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把棲霞元素“搬上”中小學課堂,居然火了

中國第一張金箔誕生在哪裡?

棲霞龍潭。

薄到超乎想像的金箔,

要經過幾萬次的錘打。

古老的技藝,

出現在今天的課堂上。

不僅閱讀書本上的田園詩歌,

還深入到田園種野菜、學習農民畫……

新學期伊始, 棲霞區龍潭小學的《金箔文化》、八卦洲小學的《鸝島野韻》等特色課程又開課啦。

古老的技藝, 今天依然驚豔

龍潭是中國第一張金箔誕生的地方。

龍潭街道範圍內現有各類金箔企業80多家、年產值逾2億元、金箔年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0%。

“聽了課堂上的金箔文化介紹, 金箔廠成了孩子們最嚮往的目的地。 ”龍潭小學相關負責人說。

孩子們在金箔廠裡見到了國家非遺技藝傳人, 見識了“打功”和“吹功”——將1平方釐米面積的金片錘打3萬多次,

最終製成了一張張金箔。

打好的不規則金箔, 工人們則用鵝翼毛挑出, 口風吹平, 刀子快速劃過, 輕輕一吹, 9.33釐米乘9.33釐米的標準金箔就製作好了。

“野韻”課程, 這裡的孩子很幸福

八卦洲是長江中僅次於崇明島和揚中島的第三大島, 也是南京市規劃中的城市中心花園。 這裡環境優美, 阡陌交通, 水系縱橫, 是長江黃金水道上一顆閃亮的明珠。

八卦洲小學開設《鸝島野韻》教程, 目的是讓孩子多認識一些野趣、多瞭解一些野韻、多體會一些“野性”。

學校以“八野種植”為主題, 在校內建起了“八野種植基地”, 野韻研究所的學生們則用校課、社團課的時間,

根據時令的不同, 自己動手種植、管理、採摘、研究野菜。

老師還教孩子們賞析田園詩文, 拿起手中畫筆, 學習農民畫, 描繪鄉村田園的自然風光。

江韻研究所的環保小衛士們則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環境調查、水樣採集。

橋韻研究所的“小小建築師們”動手製作橋模型,體驗造橋的艱辛和快樂。

這麼多延伸課程,贊爆了

近年來,棲霞區每所學校在“社會即課堂”理念引領下,讓父母、老師與孩子一起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方面通過父母開放日、父母隨班聽課、父母進課堂講課等形式,拓展傳統課堂的長度與寬度;另一方面通過開展新父母志願者聯盟、新父母學堂、家庭教育公益講師團、每週一封信等系列活動,拓展課堂的高度和深度。

小滿課堂、鸝島小腳丫、小巍帶你遊棲霞、龍娃小導遊等都是課堂最美的延伸。

南師附中仙林學校小學部茶藝社團。

為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棲霞教育努力追求“一校一品,一生一長”的發展目標,全區各中小學常態化開展特色課程,有效保障了我區特色文化建設的穩步推進。

特色課程,有附中仙小的《雨竹琴韻》、龍小的《金箔文化》,邁小的《尚美小公民》,洲小的《鸝島野韻》、伯樂中學的《適性》、燕小的《八悅》課程等等。

邁皋橋中心小學“舌尖上的漢字”社團。

橋韻研究所的“小小建築師們”動手製作橋模型,體驗造橋的艱辛和快樂。

這麼多延伸課程,贊爆了

近年來,棲霞區每所學校在“社會即課堂”理念引領下,讓父母、老師與孩子一起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方面通過父母開放日、父母隨班聽課、父母進課堂講課等形式,拓展傳統課堂的長度與寬度;另一方面通過開展新父母志願者聯盟、新父母學堂、家庭教育公益講師團、每週一封信等系列活動,拓展課堂的高度和深度。

小滿課堂、鸝島小腳丫、小巍帶你遊棲霞、龍娃小導遊等都是課堂最美的延伸。

南師附中仙林學校小學部茶藝社團。

為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棲霞教育努力追求“一校一品,一生一長”的發展目標,全區各中小學常態化開展特色課程,有效保障了我區特色文化建設的穩步推進。

特色課程,有附中仙小的《雨竹琴韻》、龍小的《金箔文化》,邁小的《尚美小公民》,洲小的《鸝島野韻》、伯樂中學的《適性》、燕小的《八悅》課程等等。

邁皋橋中心小學“舌尖上的漢字”社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