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區縣負責人訪談錄⑫訪石柱縣委書記蹇澤西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 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近日, 石柱縣委書記蹇澤西在接受重慶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該縣將堅持規劃引領、改革驅動、區域聯動, 堅決打贏深度貧困鄉鎮脫貧攻堅戰。

重慶日報: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 石柱舉全縣之力推動脫貧攻堅工作, 請問, 當前取得了哪些階段性進展?

蹇澤西:石柱共有貧困村85個、建檔立卡貧困對象1.6630萬戶6.0612萬人。 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 我縣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條件, 大力發展“4+X”特色產業, 探索推行股權、基金、信貸、旅遊4種資產收益扶貧模式,

先後實現65個貧困村、5.03萬貧困人口脫貧, 貧困發生率由15.7%降為2.6%。

重慶日報:全市深化脫貧攻堅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深度貧困鄉鎮脫貧攻堅工作會議, 對全市深化脫貧攻堅工作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 對此, 石柱是如何貫徹落實的呢?

蹇澤西:我縣堅持規劃引領、改革驅動、區域聯動, 守住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 堅決打贏深度貧困鄉鎮脫貧攻堅戰。

一是深度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生態條件。 針對基礎設施薄弱、住房不安全、農村環境髒亂差等問題, 全縣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力度, 加快落實交通、電力通訊、農村環境整治等專項扶貧方案, 全面提升路、水、電等基礎設施, 切實改善深度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二是深度調整產業結構。 針對扶貧產業“小散弱”問題, 全縣因地制宜、因勢利導, 堅持市場導向、立足資源稟賦、結合群眾意願, 大力發展以民宿旅遊、有機農業、中藥材等為重點的康養產業, 加快發展有機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村電商, 進一步擴大資產收益扶貧模式覆蓋面, 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讓貧困群眾在產業鏈上增收受益。

三是深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針對利益聯結長效機制不健全問題, 全縣積極探索“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 優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生產組織方式, 充分激發貧困群眾發展內生動力,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規模, 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生態增值。

四是深度落實各項扶貧惠民政策。 針對因病等致貧占比高的問題, 全縣加快落實健康、教育等專項扶貧方案;針對“兩無”人員致富難問題, 加快完善托底政策;針對外出務工人員大多技能差問題, 加大先培訓、再就業力度。

重慶日報:中益鄉是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 石柱將如何打贏深度貧困鄉鎮的脫貧攻堅戰?

蹇澤西:圍繞到2020年把中益鄉建設成為“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可持續綠色發展小康鎮總體目標, 我們已組織24個部門單位100余名幹部, 組建7個調研組深入中益鄉開展為期半個月的逐村逐組逐戶走訪和蹲點調研, 摸清情況、找准問題、解剖麻雀。 同時, 聘請3家專業公司, 結合實地調研情況, 科學編制規劃, 精准策劃專案,

初步完成1個鄉規劃、24個專項規劃和7個村方案, 提前推進專案前期工作, 力爭規劃專案在2018年底投用, 確保中益鄉同全縣一道如期脫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