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風水>正文

中國最大皇家園林頤和園的風水秘密

中國吉祥文化往往通過一種圖案來表達心中的祈福追求。 從高空俯瞰,頤和園的昆明湖形似一個壽桃, 而萬壽山佛香閣兩側的建築,恰是蝙蝠兩翼的形狀,整體看來成了一隻蝙蝠, 振翅欲飛。 大凡到過頤和園的遊客, 鮮有人知其佈局暗含“福壽”圖案。

頤和園, 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也是中國四大名園(另三座為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蘇州留園)之一。 頤和園位於北京市海澱區, 距北京城區15公里,占地約290公頃。 頤和園的主體建築背靠萬壽山, 面對昆明湖, 完全符合“背山面水”的風水原理,而她兼有的詩、畫、儒、釋、道等多重因素,

更是令人稱奇。

清朝乾隆皇帝繼位以前, 在北京西郊一帶, 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 乾隆十五年(1750年), 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聖皇后, 動用448萬兩百銀, 將這裡改建為清漪園, 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

(清漪園於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 1888年重建, 改稱頤和園。 )

很多人說,乾隆皇帝因為一生六次南巡, 酷戀江南景色, 尤其對杭州西湖格外鍾情, 因此, 在他所經營的園林中, 均不遺餘力地追求再現江南山水風景和園林藝術之美。 此話不假, 譬如在圓明園中, 乾隆就先後興建了模仿西湖小有天園、龍井、花神廟等名勝景點,甚至還把園中另外九處景點也按照西湖十景來命名,湊成十景之全數。 那麼, 在清漪園中有多少江南景色呢?

清漪園的整體格局是北山(萬壽山)南湖(昆明湖),西面是西山諸峰。 但是, 萬壽山的山體比較低矮, 也不夠延展;昆明湖的水面大致為東南斜向的狹長形狀, 山與水的關係有些疏離。

怎麼改造呢?

乾隆下旨將湖山整治工程與治水工程相結合。 首先將湖面向東、向北大大擴展, 一直抵達萬壽山的南坡;然後, 將挖出來的土方堆在萬壽山的東半部, 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山的形狀。 結果是湖面更加遼闊, 山更壯偉。

然後, 他在湖面西側增添了一道幾乎與西湖蘇堤一模一樣的西堤, 也把昆明湖劃分成“裡湖”和“外湖”, 而且又加了一道支堤, 進一步把外湖分為兩個部分。 這樣, 昆明湖就和杭州西湖一樣, 變成了有內外幾層的“重湖”了。

還有人說, 考慮到杭州西湖中有幾個大小不同的島嶼成為重要的點綴, 清漪園在挖湖堆山的同時, 也特意在水面上保留了三個大島和兩個小島。

這些說法也許都沒有錯。 但是如果僅僅只是模仿江南,

對乾隆的理解就顯得淺白了。 把湖水分成裡外湖還有另外一個作用, 就是為了把水引向山旁、山后, 達到“山環水抱”的格局。

為什麼要山環水抱?“山環水抱必有氣”, 這是傳統風水的一條重要定律。 在傳統風水裡, 山要有蜿蜒起伏之曲, 水要有流連忘返之曲, 路要有柳暗花明之曲,橋要有拱券之曲, 廊要有回腸之曲。 而曲意味著什麼?含蓄、環抱、積蓄、有情, 然後必然有勃勃生機, 所以要“山環水抱”。 可以說,這種思想既是中國園林文化之大極, 也是中國文化之要義。 而乾隆深諳此道。

頤和園的最大風水特點是“福山壽海”。 一般人置身園中遊覽時看不到這一點, 但從高空拍攝的頤和園, 可以清楚地看到, 當年乾隆有意將“福壽”之意體現在了頤和園的園林設計中。

昆明湖的外輪廓就像一個桃子(桃子寓意“壽”), 西堤像是桃子的中縫, 昆明湖的入水口像是這個桃子的蒂一樣, 而出水口就像桃子上歪著的尖兒。 昆明湖北岸的輪廓線呈拱形, 就是蝙蝠的頭部(蝙蝠寓意“福”), 兩翼伸展就像是蝙蝠的翅膀。蝙蝠的兩個小爪子,即兩翼各有的伸出水面的亭子—對鷗坊和魚藻軒。

事實上,頤和園裡有很多“福壽”題材的雕刻,比如,有扇門上的圖案是5只蝙蝠圍繞著1個壽桃,寓意五福捧壽。這樣看來,頤和園整體格局的“福山壽海”並非是一種巧合,而是乾隆皇帝有意為之。也就是說,在挖掘昆明湖時,乾隆有意讓人將其挖成了壽桃型,並將湖泥堆砌成蝙蝠狀,以迎合整個園子祝壽的主題。

還有人覺得,頤和園的山行水系更像一幅太極圖,昆明湖和萬壽山分別組成了太極圖中的S形的陰陽兩部分。如果說這些猜測多少有些臆想的成分,那麼,昆明湖上三座仙島的設置,則無疑是道家希求長生不老思想的體現。

自秦漢宮苑中模仿海上三山而形成的“一池三山”形制,始終是歷代皇家園林中山水佈局的主要樣式,頤和園中有南湖島、藻鑒堂和治鏡閣3座鳥嶼,分別象徵了神話中海上的蓬萊、方丈、瀛洲3座仙山,表現了乾隆皇帝道家希求長生不老的思想。

不過,有人指出,與園中少量體現的道教、儒家意味相比,祝壽禮佛才是這個園子的主題。在《萬壽山清漪園記》裡,乾隆對三山五園的功能有詳細的劃分:暢春園用來侍奉母親,圓明園用於處理朝政,一水相連的清漪園和靜明園是在工作之餘放鬆的場所散志澄懷。而清漪園中大面積分布的宗教建築,使祀神禮佛也成為其重要功能之一。

有專家對清漪園宗教建築裡的神佛進行粗略統計後發現,園內佛像多達15000餘尊,而神像只有35尊,這懸殊的數字含義明顯:就其宗教性質而論,清漪園建築體現出以佛教建築為主的典型特徵。這些佛教主體建築又以特殊的形式出現:集中分佈在中軸線上,並次第抬升,有大報恩延壽寺、慈福樓、羅漢堂、寶雲閣、轉輪藏、後大廟、雲會寺、善現寺等大大小小8座佛寺,此外,周邊還分佈著曇花閣等其它佛教建築。

乾隆以祝壽來報恩,自己也篤信佛教。當時,園內佛寺的活動相當多,萬壽山上香火繚繞。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佛誕日,乾隆前往大報恩延壽寺瞻禮後,還特地賦詩一首,重申了自己為母建寺祝壽的意圖“慈壽希如山樣崇”。

清朝道光年後,由於國力衰弱,清漪園逐漸荒廢。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大火燒毀。1884年至1895年,為慈禧太後退居休養,以光緒帝名義下令重建清漪園。

但當時,清王朝國力日衰,已拿不出大批的款項進行園林建設,修復清漪園尚且是挪用海軍經費秘密開工,所以,更談不上對三山五園的全部修復了。於是,重修的頤和園勢必要承擔起原來多座皇家園林所具備的主要功能,包括處理朝政、奉養太后和散志澄懷等。

這些功能對於光緒而言,處理朝政和奉養太后當然要比散志澄懷重要的多。所以,光緒重修的頤和園,實際上已經成為帝后理政、居住、遊覽、慶典和外交的政治活動場所,成了紫禁城外的第二個權力中心,不再是乾隆極力營造的理想天國。

兩翼伸展就像是蝙蝠的翅膀。蝙蝠的兩個小爪子,即兩翼各有的伸出水面的亭子—對鷗坊和魚藻軒。

事實上,頤和園裡有很多“福壽”題材的雕刻,比如,有扇門上的圖案是5只蝙蝠圍繞著1個壽桃,寓意五福捧壽。這樣看來,頤和園整體格局的“福山壽海”並非是一種巧合,而是乾隆皇帝有意為之。也就是說,在挖掘昆明湖時,乾隆有意讓人將其挖成了壽桃型,並將湖泥堆砌成蝙蝠狀,以迎合整個園子祝壽的主題。

還有人覺得,頤和園的山行水系更像一幅太極圖,昆明湖和萬壽山分別組成了太極圖中的S形的陰陽兩部分。如果說這些猜測多少有些臆想的成分,那麼,昆明湖上三座仙島的設置,則無疑是道家希求長生不老思想的體現。

自秦漢宮苑中模仿海上三山而形成的“一池三山”形制,始終是歷代皇家園林中山水佈局的主要樣式,頤和園中有南湖島、藻鑒堂和治鏡閣3座鳥嶼,分別象徵了神話中海上的蓬萊、方丈、瀛洲3座仙山,表現了乾隆皇帝道家希求長生不老的思想。

不過,有人指出,與園中少量體現的道教、儒家意味相比,祝壽禮佛才是這個園子的主題。在《萬壽山清漪園記》裡,乾隆對三山五園的功能有詳細的劃分:暢春園用來侍奉母親,圓明園用於處理朝政,一水相連的清漪園和靜明園是在工作之餘放鬆的場所散志澄懷。而清漪園中大面積分布的宗教建築,使祀神禮佛也成為其重要功能之一。

有專家對清漪園宗教建築裡的神佛進行粗略統計後發現,園內佛像多達15000餘尊,而神像只有35尊,這懸殊的數字含義明顯:就其宗教性質而論,清漪園建築體現出以佛教建築為主的典型特徵。這些佛教主體建築又以特殊的形式出現:集中分佈在中軸線上,並次第抬升,有大報恩延壽寺、慈福樓、羅漢堂、寶雲閣、轉輪藏、後大廟、雲會寺、善現寺等大大小小8座佛寺,此外,周邊還分佈著曇花閣等其它佛教建築。

乾隆以祝壽來報恩,自己也篤信佛教。當時,園內佛寺的活動相當多,萬壽山上香火繚繞。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佛誕日,乾隆前往大報恩延壽寺瞻禮後,還特地賦詩一首,重申了自己為母建寺祝壽的意圖“慈壽希如山樣崇”。

清朝道光年後,由於國力衰弱,清漪園逐漸荒廢。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大火燒毀。1884年至1895年,為慈禧太後退居休養,以光緒帝名義下令重建清漪園。

但當時,清王朝國力日衰,已拿不出大批的款項進行園林建設,修復清漪園尚且是挪用海軍經費秘密開工,所以,更談不上對三山五園的全部修復了。於是,重修的頤和園勢必要承擔起原來多座皇家園林所具備的主要功能,包括處理朝政、奉養太后和散志澄懷等。

這些功能對於光緒而言,處理朝政和奉養太后當然要比散志澄懷重要的多。所以,光緒重修的頤和園,實際上已經成為帝后理政、居住、遊覽、慶典和外交的政治活動場所,成了紫禁城外的第二個權力中心,不再是乾隆極力營造的理想天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