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媲美北京故宮的王家大院,年接待200萬遊客創收3000萬

北京故宮作為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型木質建築群, 早已成為中國對外展示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一張名片, 幾乎所有來中國旅遊的老外都為之震撼。 但山西卻有座被譽為“民間故宮”的王家大院, 以其25萬平方米的明清風格建築被稱為“華夏民居第一宅”。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靈石縣靜升鎮, 與大同雲岡、太原晉祠、平遙古城、壺口瀑布成為一條熱門的旅遊線路, 2002年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 2006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並進入世遺預備申請名單。

據王氏源流碑記載:靜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1312年), 從農牧與豆腐業起家, 逐漸進入官商結合的鼎盛時期。 從村西張家槐附近大興土木, 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等龐大的建築群, 此時就已達到了15萬平方米的規模。

王氏第14代世孫王謙和、王謙受二兄弟有著極敏銳的經商天賦, 早早就廣交軍政能人, 在康熙帝“平定三藩”時做起來了軍糧生意, 乾隆、嘉慶年間更把王氏家族推上了巔峰狀態, 不僅王家大院重新修繕擴大至山頂, 還修建了義學(免費私塾)、祠堂、作坊等內部設施, 對外有修橋築路、蓄水開渠、賑災濟貧等善舉, 不論是家族實力還是大善名聲都一時無人匹敵。

有了足夠的名聲和資金, 王家大院從風格到用料都極其講究, 這也是數百年後還能保存完好的原因。 至今仍保存有大小院落123座, 房屋1118間, 每個院落都做到了保證待客的方便性, 又保障了起居的私密。

王家大院連排水這樣的細節都考慮的非常全面, 幾乎每個院落都有類似上圖這樣的排水槽, 院落之間的區別只在於門庭的下馬石和院牆高低, 官階越大貢獻越多者越高。

鴉片戰爭的爆發讓王氏家族跟隨清王朝走向沒落,大量在外經商的王氏族人紛紛回到大院,留守最後的財產。1937抗日戰爭爆發後,王家大部分後人舉家遷往四川,少部分定居山西汾陽。自此,王氏家族徹底衰敗,王家大院經歷了數十年的風吹日曬,才於後期重整開放參觀,僅2014年就有近兩百萬遊客買票遊覽,門票創收達三千萬。

(用行走四十多個國家的旅程,為您展現最有趣的旅途和最美的風景,記得關注哦)

鴉片戰爭的爆發讓王氏家族跟隨清王朝走向沒落,大量在外經商的王氏族人紛紛回到大院,留守最後的財產。1937抗日戰爭爆發後,王家大部分後人舉家遷往四川,少部分定居山西汾陽。自此,王氏家族徹底衰敗,王家大院經歷了數十年的風吹日曬,才於後期重整開放參觀,僅2014年就有近兩百萬遊客買票遊覽,門票創收達三千萬。

(用行走四十多個國家的旅程,為您展現最有趣的旅途和最美的風景,記得關注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