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營改增改革呈現三重效應

同時, 營改增也有利於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 促進工業服務化。 貫通服務業內部和二三產業之間的抵扣鏈條, 與當前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向以服務為中心的二三產業相互滲透的發展趨勢相適應, 能夠為製造業、服務業融合提供良好稅制環境, 有利於推動傳統工業向服務型工業轉變, 促進工業服務化。 營改增還有利於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推動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 給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營改增使得國民經濟生產、流通、服務的各環節稅收抵扣鏈條完整, 從制度設計上徹底消除重複徵稅。

再者,

營改增作為經濟改革的同時, 還可以牽引社會改革, 通過促進就業和創新, 進而促進社會建設和改善民生, 激發社會主體活力。

營改增能夠有效促進就業。 營改增的減稅, 不只是在經濟降速條件下可穩住存量崗位, 也有利於新增就業崗位。 服務業是小微企業生存發展的主要領域, 營改增有利於服務業整體稅收環境的改善和小微企業的發展, 這不僅能夠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和提升就業品質, 也能夠拓寬創業空間, 通過創業帶動就業。 創業和就業的改善, 有利於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民生。 同時, 就業擴大, 收入增多, 社會預期穩定, 消費與投資也能跟進, 形成經濟與社會的良性迴圈。

營改增有利於推進創新驅動戰略實施。

創新是社會活力的體現, 也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創新主體, 既有經濟主體, 也包括社會主體。 創新成果有更廣闊的應用舞臺, 能夠通過間接的市場化和產業化造福社會, 將能大大激發社會主體的創新活力。 這是經濟主體創新的源頭活水, 創新驅動也就有了根基。 比減稅更重要的是, 通過營改增對服務業的改革效應, 進一步擴大了各行各業對創新服務的需求。 就此而論, 營改增有利於培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 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潛能, 以社會活力的提高推進創新驅動, 從而為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注入社會動力。

降稅成效實實在在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增長處於平臺轉換期, 大量傳統企業的成本壓力較大,

因而營改增的減稅效果對於改善企業經營環境和盈利水準具有的作用不可估量, 請介紹一下營改增減稅成效的具體收穫?

劉尚希:營改增以改革促減稅, 擴圍、轉型和稅制轉換多管道實現減稅目標, 試點納稅人與原增值稅納稅人全面受益減稅是經濟下行期提振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 總體而言, 減稅的方式有兩大類, 一類是通過政策調整實現減稅, 一類是通過制度改革減稅。 營改增試點改革恰是通過制度改革實現減稅目標, 這不但可以實現短期減稅目標, 同時制度安排相對穩定, 因此還可以穩定納稅人預期, 企業從長計議, 實現企業經營與稅負的最佳平衡。

據統計, 自2012年1月1日起實施的營改增試點改革,

迄今已累計減稅1.61萬億元。 特別是自2016年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以來, 截至2017年6月直接減稅8500多億元。

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降成本來看, 營改增的減稅效應是典型的通過改革降成本, 具有長效性, 其與通過優惠政策的短期降成本結合起來, 可以實現改革效應與政策效應的疊加放大, 成為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五年來, 營改增試點改革1.61萬億元減稅“大禮包”, 對於經營好的企業而言是錦上添花, 對於處於盈虧臨界點的企業而言更是雪中送炭。

有利於減少經濟中的不確定性

中國經濟時報:作為一項重要的稅制優化改革, 營改增不僅具有改革效應和減稅效應, 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經濟中的不確定性,

產生良好的預期效應, 請問其預期效應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尚希:營改增有利於減少經濟中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產生良好的預期效應, 成為改善市場預期的“穩定劑”。

有利於減少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性, 穩定市場預期、增強企業信心和改善宏觀經濟運行在經濟增速放緩時期, 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性和下行風險加大, 此時,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營改增不僅通過減稅效應減輕企業負擔, 增強企業活力, 更為重要的是可以產生一種良好的預期效應——彰顯了政府穩定經濟運行的決心, 使企業對未來經營環境和盈利預期得以改善, 從而提振市場信心, 改善社會預期。

有利於減少產業結構優化中的不確定性, 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新業態融合發展在營改增之前,由於增值稅抵扣鏈條的斷裂和重複徵稅,如果採取專業化協作方式,勢必使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加重,從而增加產業轉型的不確定性和風險。營改增通過完善增值稅抵扣鏈條、消除貨物和服務流通中的重複徵稅,減少了轉型和結構優化中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生產型服務業內化於第二產業內部的情況,有利於實現主輔分離,促使研發、設計、行銷等內部服務環節從主業剝離出來,成為效率更高的創新主體,提升產業能級,實現主業更聚焦、輔業更專業。營改增在加速專業化分工的同時,促進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產業鏈上下游關聯企業的社會化協作和新業態融合發展,進而促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有利於減少企業在生產經營、創新中的不確定性,促進企業優化經營模式、提升創新意願。一是減少企業經營行為不確定性,促進企業規範管理、轉變經營模式;二是減少企業創新中的不確定性,提升企業創新意願。

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新業態融合發展在營改增之前,由於增值稅抵扣鏈條的斷裂和重複徵稅,如果採取專業化協作方式,勢必使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加重,從而增加產業轉型的不確定性和風險。營改增通過完善增值稅抵扣鏈條、消除貨物和服務流通中的重複徵稅,減少了轉型和結構優化中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生產型服務業內化於第二產業內部的情況,有利於實現主輔分離,促使研發、設計、行銷等內部服務環節從主業剝離出來,成為效率更高的創新主體,提升產業能級,實現主業更聚焦、輔業更專業。營改增在加速專業化分工的同時,促進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產業鏈上下游關聯企業的社會化協作和新業態融合發展,進而促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有利於減少企業在生產經營、創新中的不確定性,促進企業優化經營模式、提升創新意願。一是減少企業經營行為不確定性,促進企業規範管理、轉變經營模式;二是減少企業創新中的不確定性,提升企業創新意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