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從奇虎360離職去創業型公司當CTO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移動端

收藏

分享

51CTO誠邀您9月23號和秒拍/國美/美團雲專家一起聊智慧CDN的優化之路, 抓緊時間哦!

【51CTO.com原創稿件】我叫陳超, 目前是豌豆公主的 CTO。 我的唯一工作經歷就是在 360 的十年。 我於 2006 年入職 360, 工作 9 年零 2 個月。

我為什麼離開 360?

從產品角度說:我負責過 360 雲盤、360 免費 WiFi、360 補丁、經驗口袋。 從業務角度說:我負責過 S3、KV 系統、各種基礎元件, 同時在 360 Web 服務端技術委員會任職。

離開 360 的三個主要原因:

能力發展到一定階段, 尋求更大的挑戰和自我實現。

實現對團隊的激勵和價值體現。

解脫自己的不甘心。

豌豆公主是什麼?豌豆公主是主做日本市場的一個跨境電商, 它的核心思路是把日本的精緻生活帶到國內, 也就是把日本好的東西帶到國內來。 我在豌豆公主主要做的就是整個平臺的搭建。

創業初期的感受

寂寞和苦是我剛加入豌豆公主的感受。 因為是初創, 當時公司只有兩三個人,

需要面對的問題很多, 比如正常工作流程如何搭建?新員工入職, 機器誰去買?買什麼配置?這些都是我要考慮的問題。

這些很基礎的事情, 都要我自己來做。 當時特別寂寞, 甚至都沒有人一起吃飯。

回想起那時, 我們租的辦公區有一個落地窗, 看起來很美好, 但每到下午就會有陽光直曬進來, 遇到週末加班, 就沒有空調, 我們幾個人在一起寫代碼, 那是我覺得最苦的時候。

搭建團隊是我在豌豆公主首要做的事情。 但整個過程中, 對於我這樣一個技術人來說, 最大的尷尬就是人脈。

我工作十年, 接觸的都是技術人才, 但創建一個團隊、一個公司, 除了技術人員還需要行政、HR, 等等。

這時候我就在想, 為什麼我之前在工作中沒有積攢這些人脈?這可能是因為工作性質導致, 我接觸最多的要麼是產品, 要麼就是運營人員。

面對這樣的問題, 你可能會說, 可以去招人啊, 但是招到的人是否跟你的主流文化一致是個很大的問號。

對於創業公司來說, 如何用最短時間, 通過最低成本的方式,

找到最合適的人, 這是個難題。

創業共生死的主力團隊一定是源于身邊朋友/同事推薦的人才, 這是最好的招聘管道。 因為這樣的人, 不需要花額外的時間和代價去重新認知。

創業公司與大公司的五大區別

01.環境差別

這是大公司和初創公司最明顯的區別。

作為豌豆公主中國的負責人, 我要考慮的不僅僅是 CTO 這一條線, 還要兼顧公司各方面的建設。

歷時兩個月的開發, 豌豆公主上線, 但作為初創公司, 對於生存、招聘、技術、平臺光環等方面的問題, 要逐個攻破。

02.生存壓力

這是每個初創公司會遇到的。 很典型的就是投資人的錢要不要拿, 這困擾了我很長時間。

天使輪由我們自己出錢, 我覺得就像是倒計時, 錢就那麼多, 每天都在一點點的減少, 緊迫感特別強。

A 輪融資後, 壓力並沒有像預期中的減少, 因為這種壓力不光來自自己, 還有來自投資人的。

投資人幾乎每週都要打電話瞭解本周單量、利潤情況、為什麼沒有按預期增長等問題?甚至說再不行我就換人了。

我晚上睡覺前,都要想明天的量怎麼辦,公司怎麼活,公司還能撐多久,日日如此。

隨著公司量的變化,團隊內部的壓力就緊跟著來了。團隊內部每天都會有人問:為什麼要做這個需求?這個需求有什麼用?為什麼這個月沒有增長?

這樣一來,產品壓力和運營壓力變得特別大。慢慢的團隊內部會出現質疑聲,比如我們還能活多久?這個錢夠不夠燒?

03.招聘壓力

大公司有品牌在那裡擺著,很多人排著隊來面試,你就可以隨意地挑選自己需要的人才。

但對於小公司而言,是求著人來面試的一種心態,跟人說:“沒關係,就過來聊一會,聊一會又沒有壞處,要不然你過來我給你報銷打車費。”也就是說大公司排隊求面試,小公司是求著被面試。

然後就是文化融合的問題,豌豆公主日常是做日淘,涉及問題就是供應鏈端。供應鏈端目前在日本有一個本地團隊。

那問題就來了,中日的文化是完全不一樣的。像日本公司不能直接開除人,如果一個人不合適只能用招數把他噁心走。

日本加班費一定要支付,這塊要控制他的工資,大到控制整個公司的利潤,這樣就會特別痛苦。

內部文化融合也是重中之重,豌豆公主主要人員是 360 出來的,風格會偏強勢一點,直接一點,就是有問題就拋出來給你。

舉個例子,公司大促,負責新媒體的一個姑娘,因為我說了一句:“有沒有搞錯,為什麼新媒體沒有配合大促做傳播?”導致我們負責新媒體的一個小姑娘哭了一上午。

最後說下福利,每到年底,發不發獎金是很頭痛的事情。作為核心的老員工可能會理解,不發福利是為了讓公司活的更久一點,讓我們走得更遠一點。

但基層的員工不會這麼想,他們會覺得公司怎麼連年終獎都沒有?碰到過節也不發東西?怎麼一點人性都沒有?聽到這些,我會特別難受。

04.技術壓力

這個是重點想和大家說的。如果你是一個產品為導向的公司,技術人員的價值體現在什麼地方?是服從和完成某一項任務?

可是如果所服務的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產品經理能力也欠佳,技術人員即使再牛,也會被老闆天天罵。

如何能夠脫離被動的依賴,走出一條技術能夠自己把握命運的道路,是我最想尋求突破的點。

技術人的痛點

正如那個“不寫代碼的 CTO”馮大輝所說:技術在短期內總是會被高估,但是在長期內總是會被低估。

針對技術壓力,我個人認為,技術人員最好的發展應該分為四個階段:

學習:不停學習,去吸收身邊同事的經驗;跟大牛學習,積累知識。

沉澱:把所學記入日記、記到腦子、運用於日常工作。

分享:去論壇分享,幫其他人解決問題,參加公開講座、內部培訓。

影響力:提高個人影響力和公司影響力。

技術人的缺點

技術人員最大的缺點是什麼?是溝通和表達。如果一個技術人員溝通和表達的能力特別差,如郵件不會寫、彙報說不清工作內容等等,那他在工作中會出現很多問題。

所以,在我的團隊,我會要求每個人每週要寫總結、做分享,價值最大化地將每個人所做的工作表達出來。

技術產品化、業務化,技術人員才可以更多地控制自己的命運。而不是把自己的命運交到一個產品或運營的手中。

我覺得,所有技術,不能只為了一款產品而做,做出來的東西一定要有通用性,並且在將來某一個時間點,是可以帶出去並給更多人使用的。

根據我的個人經驗,技術人員要自力更生,要有更多的主動權和掌控命運的能力,但這裡我想強調技術並非萬能。

從大公司到初創公司,在技術上應該有所變化。不要為了技術而去創造需求,對於初創公司而言,很多複雜的技術環節都可以先省去,等業務到了某個階段再進行演進。

最怕的事情就是脫離業務場景去談架構,這是很大的坑,有時候要花費掉公司巨大的財力、物力和人力。

傳統的大公司電商系統會包含使用者模組、商家模組,然後是扣費、計費模組等,每個模組之間都是完全獨立。

模組之間通過 rest 協定來通信。上面有一個很美好的業務模型,基於下面的各種元件組裝起來,要實現的就是任何的改進和改動,都可以做到每一個系統之間是隔離的狀態。

但對於初創公司而言,做這些事情,至少得花半年時間,現有人力和資源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我把所有模組整合到一套系統,如果將來需要拆分,再進行重構。對於初創公司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怎樣做可以在達到目的同時更省錢。

05.平臺光環

這個對於我來說是體驗最明顯的。部分大公司的市場人員具備的能力是從 99 做到 100,但卻並不具備從 0 做到 1 的能力。

面試過程中,很多人都談到手上有哪些流量,怎麼把這個流量轉成 APP 所需要的流量。

但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沒有流量資源,只能跪求別人合作。所以所有的公司從小變大之前,都需要在品牌建設和資源尋找方面下很大功夫。

初創公司面臨最大的難事

如果要問我,對於初創公司來說面臨最大的難題是什麼?我想說,不是招聘,不是技術,而是溝通。

對於豌豆公主來說,因為中日之間,時間上、做事方式都不一樣,跨地域溝通是首要問題。和用戶之間的溝通,稍有不慎就會面臨公關危機。

當內部還沒有形成很好的文化,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想問題,沒有從公司的角度出發,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技術創業的一些收穫

從大公司走出來,自主創業,這一路走來,收穫頗多。對於初創公司來說,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包括市場、財務、物流、行政和裝修等等各方面都要親力親為,我從中學到很多的知識。

通過和很多方面的人進行溝通,磨練自己,在溝通上會有很大的提升。很多事情,不得不去面對,不得不去爭取。

就資源來說,我最大收穫就是得到投資人的一些意見和建議。在和他們交流的時候,他們會說出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和對行業的理解。每個投資人的角度都會不一樣。這些都是我在大公司接觸不到的。

因為在大公司,我做的就是解決具體問題,公司的問題、團隊的問題等等。當我真正的走出來,和更多的人去接觸,最大的感受就是世界真的很美好。

通過個人總結,我認為最適合技術創業的人,不是大公司的技術牛人,也不是小公司的多面手,而是見證了巨頭從小到大的那一撮技術人。

因為這些人知道對於大公司來說,應該用什麼樣的架構,而對於小公司來說,又應該用什麼樣的架構,可以因地制宜。

我認為,優秀的技術保障就是讓技術人員沒有存在感!因為當公司發展到很長一段時間以後,老闆真的會覺得我養了一幫技術幹嘛?好像每天也沒有什麼事,提需求能正常完成,每天都跟產品和運營開會,那你們技術是幹什麼的?

這個時候你會覺得,那是因為我們技術人員真的很優秀。

陳超

豌豆公主 CTO

十年互聯網軟體行業經驗;擅長互動類產品研發、億級大規模分散式及高性能系統設計;主導參與了 360 整體 Web 服務端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主要作品包括 360 雲盤、360 免費 WiFi 以及 360 內部基礎架構項目。2015 年 6 月,他組建豌豆公主北京團隊,負責技術、市場及其他工作。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網站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

我晚上睡覺前,都要想明天的量怎麼辦,公司怎麼活,公司還能撐多久,日日如此。

隨著公司量的變化,團隊內部的壓力就緊跟著來了。團隊內部每天都會有人問:為什麼要做這個需求?這個需求有什麼用?為什麼這個月沒有增長?

這樣一來,產品壓力和運營壓力變得特別大。慢慢的團隊內部會出現質疑聲,比如我們還能活多久?這個錢夠不夠燒?

03.招聘壓力

大公司有品牌在那裡擺著,很多人排著隊來面試,你就可以隨意地挑選自己需要的人才。

但對於小公司而言,是求著人來面試的一種心態,跟人說:“沒關係,就過來聊一會,聊一會又沒有壞處,要不然你過來我給你報銷打車費。”也就是說大公司排隊求面試,小公司是求著被面試。

然後就是文化融合的問題,豌豆公主日常是做日淘,涉及問題就是供應鏈端。供應鏈端目前在日本有一個本地團隊。

那問題就來了,中日的文化是完全不一樣的。像日本公司不能直接開除人,如果一個人不合適只能用招數把他噁心走。

日本加班費一定要支付,這塊要控制他的工資,大到控制整個公司的利潤,這樣就會特別痛苦。

內部文化融合也是重中之重,豌豆公主主要人員是 360 出來的,風格會偏強勢一點,直接一點,就是有問題就拋出來給你。

舉個例子,公司大促,負責新媒體的一個姑娘,因為我說了一句:“有沒有搞錯,為什麼新媒體沒有配合大促做傳播?”導致我們負責新媒體的一個小姑娘哭了一上午。

最後說下福利,每到年底,發不發獎金是很頭痛的事情。作為核心的老員工可能會理解,不發福利是為了讓公司活的更久一點,讓我們走得更遠一點。

但基層的員工不會這麼想,他們會覺得公司怎麼連年終獎都沒有?碰到過節也不發東西?怎麼一點人性都沒有?聽到這些,我會特別難受。

04.技術壓力

這個是重點想和大家說的。如果你是一個產品為導向的公司,技術人員的價值體現在什麼地方?是服從和完成某一項任務?

可是如果所服務的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產品經理能力也欠佳,技術人員即使再牛,也會被老闆天天罵。

如何能夠脫離被動的依賴,走出一條技術能夠自己把握命運的道路,是我最想尋求突破的點。

技術人的痛點

正如那個“不寫代碼的 CTO”馮大輝所說:技術在短期內總是會被高估,但是在長期內總是會被低估。

針對技術壓力,我個人認為,技術人員最好的發展應該分為四個階段:

學習:不停學習,去吸收身邊同事的經驗;跟大牛學習,積累知識。

沉澱:把所學記入日記、記到腦子、運用於日常工作。

分享:去論壇分享,幫其他人解決問題,參加公開講座、內部培訓。

影響力:提高個人影響力和公司影響力。

技術人的缺點

技術人員最大的缺點是什麼?是溝通和表達。如果一個技術人員溝通和表達的能力特別差,如郵件不會寫、彙報說不清工作內容等等,那他在工作中會出現很多問題。

所以,在我的團隊,我會要求每個人每週要寫總結、做分享,價值最大化地將每個人所做的工作表達出來。

技術產品化、業務化,技術人員才可以更多地控制自己的命運。而不是把自己的命運交到一個產品或運營的手中。

我覺得,所有技術,不能只為了一款產品而做,做出來的東西一定要有通用性,並且在將來某一個時間點,是可以帶出去並給更多人使用的。

根據我的個人經驗,技術人員要自力更生,要有更多的主動權和掌控命運的能力,但這裡我想強調技術並非萬能。

從大公司到初創公司,在技術上應該有所變化。不要為了技術而去創造需求,對於初創公司而言,很多複雜的技術環節都可以先省去,等業務到了某個階段再進行演進。

最怕的事情就是脫離業務場景去談架構,這是很大的坑,有時候要花費掉公司巨大的財力、物力和人力。

傳統的大公司電商系統會包含使用者模組、商家模組,然後是扣費、計費模組等,每個模組之間都是完全獨立。

模組之間通過 rest 協定來通信。上面有一個很美好的業務模型,基於下面的各種元件組裝起來,要實現的就是任何的改進和改動,都可以做到每一個系統之間是隔離的狀態。

但對於初創公司而言,做這些事情,至少得花半年時間,現有人力和資源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我把所有模組整合到一套系統,如果將來需要拆分,再進行重構。對於初創公司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怎樣做可以在達到目的同時更省錢。

05.平臺光環

這個對於我來說是體驗最明顯的。部分大公司的市場人員具備的能力是從 99 做到 100,但卻並不具備從 0 做到 1 的能力。

面試過程中,很多人都談到手上有哪些流量,怎麼把這個流量轉成 APP 所需要的流量。

但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沒有流量資源,只能跪求別人合作。所以所有的公司從小變大之前,都需要在品牌建設和資源尋找方面下很大功夫。

初創公司面臨最大的難事

如果要問我,對於初創公司來說面臨最大的難題是什麼?我想說,不是招聘,不是技術,而是溝通。

對於豌豆公主來說,因為中日之間,時間上、做事方式都不一樣,跨地域溝通是首要問題。和用戶之間的溝通,稍有不慎就會面臨公關危機。

當內部還沒有形成很好的文化,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想問題,沒有從公司的角度出發,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技術創業的一些收穫

從大公司走出來,自主創業,這一路走來,收穫頗多。對於初創公司來說,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包括市場、財務、物流、行政和裝修等等各方面都要親力親為,我從中學到很多的知識。

通過和很多方面的人進行溝通,磨練自己,在溝通上會有很大的提升。很多事情,不得不去面對,不得不去爭取。

就資源來說,我最大收穫就是得到投資人的一些意見和建議。在和他們交流的時候,他們會說出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和對行業的理解。每個投資人的角度都會不一樣。這些都是我在大公司接觸不到的。

因為在大公司,我做的就是解決具體問題,公司的問題、團隊的問題等等。當我真正的走出來,和更多的人去接觸,最大的感受就是世界真的很美好。

通過個人總結,我認為最適合技術創業的人,不是大公司的技術牛人,也不是小公司的多面手,而是見證了巨頭從小到大的那一撮技術人。

因為這些人知道對於大公司來說,應該用什麼樣的架構,而對於小公司來說,又應該用什麼樣的架構,可以因地制宜。

我認為,優秀的技術保障就是讓技術人員沒有存在感!因為當公司發展到很長一段時間以後,老闆真的會覺得我養了一幫技術幹嘛?好像每天也沒有什麼事,提需求能正常完成,每天都跟產品和運營開會,那你們技術是幹什麼的?

這個時候你會覺得,那是因為我們技術人員真的很優秀。

陳超

豌豆公主 CTO

十年互聯網軟體行業經驗;擅長互動類產品研發、億級大規模分散式及高性能系統設計;主導參與了 360 整體 Web 服務端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主要作品包括 360 雲盤、360 免費 WiFi 以及 360 內部基礎架構項目。2015 年 6 月,他組建豌豆公主北京團隊,負責技術、市場及其他工作。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網站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