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新疆人文地理丨追尋軍墾新城的歷史記憶——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

點擊上方藍字“新疆人文地理”可以訂閱!

開啟兵團屯墾戍邊的豐碑

塔克拉瑪幹, 這是一個令人敬畏的名字。 人們習慣於稱之為“死亡之海”。 而就在這裡, 三五九旅官兵及其傳人們, 憑藉著南泥灣精神的鞭策與激勵, 將亙古荒原變為美麗的良田和家園, 再逐步發展了一座座星羅棋佈的城鎮, 堪稱人間奇跡, 偉大壯舉。

2004年1月19日, 這是兵團第一師人永遠難忘的日子!三五九旅的傳人們經過三代人的努力,

終於在塔克拉瑪幹的西北邊緣建成了新城阿拉爾。 兵團一師人從此有了自己的城市。

城市, 通常被看做是文明進步的象徵。 有了自己的城市, 如同有了自己的家一樣, 人們開始陸續向這裡彙聚。 萬人小鎮很快發展成為數萬人的小城。 阿拉爾, 這個人們曾經陌生的地方, 從此活躍在世人的眼前。

到過阿拉爾的人, 總會驚歎這裡一年年日新月異的變化。 無論是寬闊筆直的街道不斷地延伸與拓展, 還是綠地花圃的規模不斷地擴大與美化。 走進阿拉爾, 儼然進入塞外江南, 處處生機盎然, 綠色遍地, 怎麼也不會讓人想到, 在這座城市的十公里以外, 就是舉世聞名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

在新城裡, 除了對生態的驚歎之外, 相對濃厚的軍墾文化氛圍和街道兩邊林立的新建高樓, 同樣令人矚目。

追尋這個軍墾新城的歷史記憶, 人們不難找到外觀造型別致的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 那就是在城市中心屯墾文化廣場上, 一座酷似金字塔狀的獨特建築。

當地市民們說, 它更像巍巍昆侖拔地而起, 象徵著中華文化和兵團屯墾戍邊事業根深蒂固, 豐碑永存。 它又像種子發芽破土而出, 寓意三五九旅部隊如同革命的種子, 播撒在塔克拉瑪幹的亙古荒原上, 以頑強的生命力在這裡生根發芽, 開花結果。

紀念模範的三五九旅

入夜時分, 圓月升起, 銀盤高掛。 這座頗似高山的建築輝映其間, 猶似進入“明月出天山”的佳境。

時光回溯到71年前的2月5日大年初一晚, 當時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師生們, 將一台精心編排的歌劇呈獻給了在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的三五九旅官兵們。 這台歌劇的主題歌曲叫《南泥灣》。 歌詞中這樣唱到:三五九旅是模範, 咱們走上前, 鮮花送模範!

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正是為了紀念模範的三五九旅光輝歷史而建設。 它於2009年9月26日建成。 開館以來, 已接待各界遊客190余萬人次, 年均接待人數在30萬人次以上。 紀念館很快受到了疆內外遊客的青睞, 成為我國西北地方目前最大的紅色歷史觀光地之一。

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占地面積3.5萬平方米, 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陳列面積0.7萬平方米,目前尚屬我國西北地方最大的革命類紀念館,也是我國西部邊遠地區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基地、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和中國屯墾戍邊歷史與文化展示基地。

2006年7月8日,紀念館在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的支援下開始建設,於2009年9月26日建成開館。

紀念館坐落在阿拉爾市的城市中軸線上,是屯墾文化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北接三五九大道金融玉石一條街,南鄰市政大樓,東有塔里木大學,西連阿拉爾市迎賓大酒店和上海風情街。周邊交通便捷,主門有軍墾大道,左側是金銀川路,右側為幸福路,後方則是市府門前的勝利大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加之獨具風格的外觀設計,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

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展陳分為三大部分九個展區:一是悠久的新疆屯墾戍邊史,二是光榮的三五九旅革命史,三是兵團艱苦創業建設發展史。九個展區分別是:西域屯墾,源遠流長;英雄部隊,功勳卓著;艱苦創業,屯墾荒原;五湖四海,投身兵團;建設大軍,鑄就輝煌;中流砥柱,銅牆鐵壁;建設城市,勾畫家園;構建和諧,奔向小康;援疆建設,引領發展。

該館先後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授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基地、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屯墾戍邊教育基地,是國家第二批紅色經典景區,被評為國家級4A景區、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阿克蘇地區國防教育基地,並被自治區確定為217國道旅遊線重點景區之一。紅會館將努力建成國家級5A級景區、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三五九旅精神研究基地、中國屯墾文化及中華文化南疆研究傳承基地等。

感受紅色歷史觀光地

當沿著一條形同穿越時空的古西域屯墾文化長廊,走進這座紀念館內的時候;當你進入序廳,感受到第一眼躍入眼簾的巨大浮雕帶來的衝擊力的時候,也許這只能是對這個紀念館極少的一點感悟。那125名從三五九旅歷史上走出的將帥人物展示牆;那英雄的部隊浴血奮戰從湘贛一路走來再進入天山南北屯墾戍邊;那從原始住房地窩子,到土坯房、磚房,再到樓房、別墅的軍墾人住房變遷復原場景;那將軍扶犁兵拉纖墾荒大生產,以及“坎土曼甩出千方土,柳條筐擔出萬頃田”、“上班一擔肥,下班一擔草”艱苦創業的英雄氣概,著實令人沉思且肅然起敬!再進入城鎮建設展區,宏大的城市展示沙盤和堪稱目前新疆最大的多媒體展示屏,我們怎能不被“荒原變家園,家園變城市”的英雄壯舉,和頑強拼搏、忠誠履職、團結共建、爭創一流的精神所感動呢?

收回視覺,把眼光投向“五湖四海兵團人”展區吧!這裡的第一代老軍墾,他們是從戰場上的英雄到屯墾中的勞模;第二代軍墾人,他們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為了“建設邊疆,屯墾戍邊”的共同目標走在了一起;第三代、第四代多數是老軍墾的子女和內地廣大自願投身邊疆的青年農民和學生。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一張張燦爛的笑臉,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書寫和展示的則是永遠的三五九旅精神!

如果說大地收穫了萬物的成長的話,那麼,城市這棵大樹則是收穫了紀念館這顆又好又甜的果實。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這座已命名為國家紅色經典景區的獨特人文精神洗禮的神聖殿堂,它蘊涵的是中國屯墾人不屈的脊樑,講述的是新時期邊疆人的愛國情懷,傳播的是中華文化的強勁之聲。它見證著歷史,同樣也展望著未來!

連結:

阿拉爾,蒙古語綠色島嶼之義。1949年底,王震將軍率領由南泥灣大生產時著名的八路軍一二O師三五九旅,改編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步兵第五師來到阿克蘇。此後,部隊就地墾荒生產,自己動手解決軍需。1953年6月,成立了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一師。先後在沙井子、烏什縣英阿瓦提、溫宿縣玉爾袞、溫宿縣荒地和阿拉爾屯墾並建設城鎮。2004年1月19日,阿拉爾市正式掛牌成立。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使這座新城很快成為南疆的屯墾中心和交通樞紐之一。南疆唯一的綜合大學塔里木大學就在這裡。

—本文選自《新疆人文地理》2015年2月—

撰文/任新農 攝影/孟凡偉

編 輯:大 桐

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陳列面積0.7萬平方米,目前尚屬我國西北地方最大的革命類紀念館,也是我國西部邊遠地區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基地、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和中國屯墾戍邊歷史與文化展示基地。

2006年7月8日,紀念館在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的支援下開始建設,於2009年9月26日建成開館。

紀念館坐落在阿拉爾市的城市中軸線上,是屯墾文化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北接三五九大道金融玉石一條街,南鄰市政大樓,東有塔里木大學,西連阿拉爾市迎賓大酒店和上海風情街。周邊交通便捷,主門有軍墾大道,左側是金銀川路,右側為幸福路,後方則是市府門前的勝利大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加之獨具風格的外觀設計,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

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展陳分為三大部分九個展區:一是悠久的新疆屯墾戍邊史,二是光榮的三五九旅革命史,三是兵團艱苦創業建設發展史。九個展區分別是:西域屯墾,源遠流長;英雄部隊,功勳卓著;艱苦創業,屯墾荒原;五湖四海,投身兵團;建設大軍,鑄就輝煌;中流砥柱,銅牆鐵壁;建設城市,勾畫家園;構建和諧,奔向小康;援疆建設,引領發展。

該館先後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授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基地、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屯墾戍邊教育基地,是國家第二批紅色經典景區,被評為國家級4A景區、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阿克蘇地區國防教育基地,並被自治區確定為217國道旅遊線重點景區之一。紅會館將努力建成國家級5A級景區、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三五九旅精神研究基地、中國屯墾文化及中華文化南疆研究傳承基地等。

感受紅色歷史觀光地

當沿著一條形同穿越時空的古西域屯墾文化長廊,走進這座紀念館內的時候;當你進入序廳,感受到第一眼躍入眼簾的巨大浮雕帶來的衝擊力的時候,也許這只能是對這個紀念館極少的一點感悟。那125名從三五九旅歷史上走出的將帥人物展示牆;那英雄的部隊浴血奮戰從湘贛一路走來再進入天山南北屯墾戍邊;那從原始住房地窩子,到土坯房、磚房,再到樓房、別墅的軍墾人住房變遷復原場景;那將軍扶犁兵拉纖墾荒大生產,以及“坎土曼甩出千方土,柳條筐擔出萬頃田”、“上班一擔肥,下班一擔草”艱苦創業的英雄氣概,著實令人沉思且肅然起敬!再進入城鎮建設展區,宏大的城市展示沙盤和堪稱目前新疆最大的多媒體展示屏,我們怎能不被“荒原變家園,家園變城市”的英雄壯舉,和頑強拼搏、忠誠履職、團結共建、爭創一流的精神所感動呢?

收回視覺,把眼光投向“五湖四海兵團人”展區吧!這裡的第一代老軍墾,他們是從戰場上的英雄到屯墾中的勞模;第二代軍墾人,他們雖然來自五湖四海,但為了“建設邊疆,屯墾戍邊”的共同目標走在了一起;第三代、第四代多數是老軍墾的子女和內地廣大自願投身邊疆的青年農民和學生。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一張張燦爛的笑臉,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書寫和展示的則是永遠的三五九旅精神!

如果說大地收穫了萬物的成長的話,那麼,城市這棵大樹則是收穫了紀念館這顆又好又甜的果實。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這座已命名為國家紅色經典景區的獨特人文精神洗禮的神聖殿堂,它蘊涵的是中國屯墾人不屈的脊樑,講述的是新時期邊疆人的愛國情懷,傳播的是中華文化的強勁之聲。它見證著歷史,同樣也展望著未來!

連結:

阿拉爾,蒙古語綠色島嶼之義。1949年底,王震將軍率領由南泥灣大生產時著名的八路軍一二O師三五九旅,改編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步兵第五師來到阿克蘇。此後,部隊就地墾荒生產,自己動手解決軍需。1953年6月,成立了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一師。先後在沙井子、烏什縣英阿瓦提、溫宿縣玉爾袞、溫宿縣荒地和阿拉爾屯墾並建設城鎮。2004年1月19日,阿拉爾市正式掛牌成立。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使這座新城很快成為南疆的屯墾中心和交通樞紐之一。南疆唯一的綜合大學塔里木大學就在這裡。

—本文選自《新疆人文地理》2015年2月—

撰文/任新農 攝影/孟凡偉

編 輯:大 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