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醫治便秘,這樣用藥才是標本兼治

文丨藥療君, 編丨喬喬

認識便秘

便秘, 是表現為排便時間增長, 排便次數減少, 糞便量減少, 糞便幹結, 排便費力的一種病症, 多見於各種急慢性疾病中。 它屬於腸道病變, 雖然症狀單純, 成因卻很複雜。 因此, 便秘的治療, 並非單純的通便就能完全解決, 而是必須弄清楚致病原因, 採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才能標本兼治。

中醫的對症治療

1、熱結型

症狀表現:大便幹結、口幹口臭、面紅身熱、心煩失眠、小便短赤、腹脹腹痛、舌紅、苔幹黃等。

病因病機:此類患者多愛吃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 長此以往, 腸胃積熱, 導致津液消耗, 就會出現大便幹結的現象, 同時因腑氣不同, 而出現腹脹腹痛;脾胃之熱向上薰蒸, 可見口幹口臭、面紅身熱;熱移膀胱, 則見小便短赤。

治療方法:清熱瀉火、潤腸通便。

推薦用藥:麻子仁丸。 此藥通便而不傷正。 方中大黃、麻仁泄熱潤腸通便為主藥;輔以杏仁降氣潤腸;芍藥養陰和裡;枳實、厚樸行氣除滿,

用白蜜為丸, 意在緩下。

2、氣滯型

症狀表現:便意頻頻卻不能暢快地排便, 伴有噯氣、胸部憋悶、腸鳴、食欲不振、腹脹腹痛、煩躁易怒或鬱鬱寡歡等症。

病因病機:此類患者多因情志失和, 肝脾之氣鬱結導致。 腑氣不通, 則氣不下行而上逆, 因此出現噯氣、胸部憋悶等症;氣機瘀滯、排便不暢, 則腹痛腹脹;腸胃氣滯鬱阻, 則脾胃功能下降, 故而食欲不振。

治療方法:行氣通便, 消滯利濕。

推薦藥物:六磨湯口服液。 此藥重在調肝理脾, 通便導滯。 其中木香調氣、烏藥順氣、沉香降氣, 三藥氣味辛通, 能入肝脾以解鬱調氣;大黃、檳榔、枳實破氣行滯。

3、氣虛型

症狀表現:大便不幹硬卻難以排出, 一用力就會出現汗多、氣短等症狀。

病因病機:患者多為體質虛弱的老年人。 氣虛為肺脾功能受損, 肺與大腸相為表裡, 肺氣虛, 則大腸推動無力, 雖有便意, 卻很難排出;肺衛不固, 腠理疏鬆, 故用力時汗多、氣短。

治療方法:補益肺脾, 益氣潤腸。

推薦用藥:黃芪湯。 本藥重在益氣, 其中黃芪為補益肺脾的主藥;麻仁、白蜜同用潤腸通便;陳皮調理氣機。

4、虛寒型

症狀表現:大便艱澀、腹中冷痛、喜暖惡寒、面色蒼白、四肢不溫、腰膝酸冷。

病因病機:陽氣虛弱, 寒自內生, 腸道傳送無力, 因此排便困難;寒氣內盛, 氣機阻滯, 故腹中冷痛、喜暖惡寒;陽虛則不能溫暖全身, 故四肢不溫、腰膝酸冷。

治療方法:溫陽通便, 補益脾腎。

推薦用藥:半硫丸。 本藥以半夏與硫黃相配,

旨在溫腎通便。 半夏降逆化濁;硫黃溫腎散寒, 通陽開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