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通訊:在戰亂國家南蘇丹開醫院的中國“60後”夫婦

新華社奈洛比9月17日電 通訊:在戰亂國家南蘇丹開醫院的中國“60後”夫婦

新華社記者盧朵寶 呂帥

在戰亂國家南蘇丹中部城市瓦烏, 市中心路旁一個集裝箱上刷著四個褪了色的漢字——華誼醫院。 這個只有四名中國醫護人員的小醫院並不起眼, 但在當地卻不簡單:今年4月南蘇丹發生大動亂時, 當地警察局局長竟然專門派人來保護這座醫院。

開設這家醫院的是來自河南的劉廣辰和他的妻子馬明枝。 劉廣辰今年54歲, 在“出海”開醫院之前, 他在河南做了10年鄉鎮醫院院長。 自2007年起, 劉廣辰夫婦先後在蘇丹達爾富爾、喀土穆及南蘇丹朱巴、瓦烏等地開辦醫院。

劉廣辰來非洲, 源于一次開會時聽到一位援非醫療隊的醫生介紹蘇丹情況。 “一來鄉鎮醫院的工資不高, 當時家裡負擔又重;二來我喜歡做業務, 不願意當院長。 ”劉廣辰這樣解釋他來蘇丹及南蘇丹開辦醫院的初衷。

劉廣辰夫婦與朋友合作的第一家醫院開在蘇丹的達爾富爾。 “基本傾盡了家產來投資醫院, 還跟朋友借了錢。 ”馬明枝說, 她對丈夫的決定很支持, 一路可謂“夫唱婦隨”。 她在醫院負責財務, 不太會講英語, 卻會用南蘇丹當地語言和來交錢的病人簡單交流。

40歲的阿卜杜拉是記者在華誼醫院採訪時遇到的一個病人。 他逕自來到劉廣辰的診室, 說自己前幾天被車撞了,

現在大腿疼得厲害。

“不是車禍的問題, 是傷寒, 得輸液。 ”劉廣辰對阿卜杜拉做完檢查後說。 南蘇丹貧窮落後, 不規律的飲食和惡劣的生活條件導致這裡的人容易患傷寒、瘧疾、胃病、肝病和風濕等疾病。

阿卜杜拉已是第三次來華誼醫院看病了。 他說:“這裡醫生好, 上次來身體很難受, 治療之後就好了很多, 信得過。 ”

“瓦烏在南蘇丹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上海, 我們這裡就相當於上海最好的醫院。 ”劉廣辰不無自豪地說。 這個進門貼著“天地永春”對聯、裝修簡單的醫院看起來並不像“上海最好的醫院”, 但瓦烏當地醫院治不了的病人都會轉到華誼醫院, 甚至有病人走很遠的路來這裡看病。

劉廣辰診室裡掛著一張標著中文的人體穴位圖。

他說, 有時會用針灸和按摩器輔助治療風濕等疼痛, 當地人很接受這種療法。 中國產的青蒿素對瘧疾療效很好, 患了瘧疾的當地病人輸上青蒿素和營養液, 一般幾天就能好。

華誼醫院的醫術得到當地人廣泛讚譽。 一些病人稱劉廣辰為“大人物”, 經過華誼醫院時會來向劉廣辰打招呼, 家裡芒果熟了也會專門送過來。 “這裡沒有廣告, 醫院的名聲全靠病人口口相傳, 有的從很遠的地方走路過來, 他們看到中國人親得不得了。 ”馬明枝說。

南蘇丹2011年通過公投從蘇丹獨立, 2013年爆發內戰, 至今仍處於動盪之中。 劉廣辰夫婦卻不太擔心這裡的安全局勢。 今年4月, 南蘇丹發生大規模衝突。 瓦烏警察局局長專門派人來保護華誼醫院。

“無論政府軍還是反政府軍, 打仗打到街上, 他們都不動我們這裡, 因為他們知道我們是治病救人的。 ”劉廣辰說。

華誼醫院還有另外一把“保護傘”, 那就是離華誼醫院幾分鐘車程的中國駐南蘇丹(瓦烏)維和工兵大隊和醫療隊。 “我們的設備維修、物資供應經常找維和部隊幫忙。 有他們在, 我們就安心。 ”劉廣辰說。

南蘇丹局勢特別亂的時候, 劉廣辰夫婦不是沒想過離開南蘇丹。 “以前每天一大早從大廳到過道都坐滿了病人。 戰爭打起來, 人窮了, 病人也就少了。 ”馬明枝說。

但劉廣辰夫婦舍不下當地的病人。 一位病人聽劉廣辰透露出要撤的口吻, 當場眼淚就下來了。 “‘你們走了, 誰來給我們看病啊’, 他這麼一哭, 我當時一下就下定決心,

不走了!”劉廣辰說。

隨著收入減少, 原先有20多位中國醫護人員的華誼醫院現在只剩劉廣辰夫婦和一位化驗員、一位藥劑師。 劉廣辰說, 現在醫院一天只有十來個病人, 有時候病人沒錢也就免了, 基本上在賠錢經營。 但他還是決定在瓦烏撐下去。 “畢竟醫院是治病救人的, 不能完全只看收入。 ”劉廣辰望著空曠的候診大廳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