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菜園子,鄉土重口味稀罕菜上桌,敢吃嗎?

車一駛過郊區農村, 一種說不清的成熟神秘氣息, 從打開的車窗撲進來。 路邊快要成熟的玉米, 組成一片片青紗帳, 向我們擁過來,

又飛快退後, 心情立刻飛揚。 那感覺, 仿佛兒時飛奔在鄉村田野, 撒著歡兒的歡樂。

車停, 抬眼, 就看到這古樸又現代的農家院, 高挑的紅燈籠, 上面三個大字:“菜園子”, 瞬間讓我想到《水滸傳》裡的菜園子張青。 恣意攀爬的葫蘆藤蔓, 把院牆、平房、院門牌匾, 走了個遍。 枝葉間, 還隱約可見小小的瓜妞妞。

只門前的一眼, 已經喜歡上了這裡。 何況一進門, 又見到這麼喜慶, 看著就讓人心情舒暢的農村大嫂。

她就是這家農村菜園子的女主人了。 而她這裡, 也是以農村風味為主, 屬於農家院, 農家菜園, 農家特色菜三合一的農家樂飯店了。

農家菜, 自然是最新鮮的。 剛剛從地裡採摘的小嫩方瓜, 茄子, 豆角, 嫩絲瓜, 瓜身上的絨毛還在呢。

農家的菜, 無需顧忌, 水一洗, 就可以任意做了。 在城市超市買的蔬菜, 總有各種的擔心, 所以大家在吃方瓜和絲瓜時, 總習慣把皮削掉。

在農村, 這樣的嫩黃瓜和嫩方瓜, 我們根本不會削皮, 絲瓜直接切片清炒, 特殊的清鮮味道。 這麼大的方瓜, 包餃子, 或者切絲素炒, 水焯涼拌, 都非常地道。 屬於我們農村人獨有的吃法。

農家自己養的土雞下的土雞蛋, 看起來有點髒。

農村的雞, 都是散養, 到處跑, 菜地、水邊、草叢裡, 到處刨食, 找蟲子草籽吃, 有時難免弄髒自己, 加上農家人一忙起來就顧不上及時去撿拾雞蛋, 常常攢一堆才去, 也就被踩髒了。

突然看到這個, 幾個朋友興奮地差點跳起來。 炸螞蚱, 現在可是肥的時候呢。 大家都生在農村, 雖然在城裡混著, 可也是地道的農村娃, 小時候誰沒捉過螞蚱, 燒過螞蚱吃啊!

朋友小林說, 小時候八月十五上午, 他一定要上山捉螞蚱, 在考上學離開農村前, 這習慣雷打不動。

小成奇怪:“為什麼必須這一天去捉?”小林笑:“八月十五團圓節, 晚上可以加道菜啊!”

菜園子裡的稀罕物還真不少,除了螞蚱還有蛹和知了,我們只有三人吃飯,只能商量老闆娘給我們來了個拼盤。

卻忘記了,農村人的實在勁兒,這盤子真是太大了,好大的一盤,我們三個大大過了一次癮。忘了矜持,對著螞蚱頻頻下筷,仿佛又重回了少年時代,面前盤裡的,正是我們去農村莊稼地裡捉來的成果。

泥碗蒸小鹹魚。膠東農村朋友,對這一盤菜不陌生吧?在過去年代,沒有冰箱,春天海裡撈上這些小雜魚(四五月份的青鱗子魚最著名),用鹽醃了,一串串地曬成魚幹。

等著冬天蔬菜稀少的時候,拿出來,撒點蔥花,舀點花生油,有時還會再扔上一點白菜幫子,趕著大鍋貼餅子的時候,用鍋梁子同時放在柴火鍋裡大火蒸起來。鹹魚餅子,正對味,那個好吃,農村娃怕是一輩子都忘不掉了。

小白菜苗做的小豆腐,吃過嗎?農村人愛做小豆腐,小白菜苗,蘿蔔苗,苦菜,蒲公英,基本上逮著什麼新鮮小菜,都能做小豆腐吃。

現在城裡飯店也做小豆腐,但用的直接是豆腐。我們農村做小豆腐,用的是豆麵,那滋味,才叫正宗呢。

小豆腐做好了,老家農村還會剁一碗醃蘿蔔鹹菜末,配點辣子,倒進去攪拌,更是一種特殊的體驗。

泥碗蒸紅鹹菜。可惜這泥碗太新,像農村那種用過幾十年的老泥碗,已經被油鹽浸潤得黑紅發亮,蒸鹹菜,蒸蝦醬、魚醬,都夠味。

作為海邊農村人,魚和貝類,自然也是最拿手。辮子魚,一般紅燒的多。這魚刺硬,沒有小刺,農村俗話講,蒜瓣子肉,結實,好吃。對我這種吃魚怕刺的人,比較合適。

新鮮鳥貝直接水焯熟,蘸著辣根吃,很鮮美刺激。

海邊農村人說法,臭魚爛蝦才需要加各種猛烈的佐料,煎炒烹炸呢。生猛海鮮,能不放佐料就不放,不掩蓋料理本身的清鮮。

農家自做的酥餅,花生油的清香老遠就能聞得到。這頓飯,吃得好滿足。

也許這些飯菜,對真正農村人來說,也真的不算什麼,可對離開農村幾十年,漂在城市各個角落的農村娃來說,這樣一頓飯,無異於精神上的一次故鄉行。是對回不去卻又忘不掉的農村老家的一次朝拜。

農村,農民,農業,關注阿兮隨筆,為您分享農村事,共同探討三農話題。

菜園子裡的稀罕物還真不少,除了螞蚱還有蛹和知了,我們只有三人吃飯,只能商量老闆娘給我們來了個拼盤。

卻忘記了,農村人的實在勁兒,這盤子真是太大了,好大的一盤,我們三個大大過了一次癮。忘了矜持,對著螞蚱頻頻下筷,仿佛又重回了少年時代,面前盤裡的,正是我們去農村莊稼地裡捉來的成果。

泥碗蒸小鹹魚。膠東農村朋友,對這一盤菜不陌生吧?在過去年代,沒有冰箱,春天海裡撈上這些小雜魚(四五月份的青鱗子魚最著名),用鹽醃了,一串串地曬成魚幹。

等著冬天蔬菜稀少的時候,拿出來,撒點蔥花,舀點花生油,有時還會再扔上一點白菜幫子,趕著大鍋貼餅子的時候,用鍋梁子同時放在柴火鍋裡大火蒸起來。鹹魚餅子,正對味,那個好吃,農村娃怕是一輩子都忘不掉了。

小白菜苗做的小豆腐,吃過嗎?農村人愛做小豆腐,小白菜苗,蘿蔔苗,苦菜,蒲公英,基本上逮著什麼新鮮小菜,都能做小豆腐吃。

現在城裡飯店也做小豆腐,但用的直接是豆腐。我們農村做小豆腐,用的是豆麵,那滋味,才叫正宗呢。

小豆腐做好了,老家農村還會剁一碗醃蘿蔔鹹菜末,配點辣子,倒進去攪拌,更是一種特殊的體驗。

泥碗蒸紅鹹菜。可惜這泥碗太新,像農村那種用過幾十年的老泥碗,已經被油鹽浸潤得黑紅發亮,蒸鹹菜,蒸蝦醬、魚醬,都夠味。

作為海邊農村人,魚和貝類,自然也是最拿手。辮子魚,一般紅燒的多。這魚刺硬,沒有小刺,農村俗話講,蒜瓣子肉,結實,好吃。對我這種吃魚怕刺的人,比較合適。

新鮮鳥貝直接水焯熟,蘸著辣根吃,很鮮美刺激。

海邊農村人說法,臭魚爛蝦才需要加各種猛烈的佐料,煎炒烹炸呢。生猛海鮮,能不放佐料就不放,不掩蓋料理本身的清鮮。

農家自做的酥餅,花生油的清香老遠就能聞得到。這頓飯,吃得好滿足。

也許這些飯菜,對真正農村人來說,也真的不算什麼,可對離開農村幾十年,漂在城市各個角落的農村娃來說,這樣一頓飯,無異於精神上的一次故鄉行。是對回不去卻又忘不掉的農村老家的一次朝拜。

農村,農民,農業,關注阿兮隨筆,為您分享農村事,共同探討三農話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