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這部足球歌舞劇再現球王李惠堂,80年前我們也曾稱霸亞洲

兵敗德黑蘭, 國足衝擊世界盃仍然道阻且長。 然而, 早在80多年前, 我們的球隊就已稱霸亞洲, 完成了在國際賽場上的首秀。

這段中國足球的傳奇歷史8年前被香港話劇團寫進了大型原創音樂歌舞劇《頂頭錘》中, 至今已在香港公演三次, 而該劇也即將於4月7至9日首次在北京公演。

近日, 《頂頭錘》歌舞劇的主創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 該劇導演兼編劇陳敢權希望當這部劇在內地首演時, 觀眾們能夠感受到這份家國情懷。

“我們是中國人, 我們和內地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 所以我覺得我們有責任將這段中國足球的歷史說出來。

《頂頭錘》劇照。

“中國鐵軍”27場不敗, 進球過百

“頂頭錘”來源於粵語, 用普通話講就是“頭球”的意思。 本劇於2008年在香港公演, 講述了中國足球隊為國出征, 自籌經費參加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故事。

談起這部誕生於9年前的音樂歌舞劇,

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也是本劇的編劇兼導演陳敢權先生至今記憶猶新, 甚至還有些慚愧。

“是一個英國人來我的辦公室告訴我李惠堂的故事, 我感到很慚愧, 因為作為一個香港人, 我都不知道這段很重要的歷史。 ”陳敢權對澎湃新聞記者說。

陳敢權口中的這段歷史想必大家並不陌生。 1936年, “亞洲球王”李惠堂率領球隊參加柏林奧運會, 但這條中國足球“追夢之路”卻充滿荊棘。

《頂頭錘》劇照。

當時整個奧運代表團赴柏林參賽需要法幣22萬元, 但正值抗日戰爭之際, 民國政府僅能提供17萬法幣的費用, 球隊決定剩下的5萬法幣通過去東南亞打表演賽的方式來籌集。

這支球隊從上海出發, 一路上為節約開支, 他們省吃儉用、住最廉價的艙位。 兩個月之間, 他們在緬甸、越南、新加坡、印尼等地打了27場比賽, 取得23勝4平的戰績。

“劇中下半場有一段名為‘香港腳起航’, 正是講述了為籌募經費, 球隊以惡劣的交通及住宿安排到東南亞打巡迴賽。 ”飾演主角鄭開滿的演員劉守正向澎湃新聞記者說道。

最終球隊籌集到了足夠的經費, 他們也以一場未敗的戰績閃耀亞洲足壇。 比賽中, 他們一共打進了113個球, 失球數僅為27個, 神勇的表現也讓球隊因此得名為“中國鐵軍”。

雖然在柏林奧運會上, 這支“鐵軍”在第一場比賽中0比2不敵實力強大的英格蘭隊而遭淘汰(當時規則是淘汰制), 但這畢竟是中國足球在國際舞臺上的首次登場。

李惠堂和他獲得的獎盃。

“看球要看李惠堂”

在上世紀20、30年代, 中國足球絕對算得上是亞洲最強, 這與當今的中國體育大相徑庭。

提到這段中國足球的光輝歲月, 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人物——“亞洲球王”李惠堂。

李惠堂1905年出生在香港, 17歲就進入香港頂級足球俱樂部南華隊, 司職前鋒, 並揚名於遠東運動會。 在東南亞的表演賽中, 李惠堂一共打進了28球, 是所有隊員中進球多的。

“李惠堂率隊去東南亞打表演賽, 一場未敗, 這種不服輸的精神和愛國之情令我們感動。 ”劇中的另一位主演王維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李惠堂的故事一直激勵著許多香港人。

李惠堂“球王”的風采逐漸顯露,他不僅在柏林奧運會上擔任中國代表團的旗手,還以職業生涯1860個的進球笑傲亞洲足壇。

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有文章甚至稱,德國《環球足球》雜誌曾在1976年將李惠堂與貝利、貝肯鮑爾、迪斯蒂法諾、普斯卡什一起評為“世界五大球王”,不過此新聞有待證實。

李惠堂的人格魅力也與球技一樣出眾。在香港淪陷後,不願做亡國奴的他回到家鄉廣東,為支持抗日、為國家籌款,他繼續在全國組織球隊進行表演賽和友誼賽。

《頂頭錘》是以李惠堂率隊出征奧運為歷史背景,但陳敢權卻在這段史實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再創作,主人公變成了出身底層的鄭開滿,而李惠堂則成為了帶隊教練。

在陳敢權看來,好的劇本並不只是單單講述某段歷史,還可以展現其現代性的一面,“我希望通過一個虛構讓年輕人更能接受這段歷史。”

李惠堂故居。

一部香港人的自我奮鬥史

《頂頭錘》在2008年首演後,便橫掃當年香港舞臺劇的最佳整體演出、最佳創作音樂、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和十大最受歡迎製作獎4項大獎。

這部飽含家國情懷的歌舞劇在香港已經公演了三次,劇本更是反復打磨。陳敢權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就在本次內地首演前,劇本又再一次經歷了“翻新”。

“這次在內地公演的修改版歌舞比重會大一點,我們還有樂隊在現場伴奏,視聽感非常豐富。”

在陳導看來,這部劇不僅僅是在講足球和歷史,它也體現著一種香港精神。

“我想通過這個演出,體現出香港人對於中國的那份責任,以及他們的精神面貌。”

《頂頭錘》所傳遞的香港精神讓主演王維感受頗深,他坦言香港的競爭壓力很大,每個人都希望通過個人努力實現夢想,“這正是香港人‘不服輸、不認命、不認天’的精神。”

《頂頭錘》劇照。

而為了更加真實的在舞臺上體現球技,劇組的演員們還特地去南華隊學習踢球。

“當時我們和陳肇麒一起訓練,在當時他還不是很有名氣,但現在他已經成為香港最著名的足球運動員了。”在王維看來,陳肇麒的個人奮鬥史就是現實版的鄭開滿。

鄭開滿的扮演者劉守正則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在劇中的一句臺詞也體現了香港人的精神家園:“就算那個球有多快、多猛,雙眼也要盯著它,一頭把它頂回去!”

在他看來,“頂頭錘”除了“頭球”之意,還有另外一層意思——“當我們遇上困難逆境時,也應抱著‘頂頭錘’的心態,把它頂回去,相信這就是劇名的由來吧。”

李惠堂“球王”的風采逐漸顯露,他不僅在柏林奧運會上擔任中國代表團的旗手,還以職業生涯1860個的進球笑傲亞洲足壇。

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有文章甚至稱,德國《環球足球》雜誌曾在1976年將李惠堂與貝利、貝肯鮑爾、迪斯蒂法諾、普斯卡什一起評為“世界五大球王”,不過此新聞有待證實。

李惠堂的人格魅力也與球技一樣出眾。在香港淪陷後,不願做亡國奴的他回到家鄉廣東,為支持抗日、為國家籌款,他繼續在全國組織球隊進行表演賽和友誼賽。

《頂頭錘》是以李惠堂率隊出征奧運為歷史背景,但陳敢權卻在這段史實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再創作,主人公變成了出身底層的鄭開滿,而李惠堂則成為了帶隊教練。

在陳敢權看來,好的劇本並不只是單單講述某段歷史,還可以展現其現代性的一面,“我希望通過一個虛構讓年輕人更能接受這段歷史。”

李惠堂故居。

一部香港人的自我奮鬥史

《頂頭錘》在2008年首演後,便橫掃當年香港舞臺劇的最佳整體演出、最佳創作音樂、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和十大最受歡迎製作獎4項大獎。

這部飽含家國情懷的歌舞劇在香港已經公演了三次,劇本更是反復打磨。陳敢權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就在本次內地首演前,劇本又再一次經歷了“翻新”。

“這次在內地公演的修改版歌舞比重會大一點,我們還有樂隊在現場伴奏,視聽感非常豐富。”

在陳導看來,這部劇不僅僅是在講足球和歷史,它也體現著一種香港精神。

“我想通過這個演出,體現出香港人對於中國的那份責任,以及他們的精神面貌。”

《頂頭錘》所傳遞的香港精神讓主演王維感受頗深,他坦言香港的競爭壓力很大,每個人都希望通過個人努力實現夢想,“這正是香港人‘不服輸、不認命、不認天’的精神。”

《頂頭錘》劇照。

而為了更加真實的在舞臺上體現球技,劇組的演員們還特地去南華隊學習踢球。

“當時我們和陳肇麒一起訓練,在當時他還不是很有名氣,但現在他已經成為香港最著名的足球運動員了。”在王維看來,陳肇麒的個人奮鬥史就是現實版的鄭開滿。

鄭開滿的扮演者劉守正則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在劇中的一句臺詞也體現了香港人的精神家園:“就算那個球有多快、多猛,雙眼也要盯著它,一頭把它頂回去!”

在他看來,“頂頭錘”除了“頭球”之意,還有另外一層意思——“當我們遇上困難逆境時,也應抱著‘頂頭錘’的心態,把它頂回去,相信這就是劇名的由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