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漢中加快綠色迴圈發展 譜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漢中錦湖精密部件有限公司生產現場。

陝西傳媒網訊近年來, 漢中市大力實施綠色迴圈發展戰略, 綜合實力不斷提升,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將各類工業園區作為發展的主要載體, 強力推進園區建設。 3月29日, 追趕超越採訪團一行深入漢中甯強縣, 通過採訪甯強縣迴圈經濟產業園區以及甯強縣“丹治”二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等地, 感受漢中甯強加快綠色迴圈發展, 譜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的魄力。

高新技術企業為主 清潔生產發展五大循環經濟

漢中市強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 共規劃建設迴圈經濟產業園區13個,

截止2016年底, 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10.17億元, 企業總數達660戶, 園區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68.54億元, 工業總產值698.4億元, 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

29日, 採訪團一行首先來到甯強縣迴圈經濟產業園區, 參觀採訪了園區內漢中錦湖精密部件有限公司、漢中綠夢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陝西盛發鋼管有限公司以及陝西秦川大廚有限公司等, 深入瞭解漢中甯強縣綠色迴圈經濟發展的情況。

“我們企業主要生產、銷售各種類型變壓器、整流器、電感器產品, 被政府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我們始終堅持綠色迴圈發展, 做到清潔生產, 達到環保‘三無’標準, 一是沒有工業廢水, 僅產生生活廢水和生活垃圾, 但是園區周圍建有兩場,

垃圾處理廠和汙水處理廠, 將這些生活垃圾污水都進行了環保處理, 所以我們沒有廢水。 二是沒有工業廢料, 主要廢料是銅絲, 對環境也沒有污染。 三是不產生廢氣, 我們是高新技術企業, 沒有工業廢氣排放。 ”公司西部廠長蔡樹霖介紹說。

採訪團一行隨後來到漢中綠夢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陝西盛發鋼管有限公司以及陝西秦川大廚有限公司等生產現場, 記者瞭解到, 入園企業環保門檻高, 園區內禁止興辦對環境有污染的企業, 從而確保從源頭上保證清潔生產。

目前, 園區已建成1.5平方公里, 實現工業產值26.49億元, 園區內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 預計到十三五末, 將安置從業人員5000人。 園區內企業主要依託甯強縣以及周邊地區的優勢資源,

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食品飲料、生物製藥, 承接東部產業轉移, 發展電子、機械加工等產業, 現已形成生豬、茶葉、核桃、食用菌、中藥材等五大循環經濟產業鏈, 園區已成為甯強縣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產業聚集的載體。

發展高效示範農業 綜合整治鞏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

漢中市堅持生態立市戰略, 大力實施“生態環境工程”, 推進綠色迴圈發展, 讓青山綠水永續增值。 近年來, 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 森林覆蓋率達59.1%, 高於全省16個百分點, 漢江、嘉陵江出境水質穩定達標, 中心城區空氣品質優級天數位居全省前列。

“甯強縣肖家壩之前水土流失現象較為突出, 2013年初啟動‘丹治’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後,

通過合理規劃, 實施坡改梯、排灌渠、田間道路、林草等水土綜合整治措施, 積極與甯強縣千山、魯峰農業、漢中詠德等茶葉產業公司合作, 促進流轉土地1000多畝, 現已形成千畝茶園示範基地。 同時, 發展高效示範農業, 帶動休閒旅遊, 以茶葉產業推動和鞏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 ”甯強縣水保站技術員、工程師李文科介紹說。

記者瞭解到, 兩年來, 甯強縣“丹治”專案肖家壩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71公頃, 實施坡改糧梯49.1公頃, 新建河堤1.2千米, 坡耕地造林105.7公頃, 生態修復316.2公頃, 同時採取增施有機肥, 杜絕農藥化肥的使用, 有效治理了面源污染。

“甯強‘丹治’工程實施以來, 通過實施水土保持工程、生物措施,

形成了一道綠色生態屏障, 為涵養水源、調節徑流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 治理區已經形成了泥不下山、水不亂流、蓄水保土、溝渠相連、道路相通, 遇旱能灌、遇澇能排、興水固土的水土保持綜合防治體系, 有效的保護和利用了水、土資源, 改善了群眾人居環境, 調整了農業產業結構, 同時還解決了群眾就業增產增收的問題, 讓群眾安居樂業。 ”李文科告訴記者。

如今, 流域內人均純收入由治理前的2585元提高至現在的4850元, 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 為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奠定了良好地基礎。

陝西盛發鋼管有限公司工人作業。 甯強縣‘丹治’二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區域。

陝西盛發鋼管有限公司產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