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川一個縣,人口近60萬,縣名容易讀錯

四川省, 位於中國大陸西南、長江上游地區, 省會成都, 簡稱“川”或“蜀”, 面積48.6萬平方公里, 共轄1個副省級市、17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 其中包括52個市轄區、17個縣級市、110個縣、4個自治縣, 全省常住人口8262萬人(2016年末)。

犍為縣, 隸屬於四川省樂山市, 位於四川省樂山市東南部, 地處岷江江中下游, 東北與榮縣交界, 東南與宜賓縣為鄰, 西南與沐川縣相交, 西北與五通橋區、井研縣毗連。

犍為縣境, 秦朝屬蜀郡轄境, 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 開“西南夷”, 置犍為郡, 屬犍為郡轄境。 此後, 曆漢、三國、兩晉, 犍為郡先後治於鄨縣(今貴州遵義)、南廣縣(今雲南鎮雄、威信)、僰道縣(今四川宜賓)、武陽縣(彭山縣江口鎮)。

南齊時, 犍為郡治由武陽縣遷僰道縣, 仍轄南安、冶官等縣;永元二年(500年), 廢冶官縣, 縣境仍屬南安縣轄境。 西元501年, 僰道為“夷戎”佔據, 犍為郡廢;南梁大同十年(544年), 平定“夷戎”後, 於僰道城設戎州, 縣境屬戎州轄境。

北周保定三年(563年), 在原南安縣境設置沉犀郡, 並立武陽縣。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 廢北周所置沉犀郡, 改武陽縣為犍為縣, 屬戎州;大業十一年(615年), 分出北部縣地設置玉津縣, 以江有璧玉津得名。

唐朝時, 犍為縣先後隸屬於戎州、嘉州、犍為郡、嘉州。

五代十國後蜀明德三年(936年), 鐵山僚族攻城, 犍為縣治由岷江東岸遷至西岸。

北宋初, 犍為縣仍隸於嘉州;乾德四年(966年), 廢玉津縣為鎮, 併入犍為縣;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 犍為縣治所移懲非鎮(即今清溪鎮)。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 犍為縣治所從懲非鎮(即今清溪鎮)遷回今址, 至今再也未變動過。

此後, 曆宋、元、明、清, 犍為縣建制一直延續未變, 先後隸屬於嘉州、嘉定府、嘉定總管府、嘉定府路、嘉定府、嘉定州、嘉定府。

1950年起, 犍為縣先後隸屬于川南行政公署樂山專區、四川省樂山專區、樂山地區;1985年5月, 樂山市成立後, 犍為縣屬樂山市管轄至今。

犍為縣總面積1375.4平方公里, 轄12個鎮、18個鄉, 截至2012年總人口58萬人。

PS:犍為縣的“犍”字, 比較容易讀錯, 正確讀音為:qiá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