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超越前輩是最好的傳承

9月15日, 第80集團軍某旅訓練場上, 一場炮兵快打快撤競賽火熱進行, 一位身著87式軍裝的老人看得入神。

競賽結束, 拿下最高分的紅軍炮兵連官兵興沖沖地來到這位老人身邊, 第48任連長韓志敏笑著沖他敬禮:“老指導員, 沒給咱連的老前輩們丟人吧!”

原來, 老人是紅軍炮兵連第27任指導員成愛祥, 該連從1930年建連至今,歷經兩打長沙城、鏖戰平型關、攻克濟南府、浴血上甘嶺等數百場惡戰, 湧現出多位英模將軍, 人稱“精武門第”。

面對年輕官兵的熱烈歡迎, 成愛祥先請在場拿過神炮班、神炮手、優等指揮軍官的舉起手,

又問他們打靶時能保證首發命中小圈的有多少?

一時間十幾條手臂高高舉起。 “在槍林彈雨中, 手裡只有3發炮彈的情況下, 能保證發發命中的再舉個手。 ”

大家啞然間, 成愛祥講起了連史中的歷史細節:“強渡大渡河時, 紅軍十七勇士剛到灘塗, 敵岸的暗堡就開火了。 千鈞一髮之際, 我連老連長趙章成在沒有瞄具、沒有支架的情況下, 一手托炮身, 一手瞄方位, 三發炮彈連珠出膛, 把敵人3個重要火力點打成了啞巴!”故事講完, 全連官兵紛紛鼓掌嘆服。

“戰場上往往一瞬定生死。 多跟革命前輩們學著點兒, 平時勤練一分手感。 別到了戰場上你還沒想好, 人家的炮彈已經蓋過來了。 ”韓連長總結道。

“報告!我有問題。 ”開腔的是偵察兵趙東海,

他平常注重更新方法找竅門, 在多場演訓中精准快速地確定目標。

“老連長趙章成‘3發炮彈挽狂瀾’是1935年, 現在是2017年。 戰爭形式的變化天翻地覆, 我們用的也早已不是當年的迫擊炮。 革命先輩有他們的專長,我們也有我們的優勢, 硬談對比無異於刻舟求劍, 我們要時刻以革命先輩為榜樣, 卻不能因此自縛手腳……”

趙東海話音未落, 成愛祥已走到趙東海面前, 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趙章成之所以每發必中,是他在前人基礎上,針對實際情況, 融入獨立思考, 為每一場戰鬥創造一種最適宜的作戰方法。 我們要繼承發揚的, 正是他充滿銳氣的突破性思維和不服輸的英雄豪氣。 ”

說罷,他珍而重之地把一本親自修訂的《紅軍炮兵連連史》遞到了趙東海的手中,“每一代軍人都有使命。

我的使命是記敘歷史, 你們的使命是創造歷史。 敢於和老紅軍叫板, 好樣的!”

趙東海接過《連史》後敬禮道:“努力超越前輩, 就是對前輩最大的尊重, 對連史最好的傳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