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為何得到眾多投資人的青睞,奪得2017“社創之星”總冠軍

40年一遇的超強颱風襲擊海南, 帶來的海水倒灌對沿海的土地造成了嚴重的鹽鹼化。 為了改良鹽鹼化土壤, 有一個人拋家舍業, 在海南利用蚯蚓養殖技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他就是海南星農夫的創始人蘇劍程。 7月18至23日, “邂逅未來的你-致良知創見之旅”從天津出發抵達日本, 並在義大利Costa郵輪上成功舉辦了2017社創之星總決賽, 蘇劍程獲得總決賽的冠軍。

社創之星大賽競爭激烈, 蘇劍程靠什麼最終過關斬將成為最閃亮的社創之星?要知道, 參加本次活動的社創之星, 是來自全國12個賽區的佼佼者, 他們經過4個月的層層選拔激烈競爭,

最終才有56位社創之星, 登上了“致良知”號的甲板。 在船上, 他們又經過脫胎換骨式的培訓訓練, 獲得了領航導師們和見長們的星火傳授。 在六天116小時裡, 經歷多次殘酷的組內競爭和師徒互選, 其中六位社創之星脫穎而出, 走向決賽的舞臺。

社創之星由恩派公益組織發展中心和友成基金會發起。 本次總決賽由《投資高噴會》欄目攜手推動, 旨在向社會推薦兼具社會情懷與投資價值的創業家和創業項目。 “在六位走向決賽舞臺的社創之星中, 蘇劍程無疑是最閃亮的那一顆。 ”《投資高噴會》欄目主要創始人郭宇寬說。

蘇劍程, 星農夫創始人。 他希望能幫助在颱風災害中受災的農戶, 幫他們把海水倒灌導致的鹽鹼地儘快改良, 並恢復耕作。 目前已經完成林下蚯蚓養殖技術的開發, 希望能夠通過他們的努力將此技術傳授給農戶, 幫助農民脫貧致富。

【蘇劍程路演視頻】

2012年, 在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卓少明老師合作過程中,

蘇劍程發現蚯蚓能將有機廢棄物分解轉化成有機肥, 吸附重金屬。 這一發現讓蘇劍程興奮不已, 他決定轉型投身於蚯蚓產業, 並在2013年5月開始在海南儋州建立蚯蚓養殖基地, 利用蚯蚓處理農業有機廢棄物。 2015年3月成立海南星農夫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開發橡膠林下蚯蚓養殖技術與蚯蚓土壤改良技術。

蚯蚓全身是寶, 但蘇劍程看重的是蚯蚓糞。

【蘇劍程】

“蚯蚓糞是有機肥之王, 市場供不應求。 ”蘇劍程說。 經過測算, 養殖蚯蚓是划算的。 一畝橡膠林地每月可產蚯蚓活體400斤, 蚯蚓糞12立方米, 每斤蚯蚓活體保底收購價6元, 蚯蚓糞每立方米300元, 養殖戶每月毛收入6000元。 除去每月每畝4000多元的成本支出, 每畝年純收益達一萬多元。

同樣, 用蚯蚓糞進行土壤改良也是有市場的。 比如對鹽鹼地進行改良, 傳統的改良方式成本在15000元一畝, 但用蚯蚓糞, 由於養殖成本低, 一畝只需要1500元, 相當於前者的10%, 在相同的效果下, 從財務成本上計算具有很大的競爭力。

這給了當地農民以希望, 也讓蘇劍程看到了前景。

全國的土地荒漠化、鹽鹼化、重金屬污染面積有多大, 就意味著蘇劍程的蚯蚓產業能做多大。 據統計, 目前全國僅鹽鹼化土地面積就達到14.8億畝。

“與其他方式相比, 蚯蚓糞改良最大的好處是一次性解決問題。 ”蘇劍程介紹, 蚯蚓糞鬆軟無異味、糰粒結構好、保水能力強, 除富含植物所需的常量元素外, 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腐殖酸、胡敏酸、植物生長激素和土壤有益微生物。 用傳統方法需要3年時間改良的土壤, 用蚯蚓糞只需要7天, 這是巨大的進步。

蘇劍程的土壤改良已經有了成功的範例。

2014年, 威馬遜颱風襲擊海南, 造成海南文昌羅豆農場萬畝良田被海水倒灌。 在海南成美慈善基金的資助下, 蘇劍程和他的青年星公益團隊經過多次溝通, 終於說服當地村民讓自己開展試驗。他們在鹽鹼地上一次性鋪滿5釐米厚的蚯蚓糞,再將20釐米厚的表層土壤翻整兩遍,一畝地需要蚯蚓糞約15立方米。

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從2016年8月底結束的試驗結果來看,使用蚯蚓糞改良的土地,兩周後便可以種植空心菜、豇豆、絲瓜等蔬菜,而一旁的鹽鹼地仍無法耕種。

【頒獎典禮】

本次社創之星總決賽,6天5夜的海上社創嘉年華主要分為社創營、星途傳承、社會價值投資論壇、總決賽等模組,彙聚國內外實踐社會創新事業的公益及商界領袖、知名專家學者、主流媒體代表以及新銳社會創業家,開啟了一個尊重傳統文化,共同感知未來,用社會意義引領商業價值的全新海上創見之旅,正如來自一組“一束光”團隊自己創作的《生命的燈塔》所寫:“無論你我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做一顆行走在人世間的星星,生生不息地滋養自己,念念不忘地照亮他人,終將會遇見更好的時代。”

用社創之星杜葵老師的話說,今年的社創之星入圍選手較往屆具有更為突顯的以商業模式轉化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

社創之星總決賽當天,《投資高噴會》欄目主要創始人郭宇寬博士也表示:“今天的節目非常成功,收穫了一期非常有投資指導價值的節目,節目內容將於9月初,通過多管道多媒體播出。”據悉,該欄目已得到CIBN互聯網電視、CIBN手機電視、優酷、樂視、愛奇藝、騰訊、網易、看東方、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平臺的支持。

因為有實戰教練的陪跑和打磨,這一屆的社創之星收穫滿滿,社創之星以選人為主,一向不以勝敗論英雄,而是通過比賽不斷照見自己的不足和突破的可能性。

《投資高噴會》欄目主要創始人郭宇寬博士認為,能夠進入社創之星總決賽的都是英雄,當然從投資價值來看,進入前六強的專案投資價值更大。下麵就為你呈現其他5個項目:

徐文駿:守護重症兒童的夢想(亞軍)

徐文駿是杭州益夢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他創建的“夢守護”希望搭建一個對接許願的兒童和實現願望的機構的平臺,幫助重症兒童實現夢想,並對每一次活動進行視頻錄製,在社會上廣為傳播。

陳玲:教爸媽學上網,不再孤獨寂寞(季軍)

陳玲是長沙市銀髮族為老公益服務中心創始人,致力於改善社區老人的晚年生活品質。未來3年我們的目標是成立長沙市領先的為老服務NGO,目前市場規模為500萬元。從2013年至今,已經建立了4個社區長者互助會,幫助了上千名老人改善了晚年生活品質。

徐國玉創建的“潤土幫幫”一直宣導和推動城鄉互助,農民生計發展,農名合作組織建立,生態農產品開發等公益項目。“潤土幫幫”先後影響並支持了幾十個小農轉型生態種養,通過消費者的力量支持了近百畝土地連續5-6年不再使用化學農藥、除草劑、化學肥料,拒絕轉基因品種,保育了很多雲南本地老品種。

郭兵:用科技連接親情

郭兵是福州小善公益服務中心創始人。小善發起於2013年,提倡志願者利用碎片化時間,用自己的興趣與特長參與公益,量力而行,以微薄的力量傳遞草根正能量。成立於2016年7月,目前的專案有無障礙宣導、盲文菜單、防走失二維碼,為弱勢人群提供幫助。

陳黎明:呵護老人,實現自我生命成長

陳黎明是呼和浩特市十方緣老人心靈呵護中心創始人。針對老人孤獨空虛、恐懼死亡、缺乏精神關懷的問題,陳黎明希望通過“愛與陪伴”的專業技術使老人在寧靜祥和、喜樂安然的狀態中走完人生最後的路程。

郭宇寬表示,後續還將把以上好專案,推薦給更多投資人,讓兼具社會情懷和投資價值的社創項目快速成長。據瞭解,《投資高噴會》欄目已建立節目內容和產業相結合的投資人俱樂部,讓投資人對其感興趣的好專案,進行輔導助力,從而為創業者和創業項目插上快速騰飛的翅膀,同時投資人以其豐富的經驗,為創業者提供更為豐富的產業資訊和經營理念。觀眾在收看節目時,也能收穫豐富而有價值的產業和投資資訊。

《投資高噴會》欄目由國家三大台之一的國際台旗下企業國廣東方出品,CIBN互聯網電視與原央視記者郭宇寬博士連袂打造。據稱,該欄目要做一檔最具“銅臭味”的財經脫口秀,和最具探索發現精神的投資啟蒙節目,旨在通過剖析一個個鮮活的商業案例來啟發人們如何投資賺錢。其主要創始人郭宇寬更是背景深厚:天使投資人、青年學者、作家,原央視記者、《南風窗》主筆;郭宇寬在清華大學師從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教授,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如今已擔任多家上市公司及投資機構顧問。

終於說服當地村民讓自己開展試驗。他們在鹽鹼地上一次性鋪滿5釐米厚的蚯蚓糞,再將20釐米厚的表層土壤翻整兩遍,一畝地需要蚯蚓糞約15立方米。

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從2016年8月底結束的試驗結果來看,使用蚯蚓糞改良的土地,兩周後便可以種植空心菜、豇豆、絲瓜等蔬菜,而一旁的鹽鹼地仍無法耕種。

【頒獎典禮】

本次社創之星總決賽,6天5夜的海上社創嘉年華主要分為社創營、星途傳承、社會價值投資論壇、總決賽等模組,彙聚國內外實踐社會創新事業的公益及商界領袖、知名專家學者、主流媒體代表以及新銳社會創業家,開啟了一個尊重傳統文化,共同感知未來,用社會意義引領商業價值的全新海上創見之旅,正如來自一組“一束光”團隊自己創作的《生命的燈塔》所寫:“無論你我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做一顆行走在人世間的星星,生生不息地滋養自己,念念不忘地照亮他人,終將會遇見更好的時代。”

用社創之星杜葵老師的話說,今年的社創之星入圍選手較往屆具有更為突顯的以商業模式轉化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

社創之星總決賽當天,《投資高噴會》欄目主要創始人郭宇寬博士也表示:“今天的節目非常成功,收穫了一期非常有投資指導價值的節目,節目內容將於9月初,通過多管道多媒體播出。”據悉,該欄目已得到CIBN互聯網電視、CIBN手機電視、優酷、樂視、愛奇藝、騰訊、網易、看東方、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平臺的支持。

因為有實戰教練的陪跑和打磨,這一屆的社創之星收穫滿滿,社創之星以選人為主,一向不以勝敗論英雄,而是通過比賽不斷照見自己的不足和突破的可能性。

《投資高噴會》欄目主要創始人郭宇寬博士認為,能夠進入社創之星總決賽的都是英雄,當然從投資價值來看,進入前六強的專案投資價值更大。下麵就為你呈現其他5個項目:

徐文駿:守護重症兒童的夢想(亞軍)

徐文駿是杭州益夢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他創建的“夢守護”希望搭建一個對接許願的兒童和實現願望的機構的平臺,幫助重症兒童實現夢想,並對每一次活動進行視頻錄製,在社會上廣為傳播。

陳玲:教爸媽學上網,不再孤獨寂寞(季軍)

陳玲是長沙市銀髮族為老公益服務中心創始人,致力於改善社區老人的晚年生活品質。未來3年我們的目標是成立長沙市領先的為老服務NGO,目前市場規模為500萬元。從2013年至今,已經建立了4個社區長者互助會,幫助了上千名老人改善了晚年生活品質。

徐國玉創建的“潤土幫幫”一直宣導和推動城鄉互助,農民生計發展,農名合作組織建立,生態農產品開發等公益項目。“潤土幫幫”先後影響並支持了幾十個小農轉型生態種養,通過消費者的力量支持了近百畝土地連續5-6年不再使用化學農藥、除草劑、化學肥料,拒絕轉基因品種,保育了很多雲南本地老品種。

郭兵:用科技連接親情

郭兵是福州小善公益服務中心創始人。小善發起於2013年,提倡志願者利用碎片化時間,用自己的興趣與特長參與公益,量力而行,以微薄的力量傳遞草根正能量。成立於2016年7月,目前的專案有無障礙宣導、盲文菜單、防走失二維碼,為弱勢人群提供幫助。

陳黎明:呵護老人,實現自我生命成長

陳黎明是呼和浩特市十方緣老人心靈呵護中心創始人。針對老人孤獨空虛、恐懼死亡、缺乏精神關懷的問題,陳黎明希望通過“愛與陪伴”的專業技術使老人在寧靜祥和、喜樂安然的狀態中走完人生最後的路程。

郭宇寬表示,後續還將把以上好專案,推薦給更多投資人,讓兼具社會情懷和投資價值的社創項目快速成長。據瞭解,《投資高噴會》欄目已建立節目內容和產業相結合的投資人俱樂部,讓投資人對其感興趣的好專案,進行輔導助力,從而為創業者和創業項目插上快速騰飛的翅膀,同時投資人以其豐富的經驗,為創業者提供更為豐富的產業資訊和經營理念。觀眾在收看節目時,也能收穫豐富而有價值的產業和投資資訊。

《投資高噴會》欄目由國家三大台之一的國際台旗下企業國廣東方出品,CIBN互聯網電視與原央視記者郭宇寬博士連袂打造。據稱,該欄目要做一檔最具“銅臭味”的財經脫口秀,和最具探索發現精神的投資啟蒙節目,旨在通過剖析一個個鮮活的商業案例來啟發人們如何投資賺錢。其主要創始人郭宇寬更是背景深厚:天使投資人、青年學者、作家,原央視記者、《南風窗》主筆;郭宇寬在清華大學師從著名經濟學家陳志武教授,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如今已擔任多家上市公司及投資機構顧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