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您全面的畜禽養殖防疫消毒技術!

近年來, 在我國建設農業生態文明的新形勢下, 規模化養殖得到較快發展, 畜禽生產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給動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為了有效地防控畜禽疫情, 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 採取綜合防控措施, 就越來越顯得重要, 而消毒、防疫可殺滅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繁殖, 阻斷疫病傳播途徑, 淨化養殖環境, 從而預防和控制疫病發生。

消毒的概念

微生物是廣泛分佈於自然界中的一群個體難以用肉眼觀察的微小生物的統稱, 包括細菌、真菌、黴形體、螺旋體、支原體、衣原體、 立克次體和病毒等。

其中有些微生物對畜禽是有益的微生物, 主要含有以乳酸菌、酵母菌、光合菌等為主的有益微生物, 是畜禽正常 生長發育所必需;另一些則是對動物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或致病微生物, 如果病原微生物侵入畜禽機體, 不僅會引起各種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

也會引起皮膚、黏膜(如鼻、眼等)等部位感染。 可引起 人和畜禽各種各樣的疾病, 即傳染病, 有傳染性和流行性, 不僅可造成大批畜禽的死亡和畜禽產品的損失, 某些人畜共患疾病還能給人的健康帶來嚴重威脅。

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是畜禽生產的大敵。

隨著集約化畜牧業的發展, 預防畜禽群體發病特別是傳染病, 已成為現階段獸醫工作的重點。 要消滅和消除病原微生物, 必不可少的辦法就是消毒。

消毒的意義

當前養殖場飼養成本不斷上升, 養殖利潤空間不斷縮水, 這些 問題不斷困惑著養殖者。 出現這種情況, 除了飼料原料、飼料、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外, 養殖成活率不高、生產性能不達標也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因此, 增強消毒管理意識, 加強消毒管理, 提高成活率及生產性能, 是養殖者亟須注意的問題。

1.消毒是性價比最高的保健

病原體存在於畜禽舍內外環境中, 達到一定數量, 具備了一定的毒力即可誘發疾病;過高的飼養密度可加快病原體的聚集速度,

增加疾病感染機會;疾病多為混合感染(合併感染), 一種抗生素不能治療多種疾病;許多疾病尚無良好的藥物和疫苗;疫苗接種後, 抗體產生前是疾病高發的危險期, 初期抗體效力低於外界污染程度 時, 降低外界病原體的數量可減少感染的機會。

通過環境消毒, 可廣譜殺菌、殺毒, 殺滅體外及其環境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只有通過消毒才可以減少藥物使用成本, 並且消毒無體內殘留的問題, 所以消毒是性價比最高的保健。

2 .預防傳染病及其他疾病

傳染病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 病原體中大部分是微生物, 小部分為寄生蟲, 寄生蟲引起者又稱寄生蟲病。

傳染病的特點是有病原體、 傳染性和流行性, 感染後常有免疫性。 其傳播和流行必須具備3個環節, 即傳染源(能排出病原體的畜禽)、傳播途徑(病原體傳染 其他畜禽的途徑)及易感畜禽群(對該種傳染病無免疫力者)。 若能完全切斷其中的一個環節, 即可防止該種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其中,切斷傳播途徑最有效的方法是消毒、殺蟲和滅鼠。

因此,消毒是消滅和根除病原體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獸醫衛生防疫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預防和撲滅傳染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3.防止群體和個體交叉感染

在集約化養殖業迅速發展的今天,消毒工作更加顯現出其重要 性,並已經成為養鵝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之一。一般來說,病原微生物感染具有種的特異性。

因此,同種間的交叉感染是 傳染病發生、流行的主要途徑。如新城疫只能在禽類中傳播流行,一般不會引起其他動物或人的感染發病。

但也有些傳染病可以在不同種群間流行,如結核病、禽流感等,不僅可以引起鳥類、禽類共患,甚至可以感染人。

防止交叉感染的發生是保證養鵝業健康發展和人類健康的重要措施,消毒是防止個體和群體之間交叉感染的主要手段。

4.消除非常時期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

消化道途徑通常是指帶有病原體的糞便污染飲水、用具、物品,主要指病原體對飼料、飲水、籠舍及用具的污染;呼吸道途徑主要指通過空氣和飛沫傳播,被感染動物通過咳嗽、打噴嚏和呼吸等將病原體排入 空氣中,並可污染環境中的物體。非常時期傳染病的流行主要就是 通過這兩種方式。

因此,對空氣和環境中的物體消毒具有重要的防病意義。消毒可切斷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從而防止人類和動物傳染病的發生。

另外,動物門診、獸醫院等地方也是病原微生物比較集中的地方,做好這些地方的消毒工作,對防止動物群體之間傳染病 的流行也具有重要意義。

消毒的分類

根據消毒的目的不同,可分為疫源地消毒、預防性消毒。

1.疫源地消毒

是指有傳染源(病鵝或病原攜帶者)存在的地區進行消毒,以免病原體外傳。疫源地消毒又分為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兩種。

2.預防性消毒

或叫日常消毒,是指未發生傳染病的安全鵝場,為防止傳染病的傳入,結合平時的清潔衛生工作、飼養管理工作和門衛制度對可能受病原污染的鵝舍、場地、用具、飲水等進行的消毒,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 定期消毒

根據氣候特點、本場生產實際,對欄舍、舍內 空氣、飼料倉庫、道路。周圍環境、消毒池、鵝群、飼料、飲水等 制訂具體的消毒日期,並且在規定的日期進行消毒。

(2) 生產工具消毒

食槽、水槽(飲水器)、籠具、斷喙器、 刺種針、注射器、針頭、孵化器等用前必須消毒,每用一次必須消毒一次。

(3) 人員、車輛消毒

任何人、任何車輛任何時候進入生產區均應嚴格消毒。

(4) 轉欄前對欄舍的消毒

轉欄前對準備轉入的畜禽欄舍徹底 清洗、消毒。

(5) 術部消毒

局部必須消毒,注射部位、手術部位應該消毒。

本文內容節選自

《畜禽養殖防疫消毒技術指南》叢書

主編|閆益波

主編|莊桂玉

主編|莊桂玉

主編|丁元增

主編|李連任

主編|莊桂玉

責任編輯| 張國鋒

封面設計|孫寶林 田 靜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為了適應畜禽生產和防疫工作的需要,我社推出這套《畜禽養殖防疫消毒技術指南》叢書。該叢書系統地介紹了消毒基礎知識、消毒常用藥物和養殖現場(包括環境、場地、圈舍、畜禽體、飼養用具、車輛、糞便及污水等)的消毒技術、方法以及畜禽疾病的免疫防控等知識。

內容比較全面,力求反映國內外有關的最新科技成果,突出怎樣消毒,如何防疫,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通俗易懂,科學實用,可供廣大養殖場、養殖專業戶和畜牧獸醫工作者參考。

感謝您耐心閱讀我們的作品,

即可防止該種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其中,切斷傳播途徑最有效的方法是消毒、殺蟲和滅鼠。

因此,消毒是消滅和根除病原體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獸醫衛生防疫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預防和撲滅傳染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3.防止群體和個體交叉感染

在集約化養殖業迅速發展的今天,消毒工作更加顯現出其重要 性,並已經成為養鵝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之一。一般來說,病原微生物感染具有種的特異性。

因此,同種間的交叉感染是 傳染病發生、流行的主要途徑。如新城疫只能在禽類中傳播流行,一般不會引起其他動物或人的感染發病。

但也有些傳染病可以在不同種群間流行,如結核病、禽流感等,不僅可以引起鳥類、禽類共患,甚至可以感染人。

防止交叉感染的發生是保證養鵝業健康發展和人類健康的重要措施,消毒是防止個體和群體之間交叉感染的主要手段。

4.消除非常時期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

消化道途徑通常是指帶有病原體的糞便污染飲水、用具、物品,主要指病原體對飼料、飲水、籠舍及用具的污染;呼吸道途徑主要指通過空氣和飛沫傳播,被感染動物通過咳嗽、打噴嚏和呼吸等將病原體排入 空氣中,並可污染環境中的物體。非常時期傳染病的流行主要就是 通過這兩種方式。

因此,對空氣和環境中的物體消毒具有重要的防病意義。消毒可切斷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從而防止人類和動物傳染病的發生。

另外,動物門診、獸醫院等地方也是病原微生物比較集中的地方,做好這些地方的消毒工作,對防止動物群體之間傳染病 的流行也具有重要意義。

消毒的分類

根據消毒的目的不同,可分為疫源地消毒、預防性消毒。

1.疫源地消毒

是指有傳染源(病鵝或病原攜帶者)存在的地區進行消毒,以免病原體外傳。疫源地消毒又分為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兩種。

2.預防性消毒

或叫日常消毒,是指未發生傳染病的安全鵝場,為防止傳染病的傳入,結合平時的清潔衛生工作、飼養管理工作和門衛制度對可能受病原污染的鵝舍、場地、用具、飲水等進行的消毒,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 定期消毒

根據氣候特點、本場生產實際,對欄舍、舍內 空氣、飼料倉庫、道路。周圍環境、消毒池、鵝群、飼料、飲水等 制訂具體的消毒日期,並且在規定的日期進行消毒。

(2) 生產工具消毒

食槽、水槽(飲水器)、籠具、斷喙器、 刺種針、注射器、針頭、孵化器等用前必須消毒,每用一次必須消毒一次。

(3) 人員、車輛消毒

任何人、任何車輛任何時候進入生產區均應嚴格消毒。

(4) 轉欄前對欄舍的消毒

轉欄前對準備轉入的畜禽欄舍徹底 清洗、消毒。

(5) 術部消毒

局部必須消毒,注射部位、手術部位應該消毒。

本文內容節選自

《畜禽養殖防疫消毒技術指南》叢書

主編|閆益波

主編|莊桂玉

主編|莊桂玉

主編|丁元增

主編|李連任

主編|莊桂玉

責任編輯| 張國鋒

封面設計|孫寶林 田 靜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為了適應畜禽生產和防疫工作的需要,我社推出這套《畜禽養殖防疫消毒技術指南》叢書。該叢書系統地介紹了消毒基礎知識、消毒常用藥物和養殖現場(包括環境、場地、圈舍、畜禽體、飼養用具、車輛、糞便及污水等)的消毒技術、方法以及畜禽疾病的免疫防控等知識。

內容比較全面,力求反映國內外有關的最新科技成果,突出怎樣消毒,如何防疫,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通俗易懂,科學實用,可供廣大養殖場、養殖專業戶和畜牧獸醫工作者參考。

感謝您耐心閱讀我們的作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