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在富裕時代被窮養的我們

所謂“窮養”, 不是刻意追求“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而是在物質上對孩子有所限制, 讓孩子懂得珍惜和奮鬥;要從小培養孩子自立和受挫的能力, 讓孩子懂得任何東西都是付出勞動才能得來。 另外, 要培養孩子正確的心態, 接受社會現實, 別人擁有的物質財富, 自己不要盲目攀比, 關鍵是要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去創造這些財富。

但是小編這次想說的 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窮養, 而是一些家長錯誤的教育思想。

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就被家長念叨著, “家裡很窮, 要節約點”, 被窮養長大的孩子是怎樣的呢;

是不是內向、不敢在公共場合大聲說話, 甚至不敢開口喊誰的名字呢。

讀書的時候, 小孩子本就是愛玩的天性, 週末就想約著一兩好友到處玩玩, 每次都會被家長說“出去幹嘛, 就在家裡”之類的。

每次希望家長能給一點錢出去玩, 家長就會說家裡窮, 沒有錢。

或者要不就是每次去逛街, 就算看見什麼好看的衣服, 就算是為了自己, 家長都會捨不得買一件。

家長這樣做是希望自家孩子節約, 但是窮養孩子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心理陰影, 在外面會覺得自己抬不起頭。

孩子知道自己家裡不富裕, 但是請不要一直給孩子灌輸這個概念。

父母無論貧富, 都可以給孩子傳遞:你的欲求很美好, 你值得一切最好的東西。 那麼孩子未來自然會物質豐盛而且不執著奢靡。

童年長期的匱乏感, 逐漸凝固成內心黑洞, 真正欲壑難填的都是成年人的黑洞。 成年後的黑洞依然可以通過自我覺察療愈。

若把最惡劣的想像投射給孩子, 通過打壓孩子欲求轉嫁自己的匱乏痛苦, 還美其名曰為孩子好, 則至少毀三代。

請不要再教育孩子粒粒皆辛苦, 而是分享給他工作並獲取金錢的樂趣;請不要再嘮叨孩子珍惜花錢, 而是告訴孩子你值得富足美好的物質生活;請不要再傾述養家多辛苦, 而是講述你為這個家庭奮鬥的自豪和滿足。 為了孩子未來精神和物質的豐盛, 請收回我們對待生活的沉重和匱乏感, 將希望與豐盛傳遞給下一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