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淮安畜牧業連續八年蟬聯全省一等獎

■通訊員 侍農 慶文 記者 宋瑩瑩

本報訊 我市以畜牧業轉型升級為主線, 著力推進淮安黑豬開發、養殖龍頭培育、飼料產業集聚、肉製品產業群建設等, 形成六大產業優勢。 2016年獲全省畜牧業工作評比第二名, 連續八年蟬聯全省一等獎。

中國畜牧業龍頭企業溫氏集團在淮投資的江蘇淮陰溫氏畜牧有限公司現代生豬產業化項目正在加快推進中, 該項目占地1336.5畝, 以“公司+家庭農場+客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為核心, 憑藉這一模式, 帶動千萬農戶致富, 預計規模年上市肉豬40萬頭。 此外, 淮陰溫氏與地方進行精准扶貧專案合作,

一期新建高效化豬舍72棟, 每棟每批飼養700頭豬, 年出欄10萬頭, 合作家庭農場主可獲利2300多萬元, 所在村集體可增收360萬元。 目前, 淮安已成為溫氏公司華東養豬中心, 廣東溫氏集團江蘇養豬分公司落戶盱眙縣, 分別在我市盱眙縣、淮陰區、淮安區建成生豬養殖項目, 年出欄肉豬130萬頭。 台資為我市畜牧業注入新血液, 臺灣慕德開曼公司在我市漣水縣、淮安區投資6350萬美元建設年出欄50萬頭肉豬專案。

規模養殖成為我市畜牧業發展的主方向, 建成淮陰區、淮安區、漣水縣3個國家級生豬調出大縣, 漣水縣肉豬和洪澤湖鵝省級現代畜牧特色產業示範基地。 家禽產業形成五大養殖基地, 即以盱眙為中心的黃羽肉雞養殖基地,

以淮陰、漣水為中心的草肉雞養殖基地, 以淮安、清江浦為中心的蛋雞養殖基地, 以洪澤為中心的洪澤湖鵝養殖基地, 以金湖為中心的蛋肉鴨養殖基地。 奶業形成以淮陰、淮安為中心的城郊奶業經濟帶和盱眙南片奶牛養殖帶。 全市生豬、肉禽、蛋禽和奶牛規模比重分別達到87%、98%、90%和98%, 其中生豬大中型規模養殖比重達70%。

我市重視地方畜禽品種資源的開發和保護, 歷經12年艱辛努力培育出的國家級品種蘇淮豬, 成功申報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淮安黑豬”。 “蘇淮豬新品種培育與推廣應用”項目先後獲得2012年度中華農業科技二等獎、2013年淮安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2014年江蘇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依託南農大淮安研究院, 探索利用手工克隆保存地方優質豬種,

著力建立全國最大的地方豬種體細胞庫, 目前已建立蘇淮豬、新淮豬等地方豬種體細胞。

背靠山東、河南等地飼料資源產地, 淮安良好的區域位置吸引了國內眾多大型飼料企業來淮發展, 目前飼料加工環節形成了以六和、溫氏、新希望、通威、大北農等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副會長單位為主體的飼料產業群, 全市飼料年產量達100萬噸。

我市畜牧業加工能力優勢明顯。 全市年屠宰生產能力10萬噸以上的加工企業達10多家, 年加工能力達300多萬頭, 形成了以淮安雙匯為核心的肉製品加工產業群。 淮安雙匯肉製品加工項目, 年屠宰加工生豬能力150萬頭, 生產高溫肉製品8萬噸, 年稅收1億多元。 淮安蘇食肉品有限公司年加工生豬100萬頭,

銷售網路遍佈長三角地區。 全市肉禽加工方興未艾, 盱眙三森集團年宰殺肉雞600萬隻, 洪澤華斯達公司宰殺肉雞能力達3000萬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