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安龍鎮:碧水青山也出富貴,樂天安命最易百歲

安龍鎮地處成都平原西陲, 世界文化遺產地──都江堰市南端, 被稱為都江堰最偏遠的小鎮, 與崇州緊鄰, 離崇州境內街子古鎮只有不到8公里路程。 鎮內土地肥沃, 物產豐饒, 交通便捷, 地勢平坦, 阡陌縱橫。

安龍鎮自古氣候溫和, 風調雨順, 夏無酷暑, 冬無嚴寒, 因而造就了聞名川西的花木之鄉、四川最大面積的海棠種植基地, 同時, 這裡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川派盆景傳承基地, 四川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盆景藝術之鄉……

近仙山而不問道, 輕過往而只重今

都江堰作為一個旅遊大市, 境內人文歷史資源繁盛:水利工程都江堰聞名中外、道教仙境青城山引人嚮往......

而安龍鎮, 作為都江堰最偏遠的小鎮, 並沒有沾歷史多大的光, 反而是2001年才撤鄉設鎮, “官”升一級。

但這並不表示這個小鎮沒有歷史,從考古發現劉家營漢墓群和銅池村漢墓群、唐代高碑堡窯址來看,

早在漢代, 安龍鎮就是人們集中生活和生產的地方, 到唐朝, 安龍鎮甚至還有專門燒制陶器的窯洞。

也許是因為與整個都江堰出土的文物相比不值一提, 所以安龍對這些歷史的饋贈並不在意, 他們關心的只有當下。 也正因如此, 哪怕安龍離鼎鼎大名的青城山只有十公里, 也絲毫不見這座道教名山對安龍的影響。

鎮民的品格:質樸大愛, 心懷

雖不問道, 卻問蒼生, 安龍鎮傳承質樸的民風和人文情懷。

安龍鎮的居民, 明大義講大愛, 有大情懷。

5·12大地震時, 都江堰作為和汶川相同等級的受災重區, 房屋倒塌, 死傷無數, 而安龍鎮由於地處都江堰最偏遠的地區, 受災程度相對較輕。 但是, 政府物資仍然源源不斷地運送過來。

面對免費的物資, 安龍人表現出了他們的品格:每家每戶僅拿自己所需, 剩餘物資主動要求運往重災區, 甚至有貨車的家庭還主動幫忙運輸物資。

北緯30°上的長壽秘密

北緯30°多奇觀: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區、那不勒斯死亡穀、湖北神農架……駭人聽聞, 又引人入勝。 但並不是所有的北緯30°都讓人心驚, 在這一緯度上的安龍, 帶給人的則是安心和嚮往, 因為這裡是出了名的長壽鎮。

在這個人口僅2.4萬的小鎮上, 百歲以上的老人有9位, 80歲以上的老人有748位。 最重要的是, 這些老人不止長壽, 身體還倍兒棒!

看這些百歲老人, 眼神清亮, 思路清晰, 外強中乾一身虛的耍哥只能默默羡慕嫉妒恨。

這樣一個小鎮, 為什麼這麼多人長壽?也想長命百歲的耍哥, 誓要把秘方挖出來!

秘方一:心態平和, 不生悶氣

長壽老人之所以長壽, 與老人們的平和心態分不開。 無論是116歲的羅齊氏, 還是其他百歲老人,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凡事看得開,不愛參與紛爭,不生悶氣,不會自己為難自己。

秘方二:勤勞肯幹,樸實為善

安龍鎮自古就是農耕傳承,鎮上的百歲老人大都是農民出身,勤勞、質樸,農活忙不完。拿106歲的芶華安老爺子來說,根本閒不住,隔三差五就會下地除草、澆灌蔬菜,正是因為不停地勞作和鍛煉,百歲之齡,依然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

秘方三:悠閒生活,巴適無壓力

整個四川盆地的生活節奏都比外面慢一大截,這個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在安龍,這樣的悠閒舒適更加明顯。

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後,幹點農活,和鄉親四鄰擺會兒龍門陣;吃過午飯,喝茶的喝茶,午休的午休,打牌的打牌,還不耽誤聊天兒;過了晚飯時間,散會兒步歇會兒涼,東家長西家短,這日子沒法更安逸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啥也不操心,能不健康長壽嗎?

秘方四:盆景小鎮,生態最優

安龍人之所有長壽,最重要的就是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

安龍鎮距離青城山只有十公里距離,降水多、濕度高,空氣好,居於此地,讓人身心愉悅。

再加上,安龍鎮自古就是盆景小鎮,和現代工業型城鎮不一樣,它的主產業是園林、盆景,因此鎮中綠化率很高,四處都是樹木,負氧離子含量高,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不易生病,健康長壽。

蜀中園藝聚靈處,川派盆景發祥地

作為一個盆景古鎮,安龍人自古崇尚園藝。

從考古發掘的漢代古墓和殘存古跡考證可知,安龍是川派盆景的發祥地。在清乾隆年間,安龍鎮就建有“付家土城”、“胡家花園”、“向家花園”等園藝場。盆景和園藝,是安龍最重要的關鍵字。

四川多名山大川,山勢雄、秀、奇、險,山中還多古木、奇石,這些都是盆景造型的範本。安龍鎮盆景,借鑒了蜀中山水的特色,以金彈子、海棠、梅花、紫薇、紫荊、羅漢松、銀杏、偃柏等樹種為主,以規則式和自然式兩種手法打造出川派盆景的特色。

2011年,川派盆景製作技藝以其自成一體的藝術魅力和獨特的製作技藝體系,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安龍鎮作為川派盆景的發源地之一,通過代代相繼的保護傳承,保留下不少川派盆景技藝和精品。

安龍鎮豐富的盆景資源不僅是一個龐大的藝術寶庫,更是一筆不可被外界複製的生態財富。這裡的各種花木、盆景、樁頭近2萬畝,幾乎占全鎮耕地面積70%,其中盆景樁頭3500畝,在地產值高達15億,成為安龍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盆景發展了當地經濟,改善了居民生活。經過多年的耕耘,原先封閉的鄉村院牆被改造成通透式園林盆景景觀,1.8公里的小鎮主路成為一條美輪美奐的盆景路,讓無數路人駐足欣賞,也讓無數遊客慕名而來。

四川省花為啥不用這位花中貴妃?

安龍鎮是聞名海外的花木之鄉,有著數百年的海棠花種植歷史,上可追溯至唐朝,當地還有楊貴妃沉醉于這裡的海棠花,踟躕忘歸的傳說,因此安龍鎮也將海棠花稱為“花中貴妃”。

安龍人將海棠同川派盆景藝術高度融合,精心製作成上百年的川派傳統古彎、古樁,並用海棠、紫薇等植株製作成鳥獸、亭塔、漢字等造型,同散落的川西民居院落相映成趣,打造出“中國海棠藝術第一村”。

鎮上有占地1000畝的海棠公園,是全國最大的海棠花基地。其核心區位于泊江社區胡家灣,區內的各農戶院落、景點、節點都獨立設計,集中成片海棠200余畝,成片海棠彙聚成一片花的海洋,吸引遊人無數。

沒有重工業,但有輕農旅

安龍沒有大型的工業基地。當地老人告訴我們,曾經有建設大型工業園的機會擺在眼前,但安龍人集體抗議,為了維護碧水青山,甘願放棄眼前觸手可及的經濟利益。

發展經濟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

為了更好的以農帶旅,以旅促農,勤勞聰慧的安龍人深度挖掘盆景和花卉資源,積極主動去適應市場,創新的調整發展思路。

賞花基地涵蓋了以盆景、樁頭為代表的卉景社區、東風社區;以海棠、紫薇為代表的泊江社區;以古樹名木為代表的玉蘭社區,風情濃郁、生態優美。

鎮上還將擬建海棠觀光園、海棠博覽館、川派盆景精品博覽園,親子樂園、櫻花園、攝影基地、音樂藝術廣場等互動體驗項目,建成後將年吸引遊客上百萬人,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自今年春節到4月初,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安龍鎮鄉村旅遊累計接待遊客已達120多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500萬餘元,其中各類盆景、花卉苗木銷售1000萬餘元。

看一個小鎮是否可持續健康發展,就看鎮上居民的生活方式、幸福感,以及鎮的產業形態。安龍鎮上的居民樂天知命,傳承了祖輩留下的手藝,憑藉自身獨有的生態環境、地理優勢,打造出自身的特色產業與品牌。

今天的安龍鎮,保留了碧水青山,也坐擁了金山銀山。鎮上環境優美,村村道路相連,人民生活舒適安逸,健康長壽。這樣的小鎮,才是中國人真正嚮往的樂居之地。

———— END ————

慢生活,輕旅遊,我們專做成都周邊遊

關注我們,帶來最新最熱最全的熱門資訊。第一時間奉上。

還是其他百歲老人,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凡事看得開,不愛參與紛爭,不生悶氣,不會自己為難自己。

秘方二:勤勞肯幹,樸實為善

安龍鎮自古就是農耕傳承,鎮上的百歲老人大都是農民出身,勤勞、質樸,農活忙不完。拿106歲的芶華安老爺子來說,根本閒不住,隔三差五就會下地除草、澆灌蔬菜,正是因為不停地勞作和鍛煉,百歲之齡,依然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

秘方三:悠閒生活,巴適無壓力

整個四川盆地的生活節奏都比外面慢一大截,這個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在安龍,這樣的悠閒舒適更加明顯。

每天早上睡到自然醒後,幹點農活,和鄉親四鄰擺會兒龍門陣;吃過午飯,喝茶的喝茶,午休的午休,打牌的打牌,還不耽誤聊天兒;過了晚飯時間,散會兒步歇會兒涼,東家長西家短,這日子沒法更安逸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啥也不操心,能不健康長壽嗎?

秘方四:盆景小鎮,生態最優

安龍人之所有長壽,最重要的就是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

安龍鎮距離青城山只有十公里距離,降水多、濕度高,空氣好,居於此地,讓人身心愉悅。

再加上,安龍鎮自古就是盆景小鎮,和現代工業型城鎮不一樣,它的主產業是園林、盆景,因此鎮中綠化率很高,四處都是樹木,負氧離子含量高,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不易生病,健康長壽。

蜀中園藝聚靈處,川派盆景發祥地

作為一個盆景古鎮,安龍人自古崇尚園藝。

從考古發掘的漢代古墓和殘存古跡考證可知,安龍是川派盆景的發祥地。在清乾隆年間,安龍鎮就建有“付家土城”、“胡家花園”、“向家花園”等園藝場。盆景和園藝,是安龍最重要的關鍵字。

四川多名山大川,山勢雄、秀、奇、險,山中還多古木、奇石,這些都是盆景造型的範本。安龍鎮盆景,借鑒了蜀中山水的特色,以金彈子、海棠、梅花、紫薇、紫荊、羅漢松、銀杏、偃柏等樹種為主,以規則式和自然式兩種手法打造出川派盆景的特色。

2011年,川派盆景製作技藝以其自成一體的藝術魅力和獨特的製作技藝體系,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安龍鎮作為川派盆景的發源地之一,通過代代相繼的保護傳承,保留下不少川派盆景技藝和精品。

安龍鎮豐富的盆景資源不僅是一個龐大的藝術寶庫,更是一筆不可被外界複製的生態財富。這裡的各種花木、盆景、樁頭近2萬畝,幾乎占全鎮耕地面積70%,其中盆景樁頭3500畝,在地產值高達15億,成為安龍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盆景發展了當地經濟,改善了居民生活。經過多年的耕耘,原先封閉的鄉村院牆被改造成通透式園林盆景景觀,1.8公里的小鎮主路成為一條美輪美奐的盆景路,讓無數路人駐足欣賞,也讓無數遊客慕名而來。

四川省花為啥不用這位花中貴妃?

安龍鎮是聞名海外的花木之鄉,有著數百年的海棠花種植歷史,上可追溯至唐朝,當地還有楊貴妃沉醉于這裡的海棠花,踟躕忘歸的傳說,因此安龍鎮也將海棠花稱為“花中貴妃”。

安龍人將海棠同川派盆景藝術高度融合,精心製作成上百年的川派傳統古彎、古樁,並用海棠、紫薇等植株製作成鳥獸、亭塔、漢字等造型,同散落的川西民居院落相映成趣,打造出“中國海棠藝術第一村”。

鎮上有占地1000畝的海棠公園,是全國最大的海棠花基地。其核心區位于泊江社區胡家灣,區內的各農戶院落、景點、節點都獨立設計,集中成片海棠200余畝,成片海棠彙聚成一片花的海洋,吸引遊人無數。

沒有重工業,但有輕農旅

安龍沒有大型的工業基地。當地老人告訴我們,曾經有建設大型工業園的機會擺在眼前,但安龍人集體抗議,為了維護碧水青山,甘願放棄眼前觸手可及的經濟利益。

發展經濟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

為了更好的以農帶旅,以旅促農,勤勞聰慧的安龍人深度挖掘盆景和花卉資源,積極主動去適應市場,創新的調整發展思路。

賞花基地涵蓋了以盆景、樁頭為代表的卉景社區、東風社區;以海棠、紫薇為代表的泊江社區;以古樹名木為代表的玉蘭社區,風情濃郁、生態優美。

鎮上還將擬建海棠觀光園、海棠博覽館、川派盆景精品博覽園,親子樂園、櫻花園、攝影基地、音樂藝術廣場等互動體驗項目,建成後將年吸引遊客上百萬人,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自今年春節到4月初,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安龍鎮鄉村旅遊累計接待遊客已達120多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500萬餘元,其中各類盆景、花卉苗木銷售1000萬餘元。

看一個小鎮是否可持續健康發展,就看鎮上居民的生活方式、幸福感,以及鎮的產業形態。安龍鎮上的居民樂天知命,傳承了祖輩留下的手藝,憑藉自身獨有的生態環境、地理優勢,打造出自身的特色產業與品牌。

今天的安龍鎮,保留了碧水青山,也坐擁了金山銀山。鎮上環境優美,村村道路相連,人民生活舒適安逸,健康長壽。這樣的小鎮,才是中國人真正嚮往的樂居之地。

———— END ————

慢生活,輕旅遊,我們專做成都周邊遊

關注我們,帶來最新最熱最全的熱門資訊。第一時間奉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