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如何突破自我,做個不要臉的聰明人

聰明人不可怕, 不要臉的人也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要臉的聰明人 ——香草君

有位朋友曾對我說:

如果你來我深圳的新媒體公司參觀, 進門第一眼, 就會看到我司的slogan——“不要臉, 不要命”。

經常有快遞小哥來我們這取快遞的時候, 看著牆上的六個字, 總忍不住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蜜汁微笑。

我估計對方內心的潛臺詞是——“這是不是一家傳銷公司?”

因為業務比較忙, 午飯晚飯經常叫外賣, 而且就固定的那麼幾家, 熟了之後, 有一次接到外賣電話。

“喂, 你們是不要臉公司嗎, 你們的外賣到了”。

他們說, 一個公司的文化基因,

往往就是公司創始人定的基調。 “不要臉, 不要命”這六個字還真不是搞噱頭(雖然很有話題感), 而是我真心覺得這六個字很適合如今互聯網大環境下, 創業公司該有的風格。

今天想聊聊我們是怎麼“不要臉”的。

熟悉我的讀者知道, 我們公司的加班文化是很厲害的, 有一天員工和我說, 老闆, 我覺得我們應該早點下班, 不然都沒有時間鍛煉了, 這樣會過勞死的。

“嗯嗯, 我覺得你們說的很有道理。 ”

於是兩天后, 公司裡多了橢圓機, 瑜伽墊, 彈力帶等等室內運動器材。

我興奮地和員工說:“以後大家就可以帶上運動服來公司了, 在辦公室鍛煉身體啦, 淋浴房也安裝好了。 另外, 公司旁邊的洗頭店和足浴按摩店, 我已經充好卡了, 累的時候可以去洗頭和按摩。 ”

員工崩潰——“老闆你真不要臉”。

而我其實真的認為, 一個人要在這個時代混出來, “不要臉”是正確的一種姿勢。

其實一個人原本很多的可能性, 都是被所謂的“要臉”給害的。

不要臉, 就是做過去你不喜歡的自己

我們接受的教育是,

你應該怎樣做, 你不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慢慢地, 世界和別人加持給我們的輿論, 內化成自己也相信的認知。

於是, 你就慢慢覺得人生就應該這樣。 而且, 更可怕的是, 人的自我認知一旦形成, 就很難被改變, 除非受到外界大的影響。

所以你會看到, 很多人覺得打工就是工作, 所以他就不會想著去創業, 覺得那不是他該做的事, 哪怕機會就在眼前, 也不會想著去抓住。 除非某一天突然失業了, 或者要買房和結婚突然覺得錢不夠用了。

所以你經常聽到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講類似這樣的話:你說的是對的, 但是這不適合我。

老年人說這種話也就罷了, 你才過了三分之一不到的人生, 就覺得人生沒其它可能, 是不是矯情。

有一次晚上下班後, 我帶我們團隊去附近科技園的一個酒吧坐坐, 六個人圍坐著, 兩張吧台外, 坐著一個面容較好, 氣質俱佳的妙齡少女。

關鍵是, 一個人。

我和團隊一個平時話不多, 負責運營的男生沐沐說, “去搭訕一下這個妹子, 最低要求加上微信, 如果請她來我們這坐坐,

這個月加薪。 ”

“老闆你別這樣, 你知道我不是這樣的人, 搭訕這種事我不擅長”, 沐沐尷尬地說。

“讓你去搭訕, 又不是說你浪”, 我嚴肅的說, “其實即興搭訕是一種特別高級的能力, 你的用戶心理分析, 說話技巧, 自我展示能力, 臨場應變能力, 需要在這短短的一兩分鐘裡集中爆發出來。 ”

“你可能覺得被拒絕會很沒面子, 但是那又怎麼樣呢, You've got nothing to lose。 你又不虧。 ”

好的, 這樣, 老闆那你給我做個示範吧。

我歎了口氣, 起身, 走到了那個女孩旁邊.......

現場一首歌的時間後, 我走回來和團隊的人說, “來, 給大家介紹一下, 這位是......”

不要臉後悔一陣子, 要臉後悔一輩子

上週末在深圳參加李倩老師的線下行銷課, 她從高大上的副總裁甲方投資人, 變成苦逼的乙方創業狗。

我調侃她是不是覺得投資人錢沒賺夠,跑來創業了。

“投資人可以是一生的事業,我以後任何時候都可以做;但是對我的身體和精力來說,未來五年是最好的時間,錯過就沒有了。”

那萬一失敗了怎麼辦呢?

失敗就失敗吧,做了沒成功,後悔一陣子;不去做,後悔一輩子。

我深有感觸。

比如我這段時間陸續接到一些綜藝平臺的邀請,說有沒有興趣去錄個節目啦,上個綜藝啦。

我就在想,我這顏值身材也對不起觀眾呀,沒表現好怎麼辦?人家粉轉黑了怎麼辦?

細思極恐,最後想了想:“要什麼臉,不要臉了”。

當一件事情可做可不做的時候,就選擇去做。因為和潛在的風險相比,我更看重潛在的機會。

做不要臉的事,要麼這事別人看不懂,要麼看不上,對吧。

但是,真正的機會,往往都藏在這裡。

不要臉,就是不愛惜羽毛

這點我挺佩服我們的馮唐老闆的,馮唐寫“黃”書,常年霸榜香港暢銷書,自詡作家和詩人,後來涉足綜藝做綜藝主持人,後又做自己的視頻“搜神記”,拍廣告,接代言,做品牌周邊....從受人崇拜,到後來毀譽參半。

有人說馮唐“不愛惜羽毛”。

馮唐微微一笑,說人生就是個體驗的過程。從不愛出鏡的性格,到同時面對十幾個鏡頭,呼吸急促的體驗過後,就能夠坦然面對。

你不去親身經歷,就永遠不知道是真正喜歡,還是討厭。

羽毛有什麼好珍惜的,肉身本來就是拿來用的。

馮唐淡淡一笑,奉上九字箴言:不著急,不害怕,不要臉。

馮唐是真想明白了。

雞湯所言,如果你做的事情和大多數人一樣,或者大多數人都理解你,那你得活得多普通呀。

到底如何才能打破慣性思維?

什麼叫慣性思維?即指思維定勢,習慣性思維,指人們在考慮研究問題時,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進行思考與分析,從而解決問題的傾向。

固有的東西是很難打破的,這也是經過歷史的證明的。每次改朝換代,無一不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但正所謂“不破不立”,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慣性思維!

否則,連自己的思維都還被禁錮在陳舊思想裡,如何能挑得起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如何擔得起對社會財富進行重新分配的重任呢?

要解放思想,還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思維定式是固有的,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又循著舊路走去了。這時,我們就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走過一階段後,停下來思考一下是否又跳入固有思路了。

如果是就及時反思、調整,避免陷入而不自知了。說到這裡,我想起了我的語言老師,在課上,老師拋給了我們一個概念:逆向思維。

什麼叫逆向思維?是指對常規思維的背離,即反向行之,對現成的結論進行逆向推理,一般有三種方法:換位思考法、換角度思考法、發散性逆向思維法(由一點到多點,由點及面、由此及彼,進行多向思考)。

我理解為:當你做某事時,習慣怎樣思考之後,不妨再逆向思考一下,看看能不能契合,如果能則說明正確可靠;如不能則說明還有待推敲。而且在此過程中,經常逆向思考,可以碰撞出很多思想的火花,一下就有了新的思路。

這裡再講一個小故事:小時候,常跟著父親上山砍柴。後來發現有個老伯伯也常去砍柴,但總是來得晚走得早,且中間還經常要休息一下。但老伯伯砍的柴卻不比父親砍得少,這是怎麼回事呢?

後來發現,老伯伯砍柴時,總是砍樹節,而父親卻總是避開樹節砍,斧子卻常被卡住。人們傳統觀念中,沒有節的樹幹容易折斷,而有節的地方則不容易砍斷。實際上,有節的地方雖硬卻更易斷。

解決問題就如同找樹節一樣,要努力打破思維定勢,膽大心細,敢闖敢幹,只有找對了方向,用對了勁才能有更好的收穫。

如果不能打破思維定勢、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就會被慣性思維俘虜。思維定式具有兩重性:一種是趨向性、專注性,吻合時會起積極作用;另一種是惰性和呆板性,會影響人的全面思維,讓人產生錯覺,囿於其中,而產生消極作用。

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

創新思維是不受常規思路的約束,尋求對問題全新的、獨特性解答和方法的思維過程,是創造力發揮的基本前提。

我們應該摒棄從眾心理,不鑽牛角尖,善於採取多向思維方法,學會創造性、建設性的思考。

打破思維定勢是一種美。

我們習慣于定勢思維堵塞了自己洞悉的目光和創新的思路。提高對現有結論的甄別能力,有利於我們開拓視野、活躍思路、豐富眼界,從而使我們在平臺上能更進一步。

變成苦逼的乙方創業狗。

我調侃她是不是覺得投資人錢沒賺夠,跑來創業了。

“投資人可以是一生的事業,我以後任何時候都可以做;但是對我的身體和精力來說,未來五年是最好的時間,錯過就沒有了。”

那萬一失敗了怎麼辦呢?

失敗就失敗吧,做了沒成功,後悔一陣子;不去做,後悔一輩子。

我深有感觸。

比如我這段時間陸續接到一些綜藝平臺的邀請,說有沒有興趣去錄個節目啦,上個綜藝啦。

我就在想,我這顏值身材也對不起觀眾呀,沒表現好怎麼辦?人家粉轉黑了怎麼辦?

細思極恐,最後想了想:“要什麼臉,不要臉了”。

當一件事情可做可不做的時候,就選擇去做。因為和潛在的風險相比,我更看重潛在的機會。

做不要臉的事,要麼這事別人看不懂,要麼看不上,對吧。

但是,真正的機會,往往都藏在這裡。

不要臉,就是不愛惜羽毛

這點我挺佩服我們的馮唐老闆的,馮唐寫“黃”書,常年霸榜香港暢銷書,自詡作家和詩人,後來涉足綜藝做綜藝主持人,後又做自己的視頻“搜神記”,拍廣告,接代言,做品牌周邊....從受人崇拜,到後來毀譽參半。

有人說馮唐“不愛惜羽毛”。

馮唐微微一笑,說人生就是個體驗的過程。從不愛出鏡的性格,到同時面對十幾個鏡頭,呼吸急促的體驗過後,就能夠坦然面對。

你不去親身經歷,就永遠不知道是真正喜歡,還是討厭。

羽毛有什麼好珍惜的,肉身本來就是拿來用的。

馮唐淡淡一笑,奉上九字箴言:不著急,不害怕,不要臉。

馮唐是真想明白了。

雞湯所言,如果你做的事情和大多數人一樣,或者大多數人都理解你,那你得活得多普通呀。

到底如何才能打破慣性思維?

什麼叫慣性思維?即指思維定勢,習慣性思維,指人們在考慮研究問題時,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進行思考與分析,從而解決問題的傾向。

固有的東西是很難打破的,這也是經過歷史的證明的。每次改朝換代,無一不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但正所謂“不破不立”,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慣性思維!

否則,連自己的思維都還被禁錮在陳舊思想裡,如何能挑得起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如何擔得起對社會財富進行重新分配的重任呢?

要解放思想,還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思維定式是固有的,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又循著舊路走去了。這時,我們就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走過一階段後,停下來思考一下是否又跳入固有思路了。

如果是就及時反思、調整,避免陷入而不自知了。說到這裡,我想起了我的語言老師,在課上,老師拋給了我們一個概念:逆向思維。

什麼叫逆向思維?是指對常規思維的背離,即反向行之,對現成的結論進行逆向推理,一般有三種方法:換位思考法、換角度思考法、發散性逆向思維法(由一點到多點,由點及面、由此及彼,進行多向思考)。

我理解為:當你做某事時,習慣怎樣思考之後,不妨再逆向思考一下,看看能不能契合,如果能則說明正確可靠;如不能則說明還有待推敲。而且在此過程中,經常逆向思考,可以碰撞出很多思想的火花,一下就有了新的思路。

這裡再講一個小故事:小時候,常跟著父親上山砍柴。後來發現有個老伯伯也常去砍柴,但總是來得晚走得早,且中間還經常要休息一下。但老伯伯砍的柴卻不比父親砍得少,這是怎麼回事呢?

後來發現,老伯伯砍柴時,總是砍樹節,而父親卻總是避開樹節砍,斧子卻常被卡住。人們傳統觀念中,沒有節的樹幹容易折斷,而有節的地方則不容易砍斷。實際上,有節的地方雖硬卻更易斷。

解決問題就如同找樹節一樣,要努力打破思維定勢,膽大心細,敢闖敢幹,只有找對了方向,用對了勁才能有更好的收穫。

如果不能打破思維定勢、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就會被慣性思維俘虜。思維定式具有兩重性:一種是趨向性、專注性,吻合時會起積極作用;另一種是惰性和呆板性,會影響人的全面思維,讓人產生錯覺,囿於其中,而產生消極作用。

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

創新思維是不受常規思路的約束,尋求對問題全新的、獨特性解答和方法的思維過程,是創造力發揮的基本前提。

我們應該摒棄從眾心理,不鑽牛角尖,善於採取多向思維方法,學會創造性、建設性的思考。

打破思維定勢是一種美。

我們習慣于定勢思維堵塞了自己洞悉的目光和創新的思路。提高對現有結論的甄別能力,有利於我們開拓視野、活躍思路、豐富眼界,從而使我們在平臺上能更進一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