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56歲大媽月收入堪比上班白領的兩倍,錢到底是怎麼來的?

月入幾萬元賣家鄉特產的老太太、賣饅頭的退休大媽、擺地攤的大爺.......

市面上的錢到底好不好賺?

創業和打工到底哪個比較好?

今天百通就跟你聊聊這個話題!

一方面, 不知道你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受, 經常走在大街上, 看到很多無名的小店鋪。 裝修無風格或是感覺很low, 老闆基本上是一些年齡比較大的大媽或是大爺, 但是人家生意就是很好。 心中不由的感慨, 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也能夠賺這麼多的錢。

另一方面,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小有名氣的品牌店鋪, 如:甘其食、重慶小面、西少爺等等。 這類店鋪是上一類銷售業態的升級版, 他們把過去看起來比較土鼈的小吃包裝起來冠以品牌行銷。

所謂的品牌店鋪, 採用一系列的標準化、速食化和時尚化等, 來迎合年輕一代消費人群的需求, 最大化的刺激消費。

總結:在消費升級和消費年輕化的今天, 餐飲行業這種品牌差異化變的越來越小。 受大眾消費和喜愛的品牌越來越少, 商家聚集網紅業界形態, 價值空間相對來說變得越來越小。

舉個例子:

56歲大媽小推車賣涼皮, 月入一萬元是普通白領兩個月的工資, 錢到底是怎麼來的?

一份涼皮只賣7元錢, 一個小小的流動攤位, 56歲大媽一個人經營, 月收入工資並不比很一般的白領少, 甚至要更多。

“大媽, 兩份涼皮帶走, 一份辣一份不辣”一位白領模樣的女子下單。

“大媽, 一份涼皮, 多加點醋”

“大媽, 預定一份明天的涼皮, 少辣中午12點來提, 錢先給你”

“大媽, 大媽,

大媽.....”

“大家排隊, 一個一個來哦”大媽笑著說。

在這個一平米不到空間裡面, 大媽開始了美食的創作。 只見大媽掀起一張晶瑩剔透的涼皮, 三下五除二的快速切成條狀。 涼皮迅速入盆, 往裡面加上黃瓜條, 土豆絲, 海帶絲, 麵筋和香菜等配菜, 最後加上麻醬, 醋, 蒜水和自己秘制的調料, 一份酸辣可口的涼皮就做好了。

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 小攤位前就已經擠滿了人。 只見大媽趕緊的加快了手速, 一份涼皮大約只需要3分鐘左右就可以出爐。

這家小攤位是在公司樓下, 營業時間一般是在中午11點到晚上8點左右, 生意比較好的時候不到晚上7點就幾乎賣光了, 想吃涼皮的就只有等到第二天了。

據觀察, 這種小攤位日客流量至少每天可以達到100人以上, 一天至少可以賣100張涼皮, 一個月至少3000張。 每一份涼皮7元, 一個月就是2.1萬元。 除去成本費用, 一個月至少可以淨盈利1萬多元。

人家一個月的工資原來是這麼來的!真正做到每天營業700元也是不容易的。 大媽說, 她家的涼皮都是自己手工製作的, 雖然每天中午才開始出攤售賣,實際上淩晨三四點就要開始涼皮和麵筋的製作。

不同季節製作手段也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說夏天比較熱,涼皮要做的稍微厚一點,有嚼勁,更好吃。冬天的話,涼皮要薄一點,免得溫度過低,涼皮變硬影響口感。

這樣看來,相對於打工仔來說,市面上擺攤做小本生意還是比較賺錢的。有人說,創業是通往財務自由的唯一管道,不管什麼年齡階段的人都可以選擇創業,只要你有一定資金成本和行銷經驗。

不要小看底層創業人員,有時候人家一個星期就可以賺你一個月的工資,到時候你羡慕還來不及。

雖然每天中午才開始出攤售賣,實際上淩晨三四點就要開始涼皮和麵筋的製作。

不同季節製作手段也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說夏天比較熱,涼皮要做的稍微厚一點,有嚼勁,更好吃。冬天的話,涼皮要薄一點,免得溫度過低,涼皮變硬影響口感。

這樣看來,相對於打工仔來說,市面上擺攤做小本生意還是比較賺錢的。有人說,創業是通往財務自由的唯一管道,不管什麼年齡階段的人都可以選擇創業,只要你有一定資金成本和行銷經驗。

不要小看底層創業人員,有時候人家一個星期就可以賺你一個月的工資,到時候你羡慕還來不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