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江蘇(南京)版權貿易博覽會:搭建平臺,讓版權活力充分迸發

9月15日—17日, 以“創新·保護·共用”為主題, 為期3天的2017江蘇(南京)版權貿易博覽會集合200多家參展單位、上萬種版權作品、50多場各類版權活動, 為參展商和市民奉獻了一場文化盛宴。

本屆博覽會通過打造集聚優質版權資源的平臺、促進版權成果轉化的平臺、版權專業研討的平臺、版權宣傳教育的平臺, 集聚優質的版權創新人才和要素, 讓版權的活力充分迸發。

整合創新資源 彙聚文化力量

“世上幾百年舊家無非積德, 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惜食惜衣皆惜福, 修孫修子在修身”……位於蘇州展區的翁同龢紀念館龢印象·文創系列產品吸引了不少人的駐足。

翁同龢紀念館負責文創產品的宗健告訴記者:“這款產品在本屆版博會上頗受青睞。 ”

在江蘇省文化產權交易所展位前, 江蘇省文化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東彥向記者展現了一套脫胎于著名書法家授權作品的模具, 只要塗上油墨, 就可以創作出一幅“以假亂真”的作品。 “我們這套模具, 就做1000份, 以保證著作權利人的作品價值。 ”

“我們想搭建一個版權流通平臺, 與眾多藝術家合作, 以多樣的形式賦予版權更多的能量。 如將畫家的畫作製作成高檔絲巾、明信片等文創產品, 其作為版權方得以分成。 ”在黃東彥看來, 最重要的是讓版權得到有效的運營, 並創造新的商業價值,

“讓版權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

展示獨特文化 以版權為媒介“爭奇鬥豔”

本屆博覽會上, 江蘇各地紛紛用富有創意的版權作品展示獨特的地方文化, 展會組委會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各地以版權為媒介“爭奇鬥豔”。

東道主南京展區以“文化金陵, 創意之城”為主題, 著力打造五大板塊, 集合35家單位參展, 向大家展示眾多別出心裁的文創產品;在蘇州展區, 彩色面塑Q版昆曲人物作品, 色彩生動, 憨態可掬;在南通展區, 各種紡織類版權展示, 充分體現版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繫;在徐州展區, 一件件造型各異、樸實精美的硯臺吸引了許多文人雅客。

此次博覽會在區域展館的基礎上, 還圍繞“江蘇文學作品版權交易成果展示”和“江蘇文壇名家名作推廣”,

設置8個專業展區, 集中展示江蘇重點版權領域發展的成就和特色。 其中江蘇省作協文學館集中展示了該省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在出版作品展區, 特意開闢“走出去精品圖書”序列。 據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國際拓展部主任俞慧洵介紹, 這一序列集中體現鳳凰在版權貿易領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版權貿易數量的上升, 說明我國出版能力的提升, 也有助於國內外出版業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激勵創新 版權保護關乎你我他

本屆博覽會突出交易功能, 開展了藝術品版權和產品交易、文創產品版權交易、軟體作品授權交易等多個領域的版權交易和版權交流對接活動。

“我們今年已經進行419個版權登記,

一旦發現盜版, 就可以版權登記證書為憑證去投訴, 也可向法庭起訴, 這是一種很好的保護措施。 ”南通市嘉宇斯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智慧財產權部部長瞿漢賓表示, 他們很早就意識到智慧財產權保護對於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開始申請專利, 與此同時還登記註冊了近5000個圖案設計作品, 去年在廣州打贏了3場侵權官司。

“正是由於‘南通家紡’非常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 才助力南通家紡產業飛速發展。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副巡視員宋健表示, 對於以版權為核心的企業而言, 非常需要版博會這樣一個平臺, “通過政府搭建平臺的方式, 讓更多的企業彙聚於此, 表達他們的想法, 展示他們的創意能力, 提出他們的訴求”。

“創意產業沒有智慧財產權保護是不可持續的。 我們需要激勵創新, 通過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來提升整個文化創意產業的附加值, 在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 ”宋健告訴記者, 通過這幾天在展會上的交流研討, 讓自己有機會更詳細地瞭解企業在智慧財產權保護中的具體訴求, “通過更為有效的司法服務來解決他們遇到的實際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