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孟曉蘇的捨得智慧: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轉變思維阻力,方能深化改革

固有思維是最難以改變的, 尤其是形成幾百年的傳統思維更是難以突破, 我國房地產改革事業面臨同樣固有思維, 但孟曉蘇堅信“中國的改革只有進行時, 沒有完成時, 中國的改革會一浪高一浪地發展”。 他在房地產改革大浪潮中不斷引進新思想, 突破著一波又一波的思維阻力。 是為了個人私利?還是心懷家國天下?

近日, 孟曉蘇做客由沱牌捨得酒業與鳳凰網聯合打造的時代人物高端訪談、思想派強IP《捨得智慧講堂》, 講述他如何在中國房產改革的過程中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努力突破人們固有思維阻力,

艱難求新求發展。

孟曉蘇

作為中國房地產業的領軍人物, 孟曉蘇一直站在房地產改革的前沿, 經歷過房地產行業發展至今的整個過程, 指出在房產行業變革的大環境下突破固有思維阻力, 創新行業發展模式至關重要。

意識到中國房產自起步階段就存在的缺陷—過分地依賴房地產業,

相信商品化一味發展商品房, 卻忽略了保障房建設。 他又一次提出“商品房與保障房並駕齊驅”的改革方向;同時也肯定了農民自建房的貢獻:用農民的住宅建設用地來建設租賃房或者租賃性的保障房開始寫入檔, 偉大的中國農民又一次替我們補上了不足。

但要在全國範圍內建設保障房談何容易, 只資金這一環就讓地方政府傷透了腦筋。 孟曉蘇等學者在研究國外房產行業的過程中提倡打破人們“固定資產不能直接流入股市”的傳統思維, 引進“私募股權基金”方案——把物業的租賃權和收益證券化, 拿到股市上流通, 並通過實踐獲得了“全國的第一支保障房建設資金”,

證實了這一理念的合理性。 這種方式既可支撐股市, 更可有效化解地方債, 提升中國政府和各地政府的評級, 乃一舉多得的方式。

除此以外, 為優化房產行業, 孟曉蘇等人還引進了“以房養老”概念, 但應者寥寥, 很多人認為這一理念不符合中國實際國情。 但在孟曉蘇看來, 從這一理念試點情況來看, 並非不適合中國社會, 而是片面地傳統代際幫助的觀念阻礙了這一措施的推動。 他指出:人們認為老人死後把房子留給子女才叫代際幫助, 但老人可以把自己每一個月的給付金給子女一部分。 這樣的取捨使代際幫助的優良傳統又在反向抵押以房養老中得到了創新和發揚。

孟曉蘇

同時為了盡可能地做到住房公平, 孟曉蘇一直在積極宣導推行房地產稅, “不征房產稅的情況下, 政府從兩個方面得到城市建設資金。 一是農民;二是買房的年輕人。 ”所以目前的房地產市場“是從弱勢群體那麼拿錢來建設城市, 推升有房的人的房屋增值”。 而“房屋保有稅的設立, 就是減少房屋流轉稅的徵用,

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一個重要途徑”。 但此消彼長之下, 必然會有私利集團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阻礙改革的推進。

要扭轉一部分人對既得利益的執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孟曉蘇提出了曲線救國的方法。 他認為“適當地照顧既得利益是改革推進的一項重要的方法”歷史也確實證實了這一點, 但當然不是姑息貪腐之人, 而是“將改革措施推動到更高層, 讓這些領導幹部也能夠用自己的房產來為自己養老, 這既解決了一部分改革阻礙, 也多少有利於反腐事業。

對於中國的改革事業, 孟曉蘇有這樣的前景預估?依據是什麼?他在中國的房地產改革事業中擔任怎樣的角色?還提出了哪些切實可行的措施?對一部分人對中國房地產改革的質疑, 他又是如何看待的?

舍百斤好酒,得二斤精華。敬請關注《捨得智慧講堂》第十一期,聆聽孟曉蘇講述房地產業改革過程不斷創新,打破固化思維的故事。

他又是如何看待的?

舍百斤好酒,得二斤精華。敬請關注《捨得智慧講堂》第十一期,聆聽孟曉蘇講述房地產業改革過程不斷創新,打破固化思維的故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