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事實上穿甲彈的速度降也基本一樣 俄系最差、德系次之,美系最好

中國雖然和俄羅斯在火炮上同源, 但是在穿甲彈方面一直師從西方。 中國人的炮口動能和俄不相上下, 通過對於彈托技術和彈丸外形方面的持續挖潛, 使得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 不過目前由於分裝彈先天結構的劣勢, 鎢彈可挖的潛力已經不大了, 如果要繼續追趕美軍, 鈾彈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從一些公佈的穿甲彈照片我們可以看到俄式125穿甲彈的彈翼往往很大, 甚至早期的125穿的彈翼還能起到定心的作用, 而美國M829系列穿甲彈的彈翼是越做越小。 事實上穿甲彈的速度降也基本一樣。 俄系最差、德系次之,

美系最好。

此外, 速度降也與彈翼和風帽的材料有關係, 現代穿甲彈的飛行速度超過4M, 鋁制彈翼和風帽在飛行中所受到的氣動加熱很可能對其產生燒蝕, 從而導致阻力急劇升高。 有些國家的穿甲彈為了防止燒蝕不得不採用不銹鋼彈翼和風帽……這樣一來, 留給穿甲體的重量就又少了。

根據極限穿透速度的公式可知, 品質一定長徑比更大的彈芯, 極限穿透速度越小;品質一定, 密度越大的彈芯, 極限穿透速度越小。 這就是追求大長徑比穿杆的貧鈾彈比鎢彈的極限穿透速度要更小的原因所在。 也就是通過良好的彈芯設計可以大大提高穿甲過程中對能量的利用效率, 用更少的能量穿透更厚的靶版。 另外在穿甲過程中, 彈頭的自銳會減小穿甲過程中的阻力, 而彈翼是否能順利脫落也會對穿甲過程產生影響, 對這兩項的優化也可以提高穿甲過程對能量的利用效率。

在實際中, 增加彈芯長度會受到炮彈幾何尺寸和結構的限制, 減小彈芯直徑必須考慮彈芯的強度和剛度, 目前大家的長徑比基本上在25~30之間, 沒有誰能更進一步。 貧鈾彈在密度和自銳的天然優勢非常吸引人, 但是足夠貧鈾材料不是誰家都有, 並且使用上會有不小的危害。 使用鎢彈的傳統國家在近20年來一直在探索自銳鎢合金,

先後搞了一大票摻雜各種金屬的鎢合金和發明了鎢絲編織彈杆的工藝在應用中實現了自銳效應, 但是這些彈的密度往往不高, 自銳效應很大程度上被密度的降低給抵消了, 所以自銳鎢的應用到目前為止並不成功。

我們通常所說的, 增大彈芯長徑比啊,

什麼貧鈾彈芯/自銳鎢合金彈芯什麼的都是在提高彈芯在穿甲過程中的能量利用效率。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 任何因素的改變卻並不容易。

比如長徑比更長的彈芯, 需要體積更大的彈托來支撐。 而體積更大的彈托會帶走更多的能量。 例如M829A2有一根很長的彈芯, 但是增大的鋁合金彈托又浪費了不少能量。 於是彈托的減重就成為目前坦克穿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方向。

彈托的設計, 要滿足在彈丸膛內運動時對彈芯的支撐, 讓彈芯不碎裂, 不擺動, 而且要儘量的輕。

比如M829A3搞了一個超牛逼的複合材料彈托,俄羅斯的Svinets-1/2弄了一個奇形怪狀的鋁合金彈托。

美國人雖然炮的動能不大,但是彈托帶走的能量、彈丸飛行過程中的損耗很少,並且穿甲過程中能量利用率超高,所以美國人的水準很高。

德國人什麼的,彈托帶走的能量,彈丸飛行過程中的損耗沒有美國人少,穿甲過程中能量的利用效率也遠低於美國人高,因此在L44時期,德國人的水準很一般,等到L55時期,水準上來不少,單是仍然差美國人不少。當然L55會讓坦克的機動性變差。

俄羅斯呢,雖然炮口動能越來越高,單是彈托帶走的能量,彈丸飛行過程中的損耗都極大,穿甲過程中的能力利用效率也沒啥進步。因此在過去到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俄系穿甲彈的水準真心不好。

比如M829A3搞了一個超牛逼的複合材料彈托,俄羅斯的Svinets-1/2弄了一個奇形怪狀的鋁合金彈托。

美國人雖然炮的動能不大,但是彈托帶走的能量、彈丸飛行過程中的損耗很少,並且穿甲過程中能量利用率超高,所以美國人的水準很高。

德國人什麼的,彈托帶走的能量,彈丸飛行過程中的損耗沒有美國人少,穿甲過程中能量的利用效率也遠低於美國人高,因此在L44時期,德國人的水準很一般,等到L55時期,水準上來不少,單是仍然差美國人不少。當然L55會讓坦克的機動性變差。

俄羅斯呢,雖然炮口動能越來越高,單是彈托帶走的能量,彈丸飛行過程中的損耗都極大,穿甲過程中的能力利用效率也沒啥進步。因此在過去到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俄系穿甲彈的水準真心不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