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王勁首談創業半年歷程:鎖定無人駕駛計程車,投入3萬輛就能盈利

“目前公司總部在矽谷, 明年將遷回中國, 明年Q1也會在中國某城市落地, 實現車隊的試運營, 並且已啟動A輪融資, 計畫融資額度1億美元。

”創業景馳科技後的王勁首次正式座談媒體, 披露了他創業半年經歷。

今年3月份, 百度發內部郵件對智慧汽車業務進行重組, 成立智慧駕駛事業群組(IDG), 由百度集團總裁和首席運營官陸奇兼任總經理, 納入了王勁擔任總經理的自動駕駛事業部。 隨後不久, 王勁宣佈離職。

一個月後的4月3日, 王勁創業成立自動駕駛專案景馳科技。 到今年9月8日, 王勁的自動駕駛車輛已經在矽谷的高峰通勤時段進行了順利測試。 王勁表示, 景馳科技是自動駕駛行業進度最快的公司。

從王勁公佈的進程來看, 景馳科技成立一個月零9天, 就完成了封閉道路的無人駕駛測試;成立兩個半月, 拿到加州的無人駕駛路測牌照;到兩個月零三周, 實現了首次公開道路的無人駕駛路測。

王勁為什麼能在短短5個多月內做出這些成果?原因並不複雜, 有錢, 有人, 有資源。

“我的倉庫裡有10個雷射雷達”

王勁表示, 出來創業之前總是擔心沒錢, 創業之後很快就拿到了包括華創在內的幾家投資機構支持,

本來打算在天使輪拿到1000萬美元融資, 結果到手的是3000萬美元。

而作為前百度自動駕駛的總經理, 在招募人才的號召力方面, 王勁也有足夠底氣。 從公佈的資訊來看, 王勁的創始陣營已經是一個由科學家、工程師以及程式天才組成的豪華陣容。

今年6月份,

原百度自動駕駛首席科學家韓旭加盟景馳科技, 擔任景馳科技CTO, 韓旭的專長在人工智慧圖像識別領域, 是UIUC的電腦博士。

同樣來自百度的, 還有與教主樓天城齊名的技術大牛陳世熹, “在一個公司有一個最頂級的團隊, 那個團隊負責他們公司裡面700多億收入的系統, 他調到那個團隊之後, 花了3個月, 不聲不響, 一個人把整個系統重寫了一遍, 所有的指標比那個團隊都要強。 ”王勁對陳世熹的評價。

此外, 還有來自神州的系統工程師李岩, 其曾擔任神州無人駕駛的最高負責人, 以及來自香港城市大學的助理教授楊慶雄, 曾是滴滴無人駕駛高級總監, 也是UIUC的電氣工程學博士。

大量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加入讓景馳科技首先面臨著是文化融合的問題。

“科學家的習慣是順其自然, 不要deadline。 ”王勁說, “對於他們來說, 就是要快樂的工作和研究, 什麼時候做出來我哪知道, 有很多未知的因素。 ”

而工程師恰恰是需要deadline和schdule的, “沒有目標和進程, 工程師是要上吊的。 ”王勁說。

因此, 在創業文化方面, 王勁的原則就是考慮兩種文化的融合, 要有很大的包容性。 “這些人才的選擇太多了, 穀歌、微軟都能隨便進, 高薪只是一個很小的吸引力, 一定要建立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文化。 ”王勁說。

技術人才和資金很重要, 是推動景馳科技的無人駕駛專案儘快落地的關鍵, 但是王勁要做的對標穀歌Waymo的L4級以上自動駕駛技術, 64線雷射雷達無疑成為核心感測器。 而這項感測器卻是有錢也買不到的。

“我的倉庫裡有10個雷射雷達,誰來參觀我就給他看。”王勁炫富一般說,“很多人說我出兩倍價錢買,但是我不賣,因為你到雷射雷達公司的官網去定,半年才能拿到貨。”

而王勁之所以能夠“囤貨”這麼多,是因為公司有一位來自雷射雷達公司的CFO。景馳科技成立一個月,就迎來新CFO Qing Lu,Qing Lu正是雷射雷達公司Velodyne的前CFO,曾促成百度聯合福特向Velodyne投資1.5億美元。

王勁辯解說,“並不是我挖他過來,是他挖我,他在Velodyne接觸過幾乎所有的自動駕駛企業,對於這個行業的趨勢非常瞭解,就攛掇我搞這個事情。” Velodyne近期頻傳登陸公開市場的消息,這或許是Qing Lu另謀發展機遇的原因。

瞄準無人駕駛計程車市場,投入3萬輛車就能盈利

既然團隊和配置都如此齊全,那麼王勁的景馳科技要幹什麼?當前很多自動駕駛創業團隊都限於資金、技術以及政策環境,將市場圈定在商用車領域,例如:

國內的圖森未來主要的市場在自動駕駛貨運行業;

倪凱創立的Haolomatic解決的是Lelvel3到Level4之間的過渡階段;

馭勢科技將市場鎖定在園區內的代步低速無人車;

與景馳科技同在矽谷的明星團隊Drive.ai也是物流領域和共用出行並舉的策略。

景馳科技沒有在商用車領域考慮太多,直接將目光聚焦在城市內利用無人駕駛技術實現的共用汽車出行領域。

景馳科技將自己定義為一家出行公司,主要的合作物件是主機廠。“我們不造車,但是會與造車企業緊密耦合,積極參與造車環節。”王勁說,景馳科技的無人駕駛共用汽車量產產品會在2020年6月推出。

在王勁看來,自動駕駛之所以能在共用出行領域創造一個大市場,核心的競爭力會是價格直線下降。

“在北京,計程車的價格是每公里2.3元,但是這2.3元是3公里到19公里中間,到晚上11點後,它不是2.3元,整個平均下來,按計程車行業提供的資料,平均每公里是是3.2元。”王勁說。

而通過無人駕駛來運營,這個價格將下降一半左右。“無人駕駛計程車將達到1.6元/公里,這個價錢是非常profitable和business的。”王勁說,“我可以告訴大家,1.6元/公里,我只要有3萬輛車就是一個盈利性非常好的出行公司。以中國150萬輛的計程車來算,景馳科技只要拿到五十分之一,2%的計程車市場,就是一個巨盈利的無人駕駛公司。”

王勁表示,除了價格更便宜,無人駕駛計程車也會更方便。“原來坐地鐵、公車出行的人會轉來坐無人駕駛的計程車,因為這個很方便,是門到門的服務,但公車不是。”

當然相比商用車領域的限制場景,應用于城市的無人駕駛技術方案顯然要面臨更多的技術和政策挑戰。

王勁表示,目前雷射雷達正在降價,景馳科技已經接觸到了1500美元的方案,而到2020年量產的時間,他希望計算晶片和雷射雷達等核心感測器都能達到更為穩定的技術狀態。

法律方面,王勁也對中國政府保持了一個樂觀的期待。據瞭解,美國的無人駕駛相關政策正在快速推進,今年上半年美國五個州允許沒有駕駛員接管的無人車上路,9月6號聯邦又通過一項法案,不僅允許無人車在沒有通過安全檢測的標準下上路,每個車廠3年內擁有10萬輛的配額,該法案還規定,不允許任何一個州獨立立法阻止無人車上路。

王勁相信,在技術角逐的大背景下,隨著美國的相關政策加快,中國的政策也會很快出臺。“美國的法律要經過參眾兩院批准,總統還有否決權,流程已經夠多,中國政府雖然暫時沒有明確相關法律,但是只要政策一出來,就會產生巨大的號召力。”

從美國無人駕駛行業與出行和造車企業的聯合動作來看,無人駕駛帶來的共用出行市場已經成為巨頭角逐的關鍵戰場。但是王勁認為,這種合作的耦合度還不夠緊密,必須要通過資本綁定才能實現更緊密的融合。

“如果穀歌想要成為未來的行業Leader,必然要在未來兩年內,投資或者控制一家造車企業,或者是一家出行企業。”王勁預測。

而投射到景馳科技在國內參與的主機廠、出行公司這樣的格局中,王勁認為,發起並購的很可能會是車企或者科技公司。“這考驗的是資金實力和一個企業押注未來趨勢的決心。”(本文首發鈦媒體)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我的倉庫裡有10個雷射雷達,誰來參觀我就給他看。”王勁炫富一般說,“很多人說我出兩倍價錢買,但是我不賣,因為你到雷射雷達公司的官網去定,半年才能拿到貨。”

而王勁之所以能夠“囤貨”這麼多,是因為公司有一位來自雷射雷達公司的CFO。景馳科技成立一個月,就迎來新CFO Qing Lu,Qing Lu正是雷射雷達公司Velodyne的前CFO,曾促成百度聯合福特向Velodyne投資1.5億美元。

王勁辯解說,“並不是我挖他過來,是他挖我,他在Velodyne接觸過幾乎所有的自動駕駛企業,對於這個行業的趨勢非常瞭解,就攛掇我搞這個事情。” Velodyne近期頻傳登陸公開市場的消息,這或許是Qing Lu另謀發展機遇的原因。

瞄準無人駕駛計程車市場,投入3萬輛車就能盈利

既然團隊和配置都如此齊全,那麼王勁的景馳科技要幹什麼?當前很多自動駕駛創業團隊都限於資金、技術以及政策環境,將市場圈定在商用車領域,例如:

國內的圖森未來主要的市場在自動駕駛貨運行業;

倪凱創立的Haolomatic解決的是Lelvel3到Level4之間的過渡階段;

馭勢科技將市場鎖定在園區內的代步低速無人車;

與景馳科技同在矽谷的明星團隊Drive.ai也是物流領域和共用出行並舉的策略。

景馳科技沒有在商用車領域考慮太多,直接將目光聚焦在城市內利用無人駕駛技術實現的共用汽車出行領域。

景馳科技將自己定義為一家出行公司,主要的合作物件是主機廠。“我們不造車,但是會與造車企業緊密耦合,積極參與造車環節。”王勁說,景馳科技的無人駕駛共用汽車量產產品會在2020年6月推出。

在王勁看來,自動駕駛之所以能在共用出行領域創造一個大市場,核心的競爭力會是價格直線下降。

“在北京,計程車的價格是每公里2.3元,但是這2.3元是3公里到19公里中間,到晚上11點後,它不是2.3元,整個平均下來,按計程車行業提供的資料,平均每公里是是3.2元。”王勁說。

而通過無人駕駛來運營,這個價格將下降一半左右。“無人駕駛計程車將達到1.6元/公里,這個價錢是非常profitable和business的。”王勁說,“我可以告訴大家,1.6元/公里,我只要有3萬輛車就是一個盈利性非常好的出行公司。以中國150萬輛的計程車來算,景馳科技只要拿到五十分之一,2%的計程車市場,就是一個巨盈利的無人駕駛公司。”

王勁表示,除了價格更便宜,無人駕駛計程車也會更方便。“原來坐地鐵、公車出行的人會轉來坐無人駕駛的計程車,因為這個很方便,是門到門的服務,但公車不是。”

當然相比商用車領域的限制場景,應用于城市的無人駕駛技術方案顯然要面臨更多的技術和政策挑戰。

王勁表示,目前雷射雷達正在降價,景馳科技已經接觸到了1500美元的方案,而到2020年量產的時間,他希望計算晶片和雷射雷達等核心感測器都能達到更為穩定的技術狀態。

法律方面,王勁也對中國政府保持了一個樂觀的期待。據瞭解,美國的無人駕駛相關政策正在快速推進,今年上半年美國五個州允許沒有駕駛員接管的無人車上路,9月6號聯邦又通過一項法案,不僅允許無人車在沒有通過安全檢測的標準下上路,每個車廠3年內擁有10萬輛的配額,該法案還規定,不允許任何一個州獨立立法阻止無人車上路。

王勁相信,在技術角逐的大背景下,隨著美國的相關政策加快,中國的政策也會很快出臺。“美國的法律要經過參眾兩院批准,總統還有否決權,流程已經夠多,中國政府雖然暫時沒有明確相關法律,但是只要政策一出來,就會產生巨大的號召力。”

從美國無人駕駛行業與出行和造車企業的聯合動作來看,無人駕駛帶來的共用出行市場已經成為巨頭角逐的關鍵戰場。但是王勁認為,這種合作的耦合度還不夠緊密,必須要通過資本綁定才能實現更緊密的融合。

“如果穀歌想要成為未來的行業Leader,必然要在未來兩年內,投資或者控制一家造車企業,或者是一家出行企業。”王勁預測。

而投射到景馳科技在國內參與的主機廠、出行公司這樣的格局中,王勁認為,發起並購的很可能會是車企或者科技公司。“這考驗的是資金實力和一個企業押注未來趨勢的決心。”(本文首發鈦媒體)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