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甘肅:培育中醫藥產業成為經濟新增長點

本報記者 程小旭 仲瑞

今年2月份, 甘肅創建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獲國務院同意, 並獲國家發改委、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批復。 甘肅中藥材種植面積和產量全國居首, 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的獲批為甘肅發展壯大中醫藥產業, 進一步完善“以文帶醫、以醫帶藥、以藥興商、以商扶貧”模式帶來了重大機遇。

然而, “大資源、小產業”格局成為甘肅建設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的制約因素。 在日前舉辦的第一屆隴藥博覽會(以下簡稱“藥博會”)上, 與會的業界專家和企業家建議,

必須儘快破除“資源大省、產業小省”瓶頸, 把中藥材資源優勢充分轉化為產業優勢, 深化中醫藥產業發展內涵, 培

育大型藥企, 實施龍頭帶動。

亟待破除“產業小省”瓶頸

針對隴藥“資源大省、產業小省”的瓶頸, 蘭州和盛堂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夏祥分析稱, 長期以來, 隴藥領軍企業匱乏、中藥產業鏈較短、中醫藥創新能力低下、生產管理粗放、流通方式落後、服務領域不寬泛等因素, 致使甘肅省中藥材資源優勢未能充分轉化為產業優勢, “大資源、小產業”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改變。 為儘快破除瓶頸, 他建議, 應當利用“大品種”帶動“大企業”, “大企業”帶動“大產業”。

夏祥說:“提升隴藥工業規模化的當務之急在於培養數個大型隴藥工業集團,

在其引領下, 聯合上、下游產業資源及配套產業, 從而全面推進甘肅省隴藥產業大發展。 ”

中華中醫藥學會秘書長王國辰為甘肅省中醫藥產業發展提出三條建議:一是要擴大中藥材種植規模, 加強標準化基地建設。 二是要利用中藥材資源優勢, 創建區域特色藥材品牌。 三是要開拓中藥材應用領域, 搭建產業協同發展平臺, 形成以藥帶醫、互動發展的良性格局。

民樂縣的嘗試

張掖市市長黃澤元在藥博會上表示, 甘肅獲批創建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 對張掖市來說, 是進一步壯大中醫藥產業發展, 將中醫藥產業發展成為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和經濟新增長點的絕佳機遇。

本次藥博會在張掖市民樂縣舉辦。

民樂縣縣長李作明表示, 依託區位、資源、產業等優勢, 中藥材產業已成為該縣強縣富民的支柱產業。 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每年穩定在30萬畝, 占張掖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的75%;中藥材加工企業有12家, 年加工能力近4萬噸, 投資上億元建成了集孵化、諮詢、電商、投融資等為一體的中藥材產業創業創新孵化園, 培育種植和銷售企業56家, 扶持培育中藥材行銷合作經濟組織400多個, 已初步形成集產加銷於一體的產業體系。

未來, 民樂縣將著力壯大西部藥都, 積極構築集中藥材生產、加工、研發、銷售和服務於一體的現代化、產業化迴圈經濟發展格局, 努力建設甘肅省中藥材生產大縣, 建成河西走廊最大的中藥材生產加工基地和中藥材交易、倉儲、配送中心。

揚子江藥業集團江蘇龍鳳堂中藥有限公司種植部經理李虹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揚子江藥業集團早在2014年就開始與民樂縣誠泰藥業合作, 主要是看中了其藥材良好的生長環境和道地性, 還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合作社的積極配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