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初三女生因家人不讓玩手機 從19樓跳下身亡

站在濱江某社區外, 裡面的哭聲依然聽得十分清晰, 一直沒有停過。

“15歲啊, 這得花多少精力!” 門口保安搖頭歎息道。

昨晚9點半, 濱江江南明月社區西區的某單元裡,

一名姑娘從19樓墜下, 落在3樓平臺上, 當場死亡。

墜樓姑娘今年15歲, 正在讀初三。

現場聚集了很多社區住戶, 姑娘的家長還有部分親屬都在, 現場的哭聲一直沒有停過, 連在社區外面都聽得一清二楚。

19樓亮著的燈, 註定無眠的一晚

“15歲啊, 這得花多少精力!” 門口保安搖頭歎息道。

據記者瞭解的, 姑娘墜樓與家人的爭執有關。 當時, 姑娘被家人發現正在使用手機, 家人提出反對意見, 雙方隨即發生了一些爭執。

在爭執發生後不久, 親戚接到了姑娘家的電話:“家裡出事了……”

鄰居聽到消息之後發的朋友圈

“她(姑娘)脾氣太急了。 ”趕來現場的親戚這樣說道。

據警方調查, 初步排除他殺可能, 系自殺。

殯儀館的車到達現場

閱讀延伸:父母如何與叛逆期孩子相處

1把孩子當成大人對待。

十幾歲的少年是半大的孩子, 這個時候他們不願意父母把自己當做孩子對待,

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懂得自己思考。 雖然思考方式或許還有些幼稚, 但是父母不應該嘲笑, 而應該鄭重地認同孩子, 並端正他們的思想, 幫助孩子開闊視野。

2適度關心孩子。

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的關心疼愛, 叛逆期的孩子在情感上都是脆弱的, 只是他們不願意表露出來。 這裡說要適度關心孩子, 注意適度的問題, 過度反而會引起反感。

2引導孩子溝通交流。

叛逆期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滿腔心事, 對於他們來說重要的事情, 可能在父母眼中看來很幼稚, 所以大部分孩子都不願意與父母交流這些事情。 這個時候, 做父母的要引導孩子交流溝通, 設身處地把孩子的事當做自己的事, 感受他們的心情,

讓他們知道你很重視他所煩惱的事, 並沒有嘲笑或看不起。

4幫孩子做事。

其實父母在孩子從小到大不知幫孩子做了多少事了, 比如說打掃他們的房間, 清洗他們的衣服, 給他們做飯等等。 就是因為這些是很平常的事情, 所以孩子意識不到父母是“幫”自己做事。 這裡說的幫孩子做事, 就是要讓孩子意識到, 這件事你本可以不必做, 你是幫他做的。

5不要過分使喚孩子。

孩子在房間看電視看得正起勁, 父母在外面三番四次打斷孩子, 只為讓孩子幫忙做一些類似於遞個東西的小事。 這樣孩子很容易厭煩父母, 使喚孩子可以, 為了不讓孩子厭煩, 可以商量好在孩子娛樂的時候不打斷他, 但是孩子必須抽出時間給父母幫忙。

6不要囉嗦。

叛逆期的孩子,最反感的一點就是父母的囉嗦。過於囉嗦的父母就像是進入了更年期一樣,當叛逆期杠上更年期,結果可想而知~天下父母心,忍忍吧,不要太囉嗦。

7給孩子空間和自由。

孩子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別管束得太嚴了,父母害怕孩子變壞,因此嚴加管束,但叛逆期的孩子往往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小心適得其反。

8對孩子的態度不要前後矛盾。

父親和母親對待孩子的態度要一致,不要一方嚴教,一方寵溺,這樣的教育是有問題的。

另外,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不要前後矛盾,前幾個星期明明說不給孩子壓力,過了一段時間又嚴厲盤問孩子成績,像這樣大人在孩子心中就無信任可言。

9讓孩子看見父母的艱辛。

最明智的教人成長之法,就是讓孩子懂得生活的艱辛。大多數父母在孩子面前,都不願意讓他們看到父母的艱辛,其實對待叛逆期的孩子,就是要讓他們懂得父母的艱辛,這樣他們才會心疼,從而開始懂事成長。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乖”就沒有問題,事實上,“乖”也分兩種。有些孩子乖是因為明白如何正確與家長溝通,親子間能達成默契;另一種“乖”是因為孩子根本不善於溝通,不知道如何向父母袒露心事,而父母卻因為孩子的沉默,誤以為歲月靜好。

6不要囉嗦。

叛逆期的孩子,最反感的一點就是父母的囉嗦。過於囉嗦的父母就像是進入了更年期一樣,當叛逆期杠上更年期,結果可想而知~天下父母心,忍忍吧,不要太囉嗦。

7給孩子空間和自由。

孩子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間,別管束得太嚴了,父母害怕孩子變壞,因此嚴加管束,但叛逆期的孩子往往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小心適得其反。

8對孩子的態度不要前後矛盾。

父親和母親對待孩子的態度要一致,不要一方嚴教,一方寵溺,這樣的教育是有問題的。

另外,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不要前後矛盾,前幾個星期明明說不給孩子壓力,過了一段時間又嚴厲盤問孩子成績,像這樣大人在孩子心中就無信任可言。

9讓孩子看見父母的艱辛。

最明智的教人成長之法,就是讓孩子懂得生活的艱辛。大多數父母在孩子面前,都不願意讓他們看到父母的艱辛,其實對待叛逆期的孩子,就是要讓他們懂得父母的艱辛,這樣他們才會心疼,從而開始懂事成長。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乖”就沒有問題,事實上,“乖”也分兩種。有些孩子乖是因為明白如何正確與家長溝通,親子間能達成默契;另一種“乖”是因為孩子根本不善於溝通,不知道如何向父母袒露心事,而父母卻因為孩子的沉默,誤以為歲月靜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