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打扮家崔健:借蘋果東風,發力AR家居新零售|愛分析訪談

調研 | 黃勇

撰寫 | 黃勇

在家裝企業諸多痛點中, 設計也許是技術升級最顯著的環節。 基於Flash 3D、VR等技術, 設計軟體廠商開發了一系列高效透明的家裝設計和效果展示工具,

提升裝企簽單效率。

打扮家在裝企服務領域的打法更加深入。 在VR設計系統基礎上, 打扮家還將把服務延伸到施工、供應鏈、訂單物流管理等環節, 推出全流程家裝視覺化系統, 致力於成為裝企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服務提供者。 其中, 雲施工圖系統、家裝大資料系統和雲訂單系統將陸續推出, AR家居展示系統已完成開發, 即將對外發佈。

此外, 打扮家還發揮設計入口和資料平臺價值, 佈局了供應鏈業務。 打扮家整合廠商資源, 為裝企提供主材傢俱套餐, 並通過設計軟體向裝企推送, 可以一鍵生成設計方案和報價。 由於直接對接工廠, 供應鏈可以為中小裝企降低30%採購成本, 平臺抽傭比例為5%。

目前, 打扮家的供應鏈業務以自營模式運營為主, 未來打磨成熟後將開放入駐, 對接裝企和建材傢俱廠商。 打扮家總裁崔健表示, 隨著裝企客戶規模增長, 未來供應鏈業務GMV有望達到百億級別。

VR設計系統, 模型量是關鍵壁壘

VR雲設計系統, 是目前打扮家最成熟的產品, 已簽約超1,000家裝企和部分定制傢俱工廠客戶, 預計年底客戶數達到2,000家以上。 該產品以SaaS方式按帳號數收費, 客單價在1-2萬元/年。 打扮家的客戶以年營業額2億以下的中小型裝企為主, 主要通過覆蓋全國89個城市的合夥人代理商獲客。

在家裝設計領域, 酷家樂基於Flash 3D和雲渲染技術, 產品可應用在網頁端, 同時服務于家居家裝企業和C端用戶。

設計工具研發在技術上有門檻,

而打扮家的護城河在於高品質的三維家居模型。 為了滿足VR沉浸式體驗對模型的高精度要求, 打扮家前期投入了數千萬元用於模型製作, 目前已積累18,000多個模型, 包含硬裝造型、主材、傢俱和飾品等, 並關聯真實商品號, 基本滿足設計需求。 另外, 裝企上傳的自建模型有10萬多個。

佈局AR, 發力家居新零售模式

AR家居系統, 是打扮家面對軟裝搭配和傢俱銷售推出的設計工具。 相比VR受硬體限制, AR可以應用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 更加輕量化, 可向C端用戶大規模推廣普及。

9月12日, 蘋果將發佈iOS 11正式版和新iPhone, 其中搭載的AR開發平臺ARKit, 將大力助推AR產品應用。 屆時, 打扮家的AR家居APP也將在App Store發佈, 成為第一批家居AR應用。

打扮家要把AR家居系統打造成對接家居廠商和消費者的平臺。

在C端, 憑藉VR產品的高品質模型和技術積累, 打扮家的AR家居產品在功能體驗上具備競爭力;加上先發優勢, 有望享受AR平臺早期流量紅利。 在B端, 打扮家將依靠現有裝企客戶、線下經銷網路地推能力以及紅星美凱龍的資源優勢, 推動商家入駐。

打扮家創始人兼總裁崔健, 在SaaS領域有著十幾年從業經歷, 經驗豐富。 近期, 愛分析對崔健進行訪談, 他介紹了打扮家的業務佈局、運營狀況和未來戰略, 以及對家裝行業發展趨勢的看法, 現將部分內容分享如下。

家裝設計市場處於爆發期

愛分析:設計軟體在家裝行業應用的滲透率有多少?

崔健:中國有40萬家家裝公司, 刨去25萬家遊擊隊, 剩下15萬家正規軍。 這15萬家裡大概有1/3是從來不給用戶畫圖的, 比較中低端。 還有60%左右, 用CAD、3Dmax和Sketchup做效果圖。 剩下的5,000到8,000家, 會用像酷家樂、三維家或打扮家這樣的新一代設計平臺, 我們在其中大概占15%份額。

愛分析:這個市場的增速會有多快?

崔健:現在是爆發期, 每年增長應該在5到10倍。 從滲透率來看,三年之內可以到30%,五年能夠到50%。

愛分析:現在的市場格局是怎樣的?

崔健:現在很多人說是三國殺時代,魏就是酷家樂,吳是三維家。還有一個蜀國,建國比較晚,但是上升勢頭很猛,那就是打扮家。

大家互有滲透,但各有側重。酷家樂的強項是互聯網運營,Flash 3D很輕量化,提供雲端渲染,對設備要求比較低。三維家側重服務定制工廠。

但在裝修公司這塊,目前我們的效果是最好的。所見即所得,沉浸式體驗,模型品質很高,這些都是我們的優勢,酷家樂和三維家不太容易跟我競爭。

因為大家採用的技術路線不一樣,功能點不一樣,慢慢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三家各自發展,基本上第四第五名很難生存。

VR模型是壁壘,硬體普及加速

愛分析:模型這塊的壁壘會很高嗎?

崔健:非常高。一個沙發,如果建50-60分做效果圖用的模型,人工成本大概150塊錢左右。但要建95分的模型,人工成本大概是300塊錢,差一倍。而且60分的模型無法完善到95分,必須重建,因為很多細節沒有記錄或刻畫出來。這部分我們的投入就好幾千萬了。

愛分析:這些模型除了應用在VR產品以外,還有後續價值嗎?

崔健:還有AR,包括未來的全息。它們用的三維模型不一樣,但我們開發不同的外掛程式,可以一鍵轉換。如果沒有高品質的模型作為基礎,怎麼也轉不了。

愛分析:打扮家的產品應用,會受VR硬體普及的影響嗎?

崔健:過去兩年,硬體對我們影響挺大的。尤其是去年12月份以前,我們主要還是靠投資的支撐。但現在我們造血能力越來越強,因為VR設備越來越普及。去年年初,花1萬塊錢都買不到設備。去年下半年開始就能夠供貨了,我們的業務增速在加快。

愛分析:對於未來硬體的發展趨勢是怎麼判斷的?

崔健:第一是輕量化,HTC的頭盔很重,但現在的AR用手機就可以了,未來還有全息、裸眼。

第二是越來越便宜,越來越普及。我們的一千多家裝企客戶是先吃螃蟹的人,它們除了花幾萬塊錢買我的軟體,還要再花8,000塊錢買台電腦,花6,800塊錢買HTC Vive。HTC Vive昨天已經降價1,400,蘋果手機的AR功能可以認為是白送的。所以普及率會越來越高,是指數級的,絕不是線性的。

其實AR跟VR是一件事,都是提供沉浸式體驗的技術,未來的全息、裸眼3D也是一樣的。AR明顯更普及,中國不可能有一千萬台HTC Vive,但一定有一千萬台以上蘋果手機,以後小米華為一定也會出帶AR功能的手機,那時中國可能有上億台手機能用AR。

家裝大資料助力供應鏈

愛分析:供應鏈業務能做到多大規模,有大概預期嗎?

崔健:我們到年底最保守估計至少有2,000家裝企客戶,它們的平均年營業額至少3,000萬,一共600億。其中主材採購成本在30-40%,至少180億。即使只有10%從我們的供應鏈採購,那就是18億。以後我們的裝企客戶規模還會越來越大。

愛分析:裝企通過打扮家的供應鏈採購主材,訴求點是什麼?

崔健:成本有優勢。一個年營業額在5,000萬左右裝企,在當地採購的成本大概要比我們供應鏈價格高30%,因為我們是全國級代理。而且我們不會衝擊主材商當地的管道,因為是套餐化銷售,不是單品銷售。

愛分析:家裝大資料系統會有哪些應用場景?

崔健:首先對於家裝公司有好處。因為有設計資料,我們知道裝修公司設計師經常用到哪些主材,不同區域有什麼特點,有利於我們為裝企推薦素材,像今日頭條一樣根據大資料做推送。

第二,我們還對接了大量主材和傢俱商。比如這個城市哪類主材和傢俱經常被設計或使用,我們就建議它們在這個城市推出相應套餐。現在我們已經跟主材商合作在全國推出了4個套餐,北京2個套餐。全國4個套餐已經成了40單,平均單值是3.5萬,這一塊其實有很好的變現價值。

另外,紅星美凱龍是我們的投資人,它在全國有賣場分佈,前幾年就開始做物流倉儲。物流倉儲是為商家和業主服務的,應該在哪個區域建倉,建多大的倉,應該備哪些貨,這些資料從哪來?它有自己的資料來源,我們有裝企的設計和訂單行為,這些資料有利於紅星美凱龍在各地區設倉和備貨。

我們一開始就特別重視大資料的開發,團隊的leader也很強,原來在阿裡工作專門負責大資料。

AR催生家居新零售,要佔先發優勢

愛分析:AR家居系統的業務佈局是怎樣的?

崔健:這個產品,我們內部也給予了特別大的期望,AR最大的特點就是2C。C端用戶可以免費下載,參與設計,可以看傢俱放到家裡是什麼效果,還能看它的細節,包括一些互動。C端可以用,設計師、家裝公司、傢俱賣場、家居公司也能用。所以AR是用戶高參與度的,而且更簡單和輕量化,用手機和iPad就可以,而且更真實。

同時它可以對接線下店面,商家可以入駐。使用者可以自己搭配傢俱方案,然後連結線下店面和家裝公司等,可以理解成口袋裡的紅星美凱龍。

愛分析:未來基於AR的業務會是怎樣的形態?有可能發展成家居電商嗎?

崔健:可能會有電商的一些成分,但叫新零售可能更合適一點。

還有一種行為,用戶逛傢俱城發現了合適的傢俱,門店入駐了打扮家,用戶可以掃碼下載APP,在家裡用APP看傢俱的搭配效果,覺得不錯就直接下單了。

AR會促進家居行業的新零售,會催生新的服務方式和零售方式,我們會做一些連結工作。比如給入駐商家做小型CRM,把客流管理起來。有些用戶喜歡北歐風格,就可以搭建北歐風格的方案推送給用戶,比用戶自己看到的更好。

AR還可以給傢俱門店一個上門的機會。索菲亞、歐派、尚品宅配的成功在於全屋定制,能上門量房,根據使用者家裡的情況設計傢俱。大量的線下店面也希望能上門,上門可以瞭解使用者家裡的情況,推薦更符合要求的產品,單值就變大了。但是沒有工具,一個賣成品傢俱想要上門,人家不讓你來,有了AR就可以。我們也考慮在AR裡加入一些功能,比如預約設計師上門。

愛分析:AR產品如何聚集C端流量?

崔健:第一,我們首先要成為使用者體驗最好、模型最多最真實的AR家居APP。現在來看我們已經做到了,這會帶來大量C端流量。只要iOS 11發佈,iPhone 6S等都可以用,那個時候一定是AR應用比較少。先不說研發,這麼多高品質的模型就很難建。一開始出來的頭啖湯,我們應該能做到前幾名,這會帶來一些自然流量,而且是比較精准的客戶。

第二,目前家居家裝的流量最大的並不線上上,主要線上下賣場門店,我們的代理商隊伍就有作用了。我們有覆蓋89個城市的合夥人代理商網路,他們具有地推能力,可以跟店面談入駐。模型做好以後,全國所有城市都可以用,大品牌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店,這樣線下流量就過來了。而且合夥人的實力也很強,完全可以自己在當地投廣告。

90%裝修公司會消失,中型裝企活得最好

愛分析:裝企是打扮家的目標客戶,對於家裝行業的發展趨勢是怎麼看的?

崔健:家裝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我們的未來息息相關,如果判斷錯了,就是不可饒恕的戰略錯誤。

我認為未來裝修公司從總數上會消失80-90%,15萬家可能就剩下2萬家,但這2萬家絕不是一年十幾二十億的大公司。大公司會多一些,比如現在十億以上的可能就十家,那個時候也許會變成50-100家,但不會再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被中型裝修公司佔有,它們的銷售規模在5,000萬到2億之間,這種家裝公司是活得最好的。

家裝公司其實是一個集成商,它把不同的工人、工長和材料傢俱集成在一起,提供給用戶。集成能力的強弱,管理人員的責任心、管理半徑和管理效率,決定了用戶滿意度。主材、傢俱家電都可以標準化,但工人這個因素標準化不了。只要跟人有關係,而且是多工種配合的時候,這件事就變得極度非標了。

工人流動性強,是一個瓶頸。當業務發展很大的時候,找不到工人,有材料也沒用。中型家裝公司會很爽,因為它們對人的整合是最好的,靠哥們義氣、老鄉關係,就能把工程給做了。

愛分析:從15萬家到2萬家,行業集中度是大幅提升的,背後驅動因素是什麼?

崔健:一是需求端,消費者的對品質和集成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型公司管理相對比較規範,服務是有標準的,小型公司往往管理差一些。

再看供給端,裝企是沖在最前面的,但後面有物流商、主材商、設計軟體商、IT系統提供商、安裝服務商等,這些裝企合作夥伴在快速成熟,可以賦能裝企,讓裝企成長得更快。

愛分析:一個家裝公司典型的成本結構是怎樣的?打扮家能改變哪些部分?

崔健:一個年營業額1,000萬的家裝公司,一年大概要做100單,平均每單10萬。10萬裡面,扣掉主材和施工,毛利率一般是25-30%;一個簽單客戶的行銷成本5,000塊錢,占5%;給設計師和主材員分成大概是5-10%;再減去門店成本等等,一般能有3-5%的淨利率。

我們的產品主要提高裝企的簽單率。之前進店客戶要三到五天才能看效果圖和預算,現在是半小時甚至十分鐘,用戶簽單率就提高了。我們測算過北京一起裝修網以及大連長春的裝修公司,最高可以做到10個進店客戶轉化5個簽單,一般也能轉化2-3個,之前可能只轉化1個,直接把獲客成本腰斬,這對家裝公司來講太值錢了。

預計明年收入過億

愛分析:現在總部團隊規模有多大?

崔健:現在有120人,大概技術研發加產品60人,銷售運營市場60人。

愛分析:今年營收預期大概是多少?

崔健:今年軟體收入大概在3,500-4,000萬,基本上可以做到月度打平。供應鏈業務還處於摸索期,GMV在千萬級。

另外我們還會開發施工圖系統、定制木作系統等,軟體收入會大幅提高。木作系統主要給定制工廠,單值比較大。不像賣給家裝公司,其實比較便宜,只有一兩萬,但賣給定制工廠是10萬起。所以明年我們預計軟體業務有一個億收入,供應鏈業務的GMV預計做到三個億以上。

愛分析:長遠來看,軟體收入會占多大比重?

崔健:我覺得兩年之內軟體收入是大頭,但是兩年以後,從第三年開始,平臺傭金會占大頭,因為那塊交易額太大了。

從滲透率來看,三年之內可以到30%,五年能夠到50%。

愛分析:現在的市場格局是怎樣的?

崔健:現在很多人說是三國殺時代,魏就是酷家樂,吳是三維家。還有一個蜀國,建國比較晚,但是上升勢頭很猛,那就是打扮家。

大家互有滲透,但各有側重。酷家樂的強項是互聯網運營,Flash 3D很輕量化,提供雲端渲染,對設備要求比較低。三維家側重服務定制工廠。

但在裝修公司這塊,目前我們的效果是最好的。所見即所得,沉浸式體驗,模型品質很高,這些都是我們的優勢,酷家樂和三維家不太容易跟我競爭。

因為大家採用的技術路線不一樣,功能點不一樣,慢慢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三家各自發展,基本上第四第五名很難生存。

VR模型是壁壘,硬體普及加速

愛分析:模型這塊的壁壘會很高嗎?

崔健:非常高。一個沙發,如果建50-60分做效果圖用的模型,人工成本大概150塊錢左右。但要建95分的模型,人工成本大概是300塊錢,差一倍。而且60分的模型無法完善到95分,必須重建,因為很多細節沒有記錄或刻畫出來。這部分我們的投入就好幾千萬了。

愛分析:這些模型除了應用在VR產品以外,還有後續價值嗎?

崔健:還有AR,包括未來的全息。它們用的三維模型不一樣,但我們開發不同的外掛程式,可以一鍵轉換。如果沒有高品質的模型作為基礎,怎麼也轉不了。

愛分析:打扮家的產品應用,會受VR硬體普及的影響嗎?

崔健:過去兩年,硬體對我們影響挺大的。尤其是去年12月份以前,我們主要還是靠投資的支撐。但現在我們造血能力越來越強,因為VR設備越來越普及。去年年初,花1萬塊錢都買不到設備。去年下半年開始就能夠供貨了,我們的業務增速在加快。

愛分析:對於未來硬體的發展趨勢是怎麼判斷的?

崔健:第一是輕量化,HTC的頭盔很重,但現在的AR用手機就可以了,未來還有全息、裸眼。

第二是越來越便宜,越來越普及。我們的一千多家裝企客戶是先吃螃蟹的人,它們除了花幾萬塊錢買我的軟體,還要再花8,000塊錢買台電腦,花6,800塊錢買HTC Vive。HTC Vive昨天已經降價1,400,蘋果手機的AR功能可以認為是白送的。所以普及率會越來越高,是指數級的,絕不是線性的。

其實AR跟VR是一件事,都是提供沉浸式體驗的技術,未來的全息、裸眼3D也是一樣的。AR明顯更普及,中國不可能有一千萬台HTC Vive,但一定有一千萬台以上蘋果手機,以後小米華為一定也會出帶AR功能的手機,那時中國可能有上億台手機能用AR。

家裝大資料助力供應鏈

愛分析:供應鏈業務能做到多大規模,有大概預期嗎?

崔健:我們到年底最保守估計至少有2,000家裝企客戶,它們的平均年營業額至少3,000萬,一共600億。其中主材採購成本在30-40%,至少180億。即使只有10%從我們的供應鏈採購,那就是18億。以後我們的裝企客戶規模還會越來越大。

愛分析:裝企通過打扮家的供應鏈採購主材,訴求點是什麼?

崔健:成本有優勢。一個年營業額在5,000萬左右裝企,在當地採購的成本大概要比我們供應鏈價格高30%,因為我們是全國級代理。而且我們不會衝擊主材商當地的管道,因為是套餐化銷售,不是單品銷售。

愛分析:家裝大資料系統會有哪些應用場景?

崔健:首先對於家裝公司有好處。因為有設計資料,我們知道裝修公司設計師經常用到哪些主材,不同區域有什麼特點,有利於我們為裝企推薦素材,像今日頭條一樣根據大資料做推送。

第二,我們還對接了大量主材和傢俱商。比如這個城市哪類主材和傢俱經常被設計或使用,我們就建議它們在這個城市推出相應套餐。現在我們已經跟主材商合作在全國推出了4個套餐,北京2個套餐。全國4個套餐已經成了40單,平均單值是3.5萬,這一塊其實有很好的變現價值。

另外,紅星美凱龍是我們的投資人,它在全國有賣場分佈,前幾年就開始做物流倉儲。物流倉儲是為商家和業主服務的,應該在哪個區域建倉,建多大的倉,應該備哪些貨,這些資料從哪來?它有自己的資料來源,我們有裝企的設計和訂單行為,這些資料有利於紅星美凱龍在各地區設倉和備貨。

我們一開始就特別重視大資料的開發,團隊的leader也很強,原來在阿裡工作專門負責大資料。

AR催生家居新零售,要佔先發優勢

愛分析:AR家居系統的業務佈局是怎樣的?

崔健:這個產品,我們內部也給予了特別大的期望,AR最大的特點就是2C。C端用戶可以免費下載,參與設計,可以看傢俱放到家裡是什麼效果,還能看它的細節,包括一些互動。C端可以用,設計師、家裝公司、傢俱賣場、家居公司也能用。所以AR是用戶高參與度的,而且更簡單和輕量化,用手機和iPad就可以,而且更真實。

同時它可以對接線下店面,商家可以入駐。使用者可以自己搭配傢俱方案,然後連結線下店面和家裝公司等,可以理解成口袋裡的紅星美凱龍。

愛分析:未來基於AR的業務會是怎樣的形態?有可能發展成家居電商嗎?

崔健:可能會有電商的一些成分,但叫新零售可能更合適一點。

還有一種行為,用戶逛傢俱城發現了合適的傢俱,門店入駐了打扮家,用戶可以掃碼下載APP,在家裡用APP看傢俱的搭配效果,覺得不錯就直接下單了。

AR會促進家居行業的新零售,會催生新的服務方式和零售方式,我們會做一些連結工作。比如給入駐商家做小型CRM,把客流管理起來。有些用戶喜歡北歐風格,就可以搭建北歐風格的方案推送給用戶,比用戶自己看到的更好。

AR還可以給傢俱門店一個上門的機會。索菲亞、歐派、尚品宅配的成功在於全屋定制,能上門量房,根據使用者家裡的情況設計傢俱。大量的線下店面也希望能上門,上門可以瞭解使用者家裡的情況,推薦更符合要求的產品,單值就變大了。但是沒有工具,一個賣成品傢俱想要上門,人家不讓你來,有了AR就可以。我們也考慮在AR裡加入一些功能,比如預約設計師上門。

愛分析:AR產品如何聚集C端流量?

崔健:第一,我們首先要成為使用者體驗最好、模型最多最真實的AR家居APP。現在來看我們已經做到了,這會帶來大量C端流量。只要iOS 11發佈,iPhone 6S等都可以用,那個時候一定是AR應用比較少。先不說研發,這麼多高品質的模型就很難建。一開始出來的頭啖湯,我們應該能做到前幾名,這會帶來一些自然流量,而且是比較精准的客戶。

第二,目前家居家裝的流量最大的並不線上上,主要線上下賣場門店,我們的代理商隊伍就有作用了。我們有覆蓋89個城市的合夥人代理商網路,他們具有地推能力,可以跟店面談入駐。模型做好以後,全國所有城市都可以用,大品牌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有店,這樣線下流量就過來了。而且合夥人的實力也很強,完全可以自己在當地投廣告。

90%裝修公司會消失,中型裝企活得最好

愛分析:裝企是打扮家的目標客戶,對於家裝行業的發展趨勢是怎麼看的?

崔健:家裝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我們的未來息息相關,如果判斷錯了,就是不可饒恕的戰略錯誤。

我認為未來裝修公司從總數上會消失80-90%,15萬家可能就剩下2萬家,但這2萬家絕不是一年十幾二十億的大公司。大公司會多一些,比如現在十億以上的可能就十家,那個時候也許會變成50-100家,但不會再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被中型裝修公司佔有,它們的銷售規模在5,000萬到2億之間,這種家裝公司是活得最好的。

家裝公司其實是一個集成商,它把不同的工人、工長和材料傢俱集成在一起,提供給用戶。集成能力的強弱,管理人員的責任心、管理半徑和管理效率,決定了用戶滿意度。主材、傢俱家電都可以標準化,但工人這個因素標準化不了。只要跟人有關係,而且是多工種配合的時候,這件事就變得極度非標了。

工人流動性強,是一個瓶頸。當業務發展很大的時候,找不到工人,有材料也沒用。中型家裝公司會很爽,因為它們對人的整合是最好的,靠哥們義氣、老鄉關係,就能把工程給做了。

愛分析:從15萬家到2萬家,行業集中度是大幅提升的,背後驅動因素是什麼?

崔健:一是需求端,消費者的對品質和集成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型公司管理相對比較規範,服務是有標準的,小型公司往往管理差一些。

再看供給端,裝企是沖在最前面的,但後面有物流商、主材商、設計軟體商、IT系統提供商、安裝服務商等,這些裝企合作夥伴在快速成熟,可以賦能裝企,讓裝企成長得更快。

愛分析:一個家裝公司典型的成本結構是怎樣的?打扮家能改變哪些部分?

崔健:一個年營業額1,000萬的家裝公司,一年大概要做100單,平均每單10萬。10萬裡面,扣掉主材和施工,毛利率一般是25-30%;一個簽單客戶的行銷成本5,000塊錢,占5%;給設計師和主材員分成大概是5-10%;再減去門店成本等等,一般能有3-5%的淨利率。

我們的產品主要提高裝企的簽單率。之前進店客戶要三到五天才能看效果圖和預算,現在是半小時甚至十分鐘,用戶簽單率就提高了。我們測算過北京一起裝修網以及大連長春的裝修公司,最高可以做到10個進店客戶轉化5個簽單,一般也能轉化2-3個,之前可能只轉化1個,直接把獲客成本腰斬,這對家裝公司來講太值錢了。

預計明年收入過億

愛分析:現在總部團隊規模有多大?

崔健:現在有120人,大概技術研發加產品60人,銷售運營市場60人。

愛分析:今年營收預期大概是多少?

崔健:今年軟體收入大概在3,500-4,000萬,基本上可以做到月度打平。供應鏈業務還處於摸索期,GMV在千萬級。

另外我們還會開發施工圖系統、定制木作系統等,軟體收入會大幅提高。木作系統主要給定制工廠,單值比較大。不像賣給家裝公司,其實比較便宜,只有一兩萬,但賣給定制工廠是10萬起。所以明年我們預計軟體業務有一個億收入,供應鏈業務的GMV預計做到三個億以上。

愛分析:長遠來看,軟體收入會占多大比重?

崔健:我覺得兩年之內軟體收入是大頭,但是兩年以後,從第三年開始,平臺傭金會占大頭,因為那塊交易額太大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