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今天,北侖登上《光明日報》頭版!

今天, 光明日報頭版顯著位置刊發《愛心, 寧波文明城市的底色》, 以我市第三次獲得“慈善七星城市”榮譽為切口, 通過北侖區“紅領之家”服務中心、“漫畫少女”蔡文婷作品愛心拍賣、寧波We志願服務等事例, 報導了寧波近年來以創建文明城市為出發點, 堅持不懈維護愛心慈善的傳統, 全力打造崇德向善的氛圍, 為城市“刷”上最溫暖的文明底色。

(光明日報頭版)

浙江寧波, 這座古老的濱海城市, 在民政部發起的“第三屆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測評和“中國城市公益慈善百強榜”中, 以高分入榜, 第三次獲得“慈善七星城市”榮譽。 同時, 寧波也是浙江唯一的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

近年來, 以創建文明城市為出發點, 寧波上下齊心協力, 堅持不懈維護愛心慈善的傳統, 全力打造崇德向善的氛圍, 為城市“刷”上最溫暖的文明底色。

讓夢想照進現實

9月9日, 由寧波市文明辦、寧波團市委、寧波市慈善總會等單位主辦的“漫畫少女”蔡文婷作品愛心拍賣會在寧波市青少年宮舉行。

(“漫畫少女”蔡文婷作品愛心拍賣會)

15歲的小婷所患的是頗為罕見的地中海貧血症, 高額的治療費對小婷家來說, 是一個天文數字。 得到消息後,

寧波當地媒體迅速發出了“愛心召集令”, 短短幾天就籌集了56萬餘元的善款。 “小婷一直有個願望, 希望能靠自己的畫賺錢治病。 這次線下愛心拍賣會把她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寧波市慈善總會秘書長陳海英表示, 讓慈善公益組織、受助人、社會公眾等在現實生活中進行面對面交流, 並逐步擴展到慈善拍賣等多種形式的線下傳播、互動和捐贈, 使夢想落地開花。

對寧波人來說, “順其自然”這個名字並不陌生。 從1999年至今, 一位署名“順其自然”的神秘人, 總會在每年11月底或12月初通過郵局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捐款, 目前已累計超過1500萬元。 資料顯示, 寧波的“隱善”人數已超3000人, 捐款總額已超3500萬元。

(這些年來, “順其自然”的獎狀獎盃都沒人認領)

從近代寧波幫先賢奔走募捐建造寧波最古老的大跨度浮橋靈橋, 到“順其自然”18年保持善的初心, 再到線下慈善拍賣會男女老少愛心互動, 寧波人的善舉, 不斷淬煉著這座文明城市的高貴品格。

為慈善插上翅膀

“‘互聯網+公益’的方式非常受市民歡迎,

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比較流行的公益模式。 ”陳海英介紹, 線上公益能夠有效彌補線下幫扶資訊對接不精准、需求瞭解不到位、傳播效力不夠大的遺憾, 快速達到募集的目標金額。

去年, 寧波We志願服務網正式上線運行。 今年4月, We志願服務網開設了“微心願公益集市”, 網友在上面發佈心願, 目前已有上百個心願被認領, 共募集善款646.4萬元, 參與人數達3000餘人。

(寧波We志願服務平臺)

在寧波市文明辦的主導下,10多項道德基金在這兩年裡相繼成立,並以此為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網路公益活動。公益專案的篩選和確定均線上上進行,再配合專家團隊評審,由基金會出資,優先扶持社會影響大、群眾訴求強烈的項目。寧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李正平表示,為了讓每一筆資金都花在受助人身上,文明辦制定了一個完善的申請資助流程,讓資金去向公開、公正、透明。

“在扶貧濟困的宗旨下,我們不斷地在打造品牌、提升影響、植入理念等方面深紮穩打,讓網路公益活動在網友心中逐漸形成可以信得過、廣參與、常參與的良好口碑。”李正平說。

讓愛心成為習慣

8月22日,國務院發佈《志願服務條例》,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消息一公佈,寧波北侖區“紅領之家”服務中心支部書記、主任陳軍浩就在其組建的名為“志願文化分享與傳播”的微信群裡發起了討論。陳軍浩所帶領的“紅領之家”主要工作為幫扶社區歸正人員、引導他們在參加社會志願服務活動中進行矯正。2012年成立以來共組織開展活動700多次,所聯繫的268名社區矯正人員脫管率、再犯罪率均為零。

(寧波北侖區“紅領之家”服務中心)

寧波的每個社區、每條街道,散落著百萬名像陳軍浩這樣無私奉獻的志願者。近年來,寧波通過搭建全市志願服務體系,使各自獨立的3000家公益組織擰成一股繩,通過志願服務崗位化改革,讓志願服務“駛入”社會治理的核心區。

為了守護公眾的愛心熱度,進一步提高公民的愛心意識,寧波為文明立法,為愛心開道。2011年10月,《寧波市慈善事業促進條例》開始施行;2011年12月,寧波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寧波市志願服務條例》,首次為志願服務立法;今年7月,《寧波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式施行,不僅對市民反映最強烈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做出了相應的處罰規定,也對一些應著力宣導的文明行為設置了鼓勵措施和保障條款。

與此同時,寧波建立起俞複玲、錢海軍等一批道德模範工作室,讓道德模範走進群眾,引導人們“見賢思齊”。

(國內首家公益慈善綜合體善園)

政策將愛心善行導引為一種習慣。今年6月,國內首家公益慈善綜合體善園在寧波市鄞州區開園,作為善園的一部分,兩年前發起設立的善園公益基金會至今已實施500多個公益慈善項目,項目覆蓋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有70多萬人次參與公益幫扶。7月,無償獻血85次總計6萬多毫升的“獻血明星”莫國民病逝,他的妻兒遵照其心願捐獻了他的遺體和角膜,獻出莫國民最後一份愛心……如今,對寧波人來說,奉獻愛心不是走過場,而是融入血液中的一種基因。這些人,這些事,這些愛,都在光陰中漸漸鋪就了這座城市濃厚的文明底色。

(寧波We志願服務平臺)

在寧波市文明辦的主導下,10多項道德基金在這兩年裡相繼成立,並以此為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網路公益活動。公益專案的篩選和確定均線上上進行,再配合專家團隊評審,由基金會出資,優先扶持社會影響大、群眾訴求強烈的項目。寧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李正平表示,為了讓每一筆資金都花在受助人身上,文明辦制定了一個完善的申請資助流程,讓資金去向公開、公正、透明。

“在扶貧濟困的宗旨下,我們不斷地在打造品牌、提升影響、植入理念等方面深紮穩打,讓網路公益活動在網友心中逐漸形成可以信得過、廣參與、常參與的良好口碑。”李正平說。

讓愛心成為習慣

8月22日,國務院發佈《志願服務條例》,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消息一公佈,寧波北侖區“紅領之家”服務中心支部書記、主任陳軍浩就在其組建的名為“志願文化分享與傳播”的微信群裡發起了討論。陳軍浩所帶領的“紅領之家”主要工作為幫扶社區歸正人員、引導他們在參加社會志願服務活動中進行矯正。2012年成立以來共組織開展活動700多次,所聯繫的268名社區矯正人員脫管率、再犯罪率均為零。

(寧波北侖區“紅領之家”服務中心)

寧波的每個社區、每條街道,散落著百萬名像陳軍浩這樣無私奉獻的志願者。近年來,寧波通過搭建全市志願服務體系,使各自獨立的3000家公益組織擰成一股繩,通過志願服務崗位化改革,讓志願服務“駛入”社會治理的核心區。

為了守護公眾的愛心熱度,進一步提高公民的愛心意識,寧波為文明立法,為愛心開道。2011年10月,《寧波市慈善事業促進條例》開始施行;2011年12月,寧波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寧波市志願服務條例》,首次為志願服務立法;今年7月,《寧波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式施行,不僅對市民反映最強烈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做出了相應的處罰規定,也對一些應著力宣導的文明行為設置了鼓勵措施和保障條款。

與此同時,寧波建立起俞複玲、錢海軍等一批道德模範工作室,讓道德模範走進群眾,引導人們“見賢思齊”。

(國內首家公益慈善綜合體善園)

政策將愛心善行導引為一種習慣。今年6月,國內首家公益慈善綜合體善園在寧波市鄞州區開園,作為善園的一部分,兩年前發起設立的善園公益基金會至今已實施500多個公益慈善項目,項目覆蓋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有70多萬人次參與公益幫扶。7月,無償獻血85次總計6萬多毫升的“獻血明星”莫國民病逝,他的妻兒遵照其心願捐獻了他的遺體和角膜,獻出莫國民最後一份愛心……如今,對寧波人來說,奉獻愛心不是走過場,而是融入血液中的一種基因。這些人,這些事,這些愛,都在光陰中漸漸鋪就了這座城市濃厚的文明底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