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醫生說」不舒服和患病之間怎樣辨別?

因為發燒、失眠、頭暈、胸悶、便秘來看病的患者是最多的, 大家最常問的一個問題就是, “大夫, 您看我睡不著覺是什麼病, 怎麼治啊?”這就是一個混淆“不舒服”和“疾病”的例子。

提到的不舒服, 醫生們一般叫做“症狀”, 如發燒、失眠、頭暈、胸悶、便秘, 背後既有疾病在作祟, 也可能和我們所處的環境有關。 對於症狀, 醫生的處理也是一分為二的。 第一, 對於不太影響正常生活的症狀, 更傾向於繼續觀察, 一方面, 無論是疾病自愈還是並非疾病導致的不舒服, 症狀可能會自行消退;另一方面, 如果真是身體不適, 隨著時間的推移, 症狀可能會持續並變得更有指向性, 這對於疾病的診斷是有利的。

相對而言, 疾病就更為我們熟知了, 而且疾病是能預防和治療的, 比如研究相對透徹的冠心病。

我們知道這個病是因為什麼得的,

所以可以篩選出“危險因素”

(比如吸煙、高脂血症、糖尿病),

針對還未發病的公眾進行“一級預防”, 比如控制血壓, 優化飲食結構, 避免超重, 防治高脂血症, 戒煙, 控制糖尿病, 避免長期精神緊張, 過分激動,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定期複查相關指標, 預防冠心病的發生。

其次, 我們知道這個病的機制

對於已經得了冠心病的患者來說, 應進行“二級預防”, 在患者充分學習和瞭解冠心病相關知識的基礎上, 加用口服藥, 抗血小板聚集, 穩定冠狀動脈的斑塊, 改善心肌纖維的結構紊亂等治療, 來改善心功能, 預防冠心病的進展和致命併發症的發生。 醫生有可靠的資料支援, 如果出現嚴重的情況, 如心梗、惡性心律失常後, 怎麼才能延長生存期, 提高生活品質, 怎樣的治療是無效的, 才能有的放矢,

做出正確的決策。

所以正確區分“不舒服”和“疾病”, 下次看門診, 在同樣極為有限的時間裡, 就能和有經驗的病人一樣, 提出一個讓醫生從專業知識的角度而不是常識糾錯的態度來回答的問題了。

作者:綜合科 封磊 醫師

發表自:健康報

把手指按到下麵的指紋上, 識別圖中二維碼, 點關注後, 免費訂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微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