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造”手術機器人成都上崗

9月15日,18歲的張俊(化名)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接受了胸椎和腰椎骨折內固定術,為其“主刀”的不是身穿手術服的醫生,而是長著機械臂、可以進行三維掃描的“機器醫生”。

這位“機器醫生”是省醫院引進的“天璣”三代骨科機器人,是國際上唯一能開展脊柱全節段、骨盆及四肢手術的國產骨科機器人。 在骨科副主任胡豇的操作下,“機器醫生”順利完成手術,與傳統骨折內固定術長達15釐米的切口不同,張俊的腰背部只有4個1釐米左右的小孔,傷害可謂降到了最低程度。

該手術由C形臂對患者進行三維影像掃描,圖像會被同步傳輸至骨科手術機器人系統。

隨後,醫生在導航系統螢幕上設計好釘道,機械臂將手術工具精確定位到手術位置,準備就緒後,醫生再將一枚直徑4毫米的空心螺釘套進導針固定、拔出導針。 最後對患者進行再一次掃描,確認螺釘位置與規劃一致。

據胡豇介紹,若是採用傳統手術法,只能進行敞開式手術,要反復透視定位,手術時間長,創口和出血量大,精確性較低,病人康復時間長。 而“機器醫生”上臺,可比傳統手術縮短幾十分鐘,而且無需植入鋼板,螺釘精確定位,傷口只有1釐米,達到了微創、精准的效果。

據瞭解,“天璣”三代骨科手術機器人是地地道道的“中國造”,實現了2D與3D圖像精確配准、機器人隨動演算法、機器人力回饋安全控制演算法、綜合避障演算法,在機器人控制、患者即時跟蹤和路徑自動補償等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基於術中即時三維影像的機器人精准定位誤差僅為0.8毫米。

(記者 楊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