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暴風演繹微妙悖論:為健康上市形象 犧牲擴張計畫

儘管暴風CEO馮鑫反復強調, 暴風是健康可控的, 不會成為第二個樂視。 但對照業績、業務、戰略思路, 暴風的表現演繹了一個很微妙的悖論:為了健康的上市形象,

暴風就要犧牲擴張計畫。

在暴風TV銷量下滑的情況下, 二季度暴風反而扭虧盈利3220萬元, 在左右為難之中, 暴風一而再再而三地調整策略, 三年三變, 從泛娛樂變成資訊流, 再到新近的AI, 除病急亂投醫之外, 同行公司慘痛教訓可能也是題中之義。

證健康

自從樂視陷入低谷後, 暴風就被貼上了“樂視同款”的標籤。 同樣的視頻網站出身、同樣的硬體+內容戰略, 同樣的“妖股”, 很容易讓業界將暴風和樂視畫等號。

如果說以上的相似有點捕風捉影, 那麼馮鑫與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在股權質押上的一致選擇卻是客觀事實。 根據暴風公告的質押日期, 對應的股價以及行業通行的35%折價率, 可估算出質押金額總數為6.25億元左右,

質押率為67.98%。

不過, 馮鑫包括暴風的其他高管卻極力與樂視撇清關係。 “股權質押, 我們自己還是有底線的, 我們現在不到70%。 ”馮鑫解釋。 暴風CFO薑浩表態:“剩下的30%, 不會再做專門的質押。 ”

馮鑫不斷強調, “我們不是樂視”、“跟賈躍亭零交集”、“暴風走到今天, 我敢說仍是健康的”。

與樂視不同的是, 暴風未涉及手機和汽車, 而後者恰恰是樂視危機的導火索。 對此, 馮鑫這樣說, “有人問我這是偶然還是必然?我真心認為是必然, 我們心裡是知道這個事情不能幹”。 在他看來, 汽車市場真正的收穫, 2025年之前是完全看不到的。

不過以上這些似乎並未幫助暴風減輕壓力, 媒體、二級市場與一級市場對暴風的關注如同它剛上市時那般洶湧。

馮鑫決定“把自己撕開給大家看”, 公開了原本沒有義務公開的資料。

棄擴張

暴風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 期內暴風實現營收8.26億元, 同比增長66.89%, 淨利潤1572萬元, 同比下降16.64%。 馮鑫表示, 今年二季度淨利潤是同比增長的, 營收為3.7億元, 同比增長23.9%, 淨利潤為3220萬元, 同比增長108%。 相較一季度淨虧損1647萬元, 暴風在二季度的表現變得更加健康。

不過這樣的反轉似乎有點太突然, 財報顯示, 一季度暴風營收為4.5億元, 同比增長136%, 二季度營收減少, 增長放緩, 淨利潤反而增加, 暴風急於用資料證明自己的盈利能力。 而這樣的此消彼長主要表現在暴風的硬體銷售上。

財報指出, 今年上半年, 暴風電視實現銷量約35萬台, 同比增長97%。 但在一季度財報中電視銷售資料為23.5萬台,

同比增長344%。

按此計算, 今年二季度暴風電視銷量約為11.5萬台。 在暴風電視銷量下滑的情況下, 暴風淨利潤反而增加, 可見暴風電視虧損對盈利的影響。

對此馮鑫承認, 目前整個暴風集團顯現出來的利潤, 大部分都體現在TV帶來的虧損上。 去年底是每一台硬體的虧空最大值, 而且每年四季度銷量都相對比較熱。 今年4月TV完成調價, 已經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此外, 雖然暴風並未披露今年上半年暴風魔鏡的銷量, 但是財報指出今年上半年暴風魔鏡銷量同比增長46.08%, 而一季度暴風魔鏡銷量約為60萬台, 同比增長高達229%。 可見, 暴風魔鏡與電視一樣也身陷賣得多虧得多的尷尬。 為了業績, 暴風在今年二季度明顯犧牲了硬體擴張的速度,

否則按照暴風硬體銷量的增速, 淨利潤的下滑將更嚴重, 至於暴風魔鏡的盈利時間點, 馮鑫的最底線是明年底。

好在硬體收入只是暴風收入來源之一, 廣告業務、網路付費服務也是公司多元化收入的核心板塊。 財報顯示, 今年上半年暴風硬體收入5.3億元, 同比增長134.47%, 網路付費收入為5219萬元, 同比增長76.17%。 不過參考總營收額計算, 期內暴風廣告業務收入為2.44億元, 同比增長2%。

追風口

顯然, 比起廣告業務收入, 暴風更願意強調自己在資訊流上的作為。 馮鑫明確表示, “上半年暴風核心業務亮點有兩個, 第一, 暴風各業務全面擁抱資訊流, 各項使用者資料顯著提升, 並開始產生資訊流業務收入。 第二, 暴風TV和魔鏡的規模不斷擴大, 並且獲客成本大幅降低,暴風TV應用AI人工智慧技術,領跑互聯網電視體驗創新”。

暴風同時還給出了資料支援,上半年,暴風因全面擁抱資訊流,大幅提升了使用者體驗和使用者資料。暴風影音移動端首屏點擊量提升80%,暴風體育人均點擊量提升66%。

2017年上半年暴風TV平均獲客成本約320元,較2016年的平均400元下降約20%。5月暴風還發佈了業界首台人工智慧語音電視X5 ECHO系列。

不論是資訊流還是AI都是當下的風口,就如同兩年前暴風推崇的VR、秀場、文化等一樣。企業追逐風口毋庸置疑,可以確保產品不落伍,進而在模式中尋找盈利平衡。

一而再、再而三的戰略轉移看似新潮,其實暴風的業務佈局卻從視頻、電視、體育、眼鏡、遊戲、電影收縮到以視頻、電視和眼鏡為主,產品矩陣越來越保守。

不過,業界同時認為,快速試錯是企業發展初期的必然過程,而上市後的暴風無疑需要重新出發。

在經歷了樂視、小米式的瘋狂出擊後,暴風在爭議中重新選擇,將重點放在目前的資訊流廣告模式和人工智慧,後者一方面可以優化資訊流方式,另一方面可以保持硬體產品對使用者的吸引力,提高單位產值,這也是解決電視盈利和公司整體業績的方法之一。

同時,暴風也是克制的。在馮鑫看來,暴風擴張有三個不做的原則,第一,與核心業務協同不夠的不做;第二,沒有獨特競爭力的紅海市場不做;第三,回報時間過長超過五年的市場不做。

保守和激進,到底哪個是真理?或者誰也說不清。就像馮鑫對《商業人物》所言,“如果今天沒有TV和魔鏡,可能媒體都懶得關注了。那就剩一家視頻網站,還是二流的。在A股上市了,如果我們不去佈局、不去發展,我覺得那可能更是一個非常愚蠢的行為”。

並且獲客成本大幅降低,暴風TV應用AI人工智慧技術,領跑互聯網電視體驗創新”。

暴風同時還給出了資料支援,上半年,暴風因全面擁抱資訊流,大幅提升了使用者體驗和使用者資料。暴風影音移動端首屏點擊量提升80%,暴風體育人均點擊量提升66%。

2017年上半年暴風TV平均獲客成本約320元,較2016年的平均400元下降約20%。5月暴風還發佈了業界首台人工智慧語音電視X5 ECHO系列。

不論是資訊流還是AI都是當下的風口,就如同兩年前暴風推崇的VR、秀場、文化等一樣。企業追逐風口毋庸置疑,可以確保產品不落伍,進而在模式中尋找盈利平衡。

一而再、再而三的戰略轉移看似新潮,其實暴風的業務佈局卻從視頻、電視、體育、眼鏡、遊戲、電影收縮到以視頻、電視和眼鏡為主,產品矩陣越來越保守。

不過,業界同時認為,快速試錯是企業發展初期的必然過程,而上市後的暴風無疑需要重新出發。

在經歷了樂視、小米式的瘋狂出擊後,暴風在爭議中重新選擇,將重點放在目前的資訊流廣告模式和人工智慧,後者一方面可以優化資訊流方式,另一方面可以保持硬體產品對使用者的吸引力,提高單位產值,這也是解決電視盈利和公司整體業績的方法之一。

同時,暴風也是克制的。在馮鑫看來,暴風擴張有三個不做的原則,第一,與核心業務協同不夠的不做;第二,沒有獨特競爭力的紅海市場不做;第三,回報時間過長超過五年的市場不做。

保守和激進,到底哪個是真理?或者誰也說不清。就像馮鑫對《商業人物》所言,“如果今天沒有TV和魔鏡,可能媒體都懶得關注了。那就剩一家視頻網站,還是二流的。在A股上市了,如果我們不去佈局、不去發展,我覺得那可能更是一個非常愚蠢的行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