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10個可用於急救的穴位

休克

當遇到中風、中暑、重度、過敏的病人突然出現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等情況時、可用大拇指尖按壓人中穴, 往往能起到急救的效果。

人中穴具有醒神開竅, 解痙通脈的效果, 歷來被用作中醫急救的首要之穴。 刺激人中穴, 具有升高血壓, 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

取穴:位於人體鼻唇溝的中點。

血壓增高

高血壓患者心裡緊張, 血壓增高時, 用拇指按壓掌心的勞宮穴, 就能產生良好的降壓效果。

一般每天按壓3次, 宜早、中、晚各一次。 PS:呼氣的時候, 按壓勞宮穴, 則降壓效果更好。

取穴:位於手掌心中, 握拳屈指時, 位於中指和無名指指尖處, 手掌中央。

便秘

便秘者在大便時, 用中指點壓左側天樞穴, 至有明顯酸脹感。 按住不松, 堅持1分鐘左右,

就有便意;然後憋氣, 增加腹內壓, 一會兒即可順利排便。 天樞穴起疏通調理胃腸腑氣的作用, 臨床常用於治療腹脹、腹瀉、腹痛、便秘、消化不良等腸胃病症。

取穴:位於肚臍左側2寸處。

昏厥

如遇病人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面色蒼白, 大汗淋漓。 這時可用大拇指捏壓患者合谷穴,

持續2-3分鐘, 一般可緩解。 合穀穴的主治範圍廣泛, 具有祛風通絡、疏風散寒、疏面理頰, 鎮靜安神、聰明耳目、清熱消腫、利咽健齒、通經止痛的功效。

取穴:在手背部, 第一二掌骨間, 在第二掌骨中點橈側緣處。

心絞痛

心絞痛如果突然發作,

手頭又沒有急救藥的時候, 他人可及時按壓患者的至陽穴, 幾分鐘後患者心絞痛的症狀就能得到緩解。 或者將硬幣邊緣橫放在患者的至陽穴上, 適當用力按壓, 一般半分鐘到1分鐘就可緩解疼痛。

取穴:在背部, 第七脊背正中線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間。

胃痛

中脘穴是治療腸胃疾病中非常重要的穴位。仰臥,放鬆肌肉,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指頭對準中脘穴用力下壓6秒鐘後鬆開,然後繼續按壓6秒鐘,重複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適。

取穴: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央,大約在肚臍往上一掌處。

嘔吐

內關,意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注入體內,嘔吐時,患者可用中指壓內關穴來止嘔,應壓至有酸脹感為宜,約1分鐘即可止嘔。

取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處。

膽絞痛

因此膽囊炎、膽結石發作時,右上腹可發生劇烈絞痛,病人可用大拇指持續按摩陽陵泉穴2分鐘,即可獲得良好的止痛效果。陽陵泉是治療筋病的要穴,具有壯筋的作用。此外,陽陵泉也能治療兩肋疼痛。

取穴:陽陵泉穴位于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

腎絞痛

中醫認為脾統血液,肝藏血行氣,腎藏精,經常按揉三陰交穴,可對脾胃肝進行雙向調節,健脾益血,調肝補腎。腎絞痛發作的患者往往苦不堪言,此時可用大拇指按三陰交穴,反復按摩3~5分鐘,腎絞痛便可得到緩解。

取穴:正坐屈膝成直角,在踝關節內側,四個手指併攏,沿著足內踝尖向上另一側對應的點,就是三陰交穴。

呃逆(打嗝)

少商穴有清肺利咽,開竅醒神的作用。臨床上主要配合治療咽喉腫痛,高熱、癲狂,昏迷等病症。呃逆時,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穴,至有酸痛感為宜,持續半分鐘到1分鐘,呃逆即可停止。

取穴:位於拇指橈側之家旁0.1寸。

中脘穴是治療腸胃疾病中非常重要的穴位。仰臥,放鬆肌肉,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指頭對準中脘穴用力下壓6秒鐘後鬆開,然後繼續按壓6秒鐘,重複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適。

取穴: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央,大約在肚臍往上一掌處。

嘔吐

內關,意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注入體內,嘔吐時,患者可用中指壓內關穴來止嘔,應壓至有酸脹感為宜,約1分鐘即可止嘔。

取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處。

膽絞痛

因此膽囊炎、膽結石發作時,右上腹可發生劇烈絞痛,病人可用大拇指持續按摩陽陵泉穴2分鐘,即可獲得良好的止痛效果。陽陵泉是治療筋病的要穴,具有壯筋的作用。此外,陽陵泉也能治療兩肋疼痛。

取穴:陽陵泉穴位于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

腎絞痛

中醫認為脾統血液,肝藏血行氣,腎藏精,經常按揉三陰交穴,可對脾胃肝進行雙向調節,健脾益血,調肝補腎。腎絞痛發作的患者往往苦不堪言,此時可用大拇指按三陰交穴,反復按摩3~5分鐘,腎絞痛便可得到緩解。

取穴:正坐屈膝成直角,在踝關節內側,四個手指併攏,沿著足內踝尖向上另一側對應的點,就是三陰交穴。

呃逆(打嗝)

少商穴有清肺利咽,開竅醒神的作用。臨床上主要配合治療咽喉腫痛,高熱、癲狂,昏迷等病症。呃逆時,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穴,至有酸痛感為宜,持續半分鐘到1分鐘,呃逆即可停止。

取穴:位於拇指橈側之家旁0.1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