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齊齊哈爾深化農村改革 鑄就現代農業發展之基

黑龍江日報9月18日訊 “白露”已過, 在克山縣仁發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田間收穫現場, 大型農機正在進行馬鈴薯收穫作業, 到處一派繁忙景象。 合作社理事長李鳳玉高興地對記者說:“今年合作社經營土地5.6萬畝, 種植馬鈴薯、高蛋白大豆、有機豆漿豆、甜糯玉米、豌豆等高效作物, 預計實現純效益4200萬元, 今年收入還會增加一大截。 ”

被稱為“國家大糧倉”的齊齊哈爾,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鶴城的一張耀眼名片, 這裡以全國1/50的糧食產量, 保障著共和國的糧食安全。 全市依託生態資源稟賦, 緊抓“兩大平原”綜合配套改革的有利契機,

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在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上闊步前行。

齊齊哈爾市緊緊抓住國家在我省實施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重要歷史機遇, 堅持問題導向, 全力深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 在農業經營主體創新、土地流轉、金融服務、糧食流通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和實踐, 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截至目前, 全市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5858個, 入社農戶73.61萬戶、入社耕地面積2571.5萬畝, 分別占全市農戶總數和集體耕地面積的83.8%和80.7%。 一組組資料, 透露出經營主體創新全國領先的驕人業績。

全市積極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 保障農民增收。 向發展水田上調整, “十二五”期間,

實施了水田開發攻堅戰, 通過爭取項目辟建新灌區、抓好灌區配套、土地整理項目擴建老灌區和利用沿江沿河側補水等途徑, 水田面積大幅度增長;向高效特色上調整, 發揮克山、訥河、依安等東部縣市馬鈴薯種薯、商品薯生產傳統優勢, 在培育引進種薯、增強加工轉化能力、擴大儲藏行銷上下功夫。 據測算, 水稻、馬鈴薯、雜糧、雜豆等高效作物面積增加純增收6.62億元, 人均增收187.5元;向綠色有機上調整, 按照全市綠色有機食品發展新模式的要求, 通過增標識、擴基地、拓市場、強監管等措施, 繼續加大綠色食品開發推進力度。

作為“中國綠色食品之都”, 綠色食品產業快速發展, 已成功舉辦17屆綠博會, “生態大糧倉”變成“中央大廚房”,

為全國人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綠色有機食品。 全市各個縣(市)區先後獲得17個“特產之鄉”稱號, 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面積達1400萬畝, 綠色有機食品標誌431個, 11個產品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認證。 截至2016年, 全市已有92家綠色(有機)食品企業, 綠色(有機)食品年銷量突破百萬噸、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元。 如今, 一年一度的綠博會, 已為全方位展示鶴城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強勁勢頭的盛會。

全市把傳統農業植入數位元素, 探索推行“基地+農業物聯網+品牌龍頭企業+產品品質檢測體系+產品品質保險+產品條形驗證碼+現代化智慧化倉儲設施+品牌電子行銷平臺”的綠色有機食品發展新模式, 積極應用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電子商務等互聯網技術與“三農”緊密融合,

借助“互聯網+”讓現代農業發展跑出了“加速度”。 拜泉縣鴻翔亨利米業的“有機鴨稻米”賣到每斤138元, 真正實現了好米好價。

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和新型經營主體的創新, 使一部分農民從土地中走出來, 獲得更多增收機會。 近幾年參加技能培訓考取合格證書, 在農民中間成為時尚, 懷揣一技之長的農民, 在城鎮、在田間收入得到持續增長。

近年來, 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全面轉型, 正在實現由組織化、規模化向產業化、市場化的過渡, 勞務經濟進入了穩中有進、品質提升、結構轉換、收入快速增長的新階段。 目前, 全市已轉移農村勞動力124.2萬人, 農民參與創業人數達到23.3萬人, 創歷史新高。

如今, 在齊齊哈爾廣袤黑土地上,

鶴城現代農業風生水起, 開啟了向品質效益型農業邁進的新征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