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九屆中國威海國際人居節境外嘉賓盛讚威海

“有機會一定要再來!”

◎記者 孫世超

以第九屆中國威海國際人居節為約, 國內外嘉賓齊聚威海。 9月17日, 來自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出席中國威海國際人居節的境外嘉賓們, 參觀了威海的城市建設和傳統建築, 深入城市街巷, 感受威海這座年輕海濱城市的韻味。

“這座城市美麗、舒適而開放”

提起對威海的印象, “乾淨、美麗、舒適”是境外嘉賓們的一致評價。

17日上午, 嘉賓們乘車沿著環海路前行, 一路欣賞威海的海天風光。 在國際海水浴場, 來自馬來西亞的建築師陳清耀抓了一把沙子, 用紙巾仔細包好。

“我一定要把這個帶回去, 裝進瓶子裡收藏起來, 這代表著威海的風土和文化。 ”陳清耀用一口流利的中文說道, “威海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它給我的感覺是樸素、清新、不媚俗, 讓我感到很舒服。 ”

每到一處, 韓國漢陽大學教授方喆麟都要拿出相機拍個不停, 還時不時地請隨行人員為他拍照留念。 “海天相接, 乾淨整潔, 城市煥發著年輕的活力!”方喆麟同樣對威海的自然風光豎起大拇指。

對韓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姜富盛來說, 此行威海讓他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大約十七八年前, 我第一次來到威海, 那時候的威海沒有太多建築。 ”姜富盛說, 而此次再來威海, 處處都發生了驚人的變化, 出現了很多漂亮而有特色的建築, 並且與自然環境融合得非常到位,

小漁村已經變成了現代化城市。

不僅是自然和城市風光打動著境外嘉賓, 威海的人居節和建築設計大獎賽、開放程度等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姜富盛說:“中國威海國際人居節已成為全球人居領域的盛會, 人居節參與嘉賓數量之多、大獎賽覆蓋範圍之廣、建築設計展覽規模之大、學術報告活動層次之高、頒獎嘉賓和演講嘉賓陣容之強、參會人員素質之高、新聞媒體宣傳效果之好、社會反響之強烈等, 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國際展覽中心的各類建築設計展覽, 更是精彩紛呈、別具特色, 參展國家和建築設計師之多、參展作品內容之豐富、參展範圍之廣泛、展出規模之大氣、展出檔次之高雅、展出效果之好、觀展人數之多、影響力之深遠,

是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很難見到的。 ”

“我發現, 威海市民在參觀人居節的建築設計作品展時都很有秩序, 城市的文明程度很高。 ”日本千葉大學副教授林立也說, “在威海建築設計大獎賽作品展上, 我能夠見到很多當代國際建築藝術精華, 這些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建築設計作品, 具有深邃的立意、精巧的構思、豐富的文化內涵、獨具風采的建築形式。 在威海, 我還遇到了很多國際建築設計領域的頂級專家, 我與他們親密交流, 瞭解了很多其他地方的文化, 也學到了很多新的理念, 能把這些理念帶回日本, 我感到很有收穫、很開心。 同時, 我也相信, 通過建設中國威海建築設計國家平臺,

必將把建築設計領域的新視野、新思維和當代國際建築藝術精華, 及時呈現給海內外的建築設計師和公眾。 ”

嘉賓們紛紛表示, 通過中國威海國際人居節, 威海可以與世界“對話”, 交流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先進經驗, 探討最前沿的建築設計理念。 而在這些先進觀點的碰撞下, 威海的人居環境肯定會越來越好。

“有機會一定要

再來威海看一看”

參觀威海城市建設, 這些境外建築專家們最關注的還是威海的建築。

17日上午9時許, 嘉賓們登上環翠樓, 感受這座威海地標性建築的百年風采。

在環翠樓內, 陳清耀一邊聽著解說員講解, 一邊拿出手機拍下環翠樓的內部構造細節, 還時不時地用手敲敲建築材質。

“這種銅質材料的建築很難得, 它不奢華、不閃亮的材質特點, 讓環翠樓既與周邊的自然環境相貼切, 又沿襲了它原有的歷史文化。 ”陳清耀對環翠樓的建築設計很感興趣, “環翠樓外部保留著明式風格, 內部是現代裝修風格, 這種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很新穎。 ”

“環翠樓讓我感到很驚訝, 很震撼!”方喆麟也對環翠樓的設計點贊, “我看過一些塔、廟的建築設計, 大部分都是採用木質材料, 而環翠樓卻使用金屬材料, 這讓環翠樓這一歷史建築顯得更加現代化, 很有創意。 ”方喆麟說。

在方喆麟看來, 現代建築的根基在於傳統建築, 現代建築的很多設計靈感都從傳統建築中汲取, 因此, 他此行來威海最想要瞭解的就是威海的傳統建築。 當聽說威海的海草房別具一格,是“以厚石砌牆,用海草曬乾後作為材料苫蓋屋頂”而成,便表示出極大的興趣,“等有機會我一定要再來威海,好好看看威海的傳統建築海草房,瞭解更多中國的傳統文化。”

當聽說威海的海草房別具一格,是“以厚石砌牆,用海草曬乾後作為材料苫蓋屋頂”而成,便表示出極大的興趣,“等有機會我一定要再來威海,好好看看威海的傳統建築海草房,瞭解更多中國的傳統文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