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代史上首個和尚皇帝:被迫出家成為高僧,寫完一首詩後突然死亡

經歷王朝覆滅, 降為臣子, 又在邊疆生活十幾年, 最後成為佛門高僧和翻譯家, 趙㬎, 這位宋朝的第十六位皇帝, 南宋的第七位皇帝一生傳奇坎坷, 知道其人生經歷的無不為之唏噓感慨。

鹹淳十年(1274年)七月, 度宗駕崩, 按中國的老規矩, 立嫡長子, 於是哭哭啼啼, 大字還不識幾個字的4歲趙顕登上了帝位, 是為宋恭帝。 趙㬎在其父皇的靈柩前繼位。

趙㬎繼位之時, 南宋已是風雨飄搖, 蒙元鐵蹄已經到長江邊上。

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方已落入蒙元之手。 南宋之境水災頻發, 安吉、臨安、余杭等地的百姓民溺死者無數, 宋室江山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蒙古鐵騎大舉南下, 局勢失去控制, 趙宋皇朝的統治已經陷入了全面癱瘓的狀態。

誰也沒料到“當日陳橋驛裡時,

欺他寡婦與孤兒。 誰知三百餘年後, 寡婦孤兒亦被欺。 ”恭帝即位還不到兩年, 還沒體會到當皇帝的樂趣, 就成了階下囚。 由於當年宋室江山是太祖趙匡胤從後周孤兒寡母手中奪得, 最後又失於孤兒寡母。

宋恭帝投降後, 被元軍俘往大都, 也就是今天的北京。 忽必烈打算保全宋氏血脈, 就封恭帝為瀛國公, 在大都被幽靜6年後, 又被遷往上都開平, 即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西北, 多倫縣除了有點冷之外, 環境其實還好。 在開平的日子, 趙㬎逐漸對佛學產生了興趣, 等長到18歲時, 已經對佛學有了些許見解。 某日, 一名臣子對忽必烈談起了趙㬎, 說這個南宋降臣對是個佛學天才, 依臣之意, 可以將之送到吐蕃學習梵文、佛經,

將來為我大元所用。

於是, 恭帝十九歲時到喇嘛廟裡出家, 駐錫薩斯迦大寺, 號木波講師。 趙㬎一頭紮進佛學的大世界, 白天看佛經, 晚上在星空下和別人討論佛學。 此後為了忘卻昨日傷心煩惱事, 潛心學習吐蕃文字, 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 不出數年,

瀛國公趙㬎已經在衛藏佛界嶄露頭角, 成為把漢文佛典譯成藏文的翻譯家。 他還經常把漢藏佛經互譯比勘, 校訂經書中的異文。

翻譯了《百法明門論》以及佛理深奧的《因明入正理論》, 他被藏族史學家視為翻譯大師, 為藏傳佛教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可人生的命運就是起起伏伏的小船,說翻就翻。元英宗至治三年,趙顕因思念家鄉,寫了首小詩:“寄語林和靖,梅開幾度花。黃金臺上客,無複得還家”。趙顕寫詩問林和靖,江南的梅花開了幾次呀,當初黃金台下的勇士,應該是不會回來了。

雖然宋朝已滅亡半個世紀,但元帝還是不大放心,在他身邊安插了幾位間諜。詩剛寫好,墨蹟還沒幹,就傳到了英宗耳畔。於是一旨令下,這位前朝皇帝,當世高僧就灰飛煙滅了。

可人生的命運就是起起伏伏的小船,說翻就翻。元英宗至治三年,趙顕因思念家鄉,寫了首小詩:“寄語林和靖,梅開幾度花。黃金臺上客,無複得還家”。趙顕寫詩問林和靖,江南的梅花開了幾次呀,當初黃金台下的勇士,應該是不會回來了。

雖然宋朝已滅亡半個世紀,但元帝還是不大放心,在他身邊安插了幾位間諜。詩剛寫好,墨蹟還沒幹,就傳到了英宗耳畔。於是一旨令下,這位前朝皇帝,當世高僧就灰飛煙滅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