾對。

貼膜都要貨比三家,這麼便宜的高手貼膜當然要來貼一個了。

誰說魚化寨只有地攤了?時代步行街表示不服!外面有的我們這裡也有。

風裡雨裡,修鞋的大叔總在這裡等你。他們不畏烈日和寒風,只為你的一次轉身。

配鑰匙現在已經不多見了。你在魚化寨住了多久?你在這裡配過多少把鑰匙呢?

魚化寨的街道上,有背著書包充滿朝氣的大學生,還有拖著行李箱不知去何方的青年……

不同的人相聚在魚化寨,都會感歎屬於自己的生活。

這樣簡單自在的環境,往往能讓人放下一切煩惱,忘記快節奏的生活,忘記學習或者生活上所有的不愉快。從踏進魚化寨的那一步開始,腦海中就只有輕鬆和安逸。

交錯複雜的電線就像是藏在這個村子裡的故事,我們抬頭看見的每扇窗戶裡,都有一股對美好生活得渴望。

這寨子裡的人一波一波來了又去,或許每一位曾經與寨子有不解之緣的人,在寨子裡時,都曾埋怨這裡人多,擁擠,動不動就丟手機錢包,偶爾還會遭盜竊。

但是無論這裡有多麼不堪,對於曾經在這裡過渡和生活的人而言,魚化寨的地位都無可取代。

因為,每一個西漂的人,都有一段城中村的情結。這裡是關乎他和西安這座城的一切開始和結束……這裡是否也有你的身影和故事?

它以低廉的房租和物價接納了我們這些除了夢想一無所有的“窮光蛋”們,這個城中村裡的小家,成了我們夢想的支點,年輕的我們在這個小窩裡發酵著夢想......

我們在這裡戀愛,畢業後在這裡蟄伏,然後永遠地離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