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奧斯卡主辦方換領導 攝影師約翰·貝利意外當選學院新主席

在女演員蘿拉·鄧恩(Laura Dern)拒絕提名後, 在1996年進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資深電影攝影師約翰·貝利(John Bailey)戰勝了選角導演大衛·魯賓(David Rubin), 成功當選為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席。

在學院主管委員會(Board of Governors)會議上, 約翰·貝利經過選舉成為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第34任主席, 該一選舉結果會使許多得知該消息的人震驚, 因為此前約翰·貝利並未被視作該職位的有力競爭者。 那麼他是怎麼獲得成功的呢?

在威西爾大街的學院總部辦公樓七樓的會議室裡, 這位穩操勝券的候選人蘿拉·鄧恩拒絕了提名, 理由是無暇抽身,

並轉而支持導演大衛·魯賓。 如果將紀錄片製片人羅瑞·甘迺迪(Rory Kennedy)排除的話, 大衛·魯賓曾被認為是蘿拉唯一的競爭對手。

最後, 只有魯賓和貝利獲得提名, 後者是一位資深攝影導演, 他的作品包括1980年的《普通人》(Ordinary People)、1983年的《山水又相逢》(The Big Chill)和1993年的《土撥鼠日》(Groundhog Day)。

兩人都接受了提名, 並接受該學院總法律顧問昆鷹律師事務所(Quinn Emanuel Urquhart & Sullivan)的監督。

貝利獲得選舉勝利的事實, 被一些人視為包含54名成員的學院主管委員會中保守派的勝利, 這些人認為委員會近年來變得過於激進。

對貝利的投票也可以被解讀為學院主管委員會更看重候選人的經驗。 魯賓在2013年當選為主管委員會成員, 並在2016年再次當選, 而甘迺迪在2015年首次當選主管委員會成員, 蘿拉·鄧恩則是在2016年首次當選, 後兩人都仍處於自己的第一屆任期內。

對於主管委員會的其他成員來說, 並不希望他們三個人中的任何一個如此迅速地登上主席寶座。 相比之下, 貝利在1996年便當選為主管委員會成員, 1999年再次當選, 任期至2002年。 此後, 他在2010年、2013年和2016年又三度當選為主管委員會成員。

(目前距離貝利任期期滿還有兩年的時間, 兩年後根據任期限制, 他需要離開委員會至少一年的時間。 )

如果貝利面對的競爭者是鄧恩, 而不是魯賓, 該結果更應被視為主管委員會中“相對弱勢的”行會代表的勝利。

近年來, 他們傾向于聯合起來保護自己的共同利益, 包括在奧斯卡頒獎典禮電視直播中保留各自獎項的頒獎環節。

而縱觀學院90年的歷史, 雖有許多演員曾當選為學院主席, 但其中最近的一個是已故的卡爾·瑪律登(Karl Malden), 他在25年前曾擔任這一職位。

貝利的選舉很可能不會受到奧斯卡首席執行官道恩·哈德森(Dawn Hudson)的歡迎。 哈德森在今年上半年時延長了自己的任期, 他曾希望能獲得一位強力盟友, 繼而登上學院主席的位置, 成為謝麗爾·布恩·以撒斯(Cheryl Boone Isaacs)的接班人。

哈德森在過去的四年裡一直與謝麗爾意見相左, 鄧恩是哈德森的老朋友, 她作為明星的影響力將幫助學院博物館(Academy Museum of Motion Pictures)獲得籌款。 同時, 作為一個女人, 鄧恩將會體現哈德森對於學院包容性的推動,

而魯賓也是此舉中關鍵的合作夥伴。

然而, 至少在未來一年, 甚至兩年內, 哈德森將不得不與貝利合作(學院主席的任期為一年, 而貝利在第二年離開學院之前還可能再次當選為學院主席)。

而貝利作為一名年長的白人男性, 給人以典型學院成員的刻板印象(他於8月10日年滿75歲),他也可能不會像哈德森那樣對於學院向何處發展充滿熱情。

貝利在選舉前正擔任學院的保存及歷史委員會主席,他未來的工作重點很可能會是優先考慮學院的影片管理和播映項目,而非繼續關注那些富有爭議的發展方向。

譯者:孔舒越

給人以典型學院成員的刻板印象(他於8月10日年滿75歲),他也可能不會像哈德森那樣對於學院向何處發展充滿熱情。

貝利在選舉前正擔任學院的保存及歷史委員會主席,他未來的工作重點很可能會是優先考慮學院的影片管理和播映項目,而非繼續關注那些富有爭議的發展方向。

譯者:孔舒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