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校園貸禁令下學生仍可在分期樂、趣店獲得貸款

9月16日, 一名學生在分期樂APP註冊樂卡時, 登記了自己的學歷水準和在校情況。 “緊急連絡人”一項中還出現同學和室友的選項。

9月13日, 在校生小王在愛又米借到的100元到賬。

在校大學生張麗從趣店借的100元到賬。

張麗在愛又米註冊時, 填寫了本科未畢業和學校、入學時間之後,

還要驗證學信網資訊。

9月16日, 大四學生張麗以手機號註冊了分期樂帳號, 該APP的“樂卡”一欄顯示只要開通該服務, 就可以獲得日利率0.049%的借款。

舒同告訴新京報記者, 點擊“開通樂卡”後, 分期樂APP跳出了“我是學生”和“我已畢業”兩個選項, 選擇“我是學生”後, 需要填寫姓名和身份證號、學校和學歷資訊、緊急連絡人資訊以及個人銀行卡號。 最後經過刷臉認證, 獲得了貸款額度8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 在舒同獲得貸款的過程中, 明確選擇了“我是學生”這一選項, 並在最後成功獲得了借貸額度。

據瞭解, 分期樂曾獲得京東戰略投資, 其官方網站介紹, 分期樂是“受年輕人歡迎的潮流時尚分期商城”。 安卓平臺安裝頁面顯示, 分期樂APP在安卓機上的安裝次數已超過447萬。

記者發現, 9月13日, 分期樂APP進行了認證更新, 將“開通樂卡”之後的選項更改為“我已工作”和“我未工作”。 9月16日, 大四學生張麗在申請時選擇了“我未工作”, 在填寫本人資訊時有“學歷水準”的選擇, 其選擇了“本科在讀”, 並按要求填寫所在學校和入學時間, 隨後的“緊急連絡人”資料中, 除直系親屬父親、母親, 還有“叔伯姑姨”可供選擇, 而“重要朋友”一項, 可選擇“室友”、“同班同學”、“男/女朋友”。 該資料填寫頁面中, 可以“選擇連絡人”從手機通訊錄中一鍵導入。

在完成一系列申請後, 張麗從分期樂獲得12000元的額度。 從申請到獲得12000元的額度, 張麗僅花了11分鐘。 而在樂分期現金借款“借的到”中推薦使用樂卡借款, 可借額度為6000元,

單筆可借100元-2000元, 日利率為0.049%, 隨借隨還, 最長可分期36個月, 並顯示“小額借款, 3秒到賬”。

同時, 在借款頁面中, 還推薦了其他借款軟體, 最高可借1萬元到5萬元不等。 在最終借款時, 需要掃描身份證, 完成實名認證即可到賬。

大二學生小傑則在另一家網路分期平臺愛又米上獲得了借款額度。

9月13日, 大二在校生小傑註冊了愛又米平臺帳號。 他在填寫了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和連絡人等基本資料後, 獲得了3000元的借款額度。 小傑向新京報記者表示, 在資料填寫過程中, 愛又米平臺提示, 如果填寫了銀行卡和手持身份證照片並驗證學信網曾獲得包括螞蟻金服等多家公司投資, 在校園貸監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 是轉型較早的校園貸平臺。 2016年7月,“趣分期”升級為趣店集團,2016年9月趣店集團宣佈已暫停校園地推業務,專注于消費金融業務。目前其簡介為“國內面向年輕人提供分期消費的金融服務平臺。”

也有主打年輕人群的網路貸款平臺已經關閉了大學生的借貸之門。

9月13日,大二學生小娟在一家平臺申請借款,經過身份認證、手機認證、綁定銀行卡等流程後,小娟被告知“資料不符合我們的要求”,認證失敗。小娟向客服詢問為何認證失敗,客服回答稱小娟沒有達到審核標準,“可以去我司的另一小額信貸平臺嘗試,條件是年滿18周歲並參加了工作,在校生無法申請。”

“2009年左右,銀行關閉了給學生提供信貸服務的"正門",但學生信貸的需求仍然存在,市場規律下各類校園貸的"側門"才向學生打開。最近一年,教育部發了許多次檔,直至今年6月,政策定調關閉了非銀行機構校園貸這一"側門"。但目前距離銀行校園信貸服務的"正門"充分打開還需要較長時間,所以在大量的需求下,不少信貸平臺以迂回的方式繼續為大學生提供貸款並不奇怪。”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石鵬峰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一些網貸平臺不核實大學生身份就發放貸款的行為,可能涉及該貸款機構沒有盡到KYC告訴新京報記者,當時正好在學校裡看到有各種小廣告,想著就試一下,寫的利息也不高可以分期還,覺得自己可以還得起。但後來才發現還有各種管理費。

高峰慢慢發現自己還不上,就又借其他的平臺,拆東牆補西牆,以貸還貸,父母給的生活費大部分也用來還帳。就這樣,高峰半年內從38家網貸機構借款,欠帳金額也從最開始的7千多到了現在的5.2萬。

從八月份開始,無法補上大窟窿的高峰開始收到許多催收資訊,“整天提心吊膽,怕他們聯繫老師和家長。通過這段經歷,我意識到不管有什麼要記得和家人商量,尤其是不能碰網貸,之前還在想那些新聞上的人多傻多可笑,真的發生到自己身上才發現,一步錯,步步錯。”

高峰的38家網貸,都屬於小額借款,最多的一筆4000元,最少的一筆僅300元。為了以貸養貸,有時候他一個月會連續申請十家。而這些借款時間有些發生在部委明令禁止校園貸之後。2月11日他第一次借款,今年6月後借款愈加頻繁,他在7月借款24家,8月借款9家。

一位元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對於網貸機構來說,學生是很優質的客戶。因為在上學,所以不擔心他會賴帳跑掉,每個月有家長給生活費,算是收入穩定。而校園貸門檻低,週期短,回款快,消費頻次高,所以瞄準這一群體的網貸大爆發,最早介入的幾家大平臺也掙得盆滿缽滿。”

“很多借網貸的學生最初可能只想買一部手機,或者一台電腦,分期每個月幾百塊錢是可以承擔的。只要是合理消費,就是可控的。怕就怕學生迷上賭球、賭博,就會陷入多頭借貸,越借越多。”該業內人士說,“問題就出在,各家平颱風控也很松,有的學生可以借四五十家。”

新京報記者在高峰的借款清單中看到,他從38家借款平臺中,共借本金52655元,其中期限最長的2個月,最短的僅1周,大多借款時間為1-3周的短期借款,而新借款的理由清一色為“還貸款”,至今他還款6886.14元,加上利息未還金額為53110.37元。在半年內除去本金多出7341.51元的利息。其中8月初有一筆在“先花錢”APP的1000元借款,為期7天。手續費為98元,到手902元,相當於周息9.8%,“年化利率”509.6%。而目前一般信用卡貸款日息為0.05%,年息約為18.25%。

9月13日,小王在愛又米平臺成功借出了100元貸款,一個月還清,結果顯示應還金額為105.83元,按此計算該平臺的月利率高達5.83%,年化利率高達近70%。

根據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銀行“正規軍”能否“補位”?

校園貸要開正門,堵偏門。專家認為,一年之內銀行難以滿足目前大學生的信貸需求。

9月10日到14日,新京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天津地區的多家高校,校園佈告板已經鮮有校園貸小廣告。

“前兩年開學的時候,經常能看到校園貸的廣告,現在校園裡乾淨了很多。”大三學生小楊告訴新京報記者。

高校在開學時也對學生上了校園貸“第一課”。8月31日,清華大學發佈通知,對於發現學生參與不良校園貸的事件要及時告知學生家長及學校主管部門,並會同學生家長及有關方面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將危害消滅在初始狀態。未經校方批准,嚴禁任何人、任何組織在校園內進行校園貸業務宣傳和推介,鼓勵教職員工和學生對發現的不良校園貸進行舉報。

今年6月,網路借條管理平臺“今借到”發起“今濟計畫”,尋找陽光投資人,解救陷入多頭借貸的大學生,計畫發起初期就有3121位學生求助。該平臺負責人馬衛東介紹,今年7月以後新增的校園貸案例有明顯下降的趨勢,之前每天有十幾個學生求助,現在降低至每天兩三個學生,這和多部門監管、社會媒體對校園貸案件的披露有關,對涉世未深的大學生有很強的警醒作用。“校園貸目前最重要是走向規範化,正視大學生的合理消費需求。”

有一項針對江蘇高校學生的調查顯示,86.2%的大學生反對校園貸,支持的比例仍有13.8%。一個月1到2次使用頻率的大學生達到6.2%,三個月使用1到2次的達到15.7%。相比於透支信用卡,校園貸的便捷性,是這些超前消費學生屢次套現的主要原因。

今年4月21日,在銀監會召開的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就對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進行了反思。會上提出,要加強互聯網金融與資訊科技風險防控,持續推進網路借貸平臺(P2P)風險專項整治,做好清理整頓工作的同時,加強商業銀行對大學生的金融服務。

此後,建行、中行、招行、青島銀行等推出了“校園貸”相關產品。

5月17日,建行廣東省分行宣佈推出“金蜜蜂校園快貸”,額度在1000元至5萬元之間。該產品可全額提現,一年內隨借隨還,按使用天數計息。產品投放初期,額度將控制在5000元以內,未來將隨著學生本人的良好信貸記錄逐步提高額度。

中行推出“中銀E貸·校園貸”產品,據介紹,該產品業務初期最長可達12個月,未來延長至3到6年,覆蓋畢業後入職階段。同時將提供寬限期服務,寬限期內只還息不還本。貸款金額最高可達8000元。

9月11日,工行正式宣佈推出個人信用消費貸款“大學生融e借”。

銀行“正規軍”能否起到“補位”作用?“校園貸目前大部分用戶是二、三本高職院校中的一些家境不好的孩子,這部分學生的合理需求怎麼滿足?銀行實現這一職能是最好的。”陳永偉說,“但目前來看承擔校園貸的銀行,瞄準的其實還是名校的大學生,這些學生信用比較好,出於風控的原因,一些需要錢的大學生,需求仍然無法得到滿足。”

“當前來看,違規校園貸需要整治,但一刀切禁止,還不現實。”陳永偉認為,“如果把校園貸完全禁止,這些學生的貸款需求,可能轉向更地下、更隱蔽的"校園貸",危害會更大。”

“要改變當下各類校園貸款平臺仍然活躍的現狀,達到政府的監管目的,除非銀行這一"正門"打得足夠開。但目前銀行才剛剛恢復校園貸款業務,距離完全滿足市場要求還需要一定時間。根據我的經驗,至少一年之內銀行仍然無法滿足目前我國大學生的信貸需求。”石鵬峰表示。

2016年7月,“趣分期”升級為趣店集團,2016年9月趣店集團宣佈已暫停校園地推業務,專注于消費金融業務。目前其簡介為“國內面向年輕人提供分期消費的金融服務平臺。”

也有主打年輕人群的網路貸款平臺已經關閉了大學生的借貸之門。

9月13日,大二學生小娟在一家平臺申請借款,經過身份認證、手機認證、綁定銀行卡等流程後,小娟被告知“資料不符合我們的要求”,認證失敗。小娟向客服詢問為何認證失敗,客服回答稱小娟沒有達到審核標準,“可以去我司的另一小額信貸平臺嘗試,條件是年滿18周歲並參加了工作,在校生無法申請。”

“2009年左右,銀行關閉了給學生提供信貸服務的"正門",但學生信貸的需求仍然存在,市場規律下各類校園貸的"側門"才向學生打開。最近一年,教育部發了許多次檔,直至今年6月,政策定調關閉了非銀行機構校園貸這一"側門"。但目前距離銀行校園信貸服務的"正門"充分打開還需要較長時間,所以在大量的需求下,不少信貸平臺以迂回的方式繼續為大學生提供貸款並不奇怪。”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石鵬峰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一些網貸平臺不核實大學生身份就發放貸款的行為,可能涉及該貸款機構沒有盡到KYC告訴新京報記者,當時正好在學校裡看到有各種小廣告,想著就試一下,寫的利息也不高可以分期還,覺得自己可以還得起。但後來才發現還有各種管理費。

高峰慢慢發現自己還不上,就又借其他的平臺,拆東牆補西牆,以貸還貸,父母給的生活費大部分也用來還帳。就這樣,高峰半年內從38家網貸機構借款,欠帳金額也從最開始的7千多到了現在的5.2萬。

從八月份開始,無法補上大窟窿的高峰開始收到許多催收資訊,“整天提心吊膽,怕他們聯繫老師和家長。通過這段經歷,我意識到不管有什麼要記得和家人商量,尤其是不能碰網貸,之前還在想那些新聞上的人多傻多可笑,真的發生到自己身上才發現,一步錯,步步錯。”

高峰的38家網貸,都屬於小額借款,最多的一筆4000元,最少的一筆僅300元。為了以貸養貸,有時候他一個月會連續申請十家。而這些借款時間有些發生在部委明令禁止校園貸之後。2月11日他第一次借款,今年6月後借款愈加頻繁,他在7月借款24家,8月借款9家。

一位元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對於網貸機構來說,學生是很優質的客戶。因為在上學,所以不擔心他會賴帳跑掉,每個月有家長給生活費,算是收入穩定。而校園貸門檻低,週期短,回款快,消費頻次高,所以瞄準這一群體的網貸大爆發,最早介入的幾家大平臺也掙得盆滿缽滿。”

“很多借網貸的學生最初可能只想買一部手機,或者一台電腦,分期每個月幾百塊錢是可以承擔的。只要是合理消費,就是可控的。怕就怕學生迷上賭球、賭博,就會陷入多頭借貸,越借越多。”該業內人士說,“問題就出在,各家平颱風控也很松,有的學生可以借四五十家。”

新京報記者在高峰的借款清單中看到,他從38家借款平臺中,共借本金52655元,其中期限最長的2個月,最短的僅1周,大多借款時間為1-3周的短期借款,而新借款的理由清一色為“還貸款”,至今他還款6886.14元,加上利息未還金額為53110.37元。在半年內除去本金多出7341.51元的利息。其中8月初有一筆在“先花錢”APP的1000元借款,為期7天。手續費為98元,到手902元,相當於周息9.8%,“年化利率”509.6%。而目前一般信用卡貸款日息為0.05%,年息約為18.25%。

9月13日,小王在愛又米平臺成功借出了100元貸款,一個月還清,結果顯示應還金額為105.83元,按此計算該平臺的月利率高達5.83%,年化利率高達近70%。

根據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銀行“正規軍”能否“補位”?

校園貸要開正門,堵偏門。專家認為,一年之內銀行難以滿足目前大學生的信貸需求。

9月10日到14日,新京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天津地區的多家高校,校園佈告板已經鮮有校園貸小廣告。

“前兩年開學的時候,經常能看到校園貸的廣告,現在校園裡乾淨了很多。”大三學生小楊告訴新京報記者。

高校在開學時也對學生上了校園貸“第一課”。8月31日,清華大學發佈通知,對於發現學生參與不良校園貸的事件要及時告知學生家長及學校主管部門,並會同學生家長及有關方面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將危害消滅在初始狀態。未經校方批准,嚴禁任何人、任何組織在校園內進行校園貸業務宣傳和推介,鼓勵教職員工和學生對發現的不良校園貸進行舉報。

今年6月,網路借條管理平臺“今借到”發起“今濟計畫”,尋找陽光投資人,解救陷入多頭借貸的大學生,計畫發起初期就有3121位學生求助。該平臺負責人馬衛東介紹,今年7月以後新增的校園貸案例有明顯下降的趨勢,之前每天有十幾個學生求助,現在降低至每天兩三個學生,這和多部門監管、社會媒體對校園貸案件的披露有關,對涉世未深的大學生有很強的警醒作用。“校園貸目前最重要是走向規範化,正視大學生的合理消費需求。”

有一項針對江蘇高校學生的調查顯示,86.2%的大學生反對校園貸,支持的比例仍有13.8%。一個月1到2次使用頻率的大學生達到6.2%,三個月使用1到2次的達到15.7%。相比於透支信用卡,校園貸的便捷性,是這些超前消費學生屢次套現的主要原因。

今年4月21日,在銀監會召開的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就對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進行了反思。會上提出,要加強互聯網金融與資訊科技風險防控,持續推進網路借貸平臺(P2P)風險專項整治,做好清理整頓工作的同時,加強商業銀行對大學生的金融服務。

此後,建行、中行、招行、青島銀行等推出了“校園貸”相關產品。

5月17日,建行廣東省分行宣佈推出“金蜜蜂校園快貸”,額度在1000元至5萬元之間。該產品可全額提現,一年內隨借隨還,按使用天數計息。產品投放初期,額度將控制在5000元以內,未來將隨著學生本人的良好信貸記錄逐步提高額度。

中行推出“中銀E貸·校園貸”產品,據介紹,該產品業務初期最長可達12個月,未來延長至3到6年,覆蓋畢業後入職階段。同時將提供寬限期服務,寬限期內只還息不還本。貸款金額最高可達8000元。

9月11日,工行正式宣佈推出個人信用消費貸款“大學生融e借”。

銀行“正規軍”能否起到“補位”作用?“校園貸目前大部分用戶是二、三本高職院校中的一些家境不好的孩子,這部分學生的合理需求怎麼滿足?銀行實現這一職能是最好的。”陳永偉說,“但目前來看承擔校園貸的銀行,瞄準的其實還是名校的大學生,這些學生信用比較好,出於風控的原因,一些需要錢的大學生,需求仍然無法得到滿足。”

“當前來看,違規校園貸需要整治,但一刀切禁止,還不現實。”陳永偉認為,“如果把校園貸完全禁止,這些學生的貸款需求,可能轉向更地下、更隱蔽的"校園貸",危害會更大。”

“要改變當下各類校園貸款平臺仍然活躍的現狀,達到政府的監管目的,除非銀行這一"正門"打得足夠開。但目前銀行才剛剛恢復校園貸款業務,距離完全滿足市場要求還需要一定時間。根據我的經驗,至少一年之內銀行仍然無法滿足目前我國大學生的信貸需求。”石鵬峰表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