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水進城專案打造全新親水環境 十二處水系景觀為首府畫龍點睛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二道灣水庫水景公園、城北濱水活力景觀帶在我市實施的水進城專案中, 有十二處水系景觀為烏魯木齊畫龍點睛, 為居住在離海洋最遠城市的各族居民提供全新的親水環境。

記者9月14日從烏魯木齊市城鄉規劃管理局獲悉, 根據《烏魯木齊市再生水綜合利用規劃藍綠網路系統規劃》, 烏魯木齊市結合水系景觀帶規劃設計及老城區改造和新區建設, 將構建十二處水系景觀節點, 並利用再生水綠化灌溉富餘的水構建水系景觀。

烏魯木齊市水進城專案充分利用再生水資源和生態濕地資源,

依次規劃6大技術體系、3項示範工程、2個先導專案。 十二處水系景觀節點是水進城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分別是天山區二道灣水庫水景公園;天山區“一水穿四園”景觀帶;沙區紅廟子山片區景觀節點;天山區、沙區和平渠景觀節點;高新區(新市區)城北濱水活力景觀帶;高新區(新市區)新城公園植物園水系;水區水磨河景觀帶;水區七星拱月景觀帶;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大小綠谷景觀帶;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王家溝景觀帶;米東區老龍河景觀帶;烏魯木齊絲路新區景觀帶。 其中作為先導專案的和平渠大寨閘和十七戶濕地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烏魯木齊市城鄉規劃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十二處景觀節點是水系流經城區的“龍眼”, 水環境的精華所在。

這位負責人表示, 按照再生水利用規劃, 在保證水質和水量的基礎上, 以“六主七支”水系為骨架, 結合次級水系, 補充和延續城市水網結構, 串聯並銜接城市公園綠地、大型社區綠地、部分街頭綠地, 利用綠化灌溉余水構造景觀節點, 豐富中心城市“藍綠交織”生態網路空間, 提升城市活力與品質, 構建“山中有綠、城中有園、園中有水”的生態宜居城市, 為市民提供集休閒、生態於一體的親水環境。

1、絲路新區景觀帶提升

項目位於城區北部。

規劃定位:利用支水系鐵廠溝河、柏楊河、黑溝河水系, 以山水林田為生態基底形成一條自然與新區建設+核心利用的景觀廊道, 是城市新區的展示介面。

 2、古牧地河及老龍河景觀帶提升

項目位於烏市米東區境內, 從喀什東路至塔橋灣水庫。

規劃定位:以“歸水融城”為設計理念, 通過打造功能多元的生態綠軸和景觀通廊, 最終將老龍河打造成為集休閒游憩、文化展示、康體健身等功能于一體的米東區首條濱水風光帶。

3、會展七星拱月景觀帶

項目位於水磨溝區會展片區, 緊鄰水磨河與會展中心, 會展大道穿越其中。

規劃定位:以會展和文體中心建築為核心, 形成“北斗七星”水面景觀系統, 在大小水面處採用多組噴泉, 形成“眾星捧月”之勢, 寓意會展中心“四方彙聚, 共創輝煌”。 形成“一帶、一路、一明珠”的濱水景觀體系佈局。

4、水磨河景觀帶四期

項目位於水磨溝區七道灣南路東側, 北鄰七道灣南路東二巷, 南接沿河路東一巷, 其中沿河路東二巷穿過項目區內部。

規劃定位:以山水田林為生態基底形成一條自然與城市共生、歷史與文化交融、綠色與健康引領的開放性生態廊道。 形成“一帶、兩區、多節點”的景觀結構。

一帶為整個水系沿線形成的綠帶, 兩區分為自然生態恢復段、綜合活動游憩段。 多點為空間為4處主節點、7處次要節點。

5、二道灣水庫水景公園專案

規劃定位:以生態恢復為前提, 形成片狀濱水景觀游憩區。 南側作為綜合活動區, 設置運動場地, 完善功能佈局和服務設施, 且形成小的健身環。 北側作為相對比較安靜的區域設置一些林下活動、養心花園等小節點。 靠近水庫區域種植大片水生植物, 設置木棧道, 形成濱水景觀帶。

6、一水穿四園景觀帶

規劃定位:結合規劃水系串聯金泉公園、十七戶濕地公園、水上樂園、南公園, 形成集遊覽、觀光、遊憩、休閒及濕地淨化、蓄水涵水功能為一體的景觀長廊。 水上樂園以遊覽、水上娛樂為核心的城市樂園;十七戶以濕地參觀功能為主的生態濕地遊覽區。

 7、和平渠景觀節點

專案位於沙依巴克區東西和平渠交會處,北臨兒童公園,西鄰西北路。

規劃定位:利用現狀東西和平渠的交會處,擴大綠地面積,包括健身、觀賞、遊憩設施,同時增加餐飲、商業、休閒功能,對路網組織、功能區劃、配套設施、景觀節點進行優化完善。

8、紅廟子山片區景觀節點

規劃定位:以紅廟子山為背景,打造一個具有親水準台觀湖光山色的休閒公園。總體採用大氣的軸線形式,與東側軸線形成整體統一。對稱大氣的入口,一處開闊廣場,正對開闊的大湖面。設親水準台觀湖光山色。對岸利用建築垃圾堆積微地形,右側以紅廟子山作為大背景設亭廊榭的過渡,營造山下閒居景象。通過折橋到達湖中島,可遠觀紅廟子山、可近觀水中倒影成景。同時通過疊水來進行消差蓄水。

9、大小綠谷景觀帶

專案位於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北鄰慈湖路,南靠新醫路西延,西鄰喀納斯湖路,東靠丹霞山街。

規劃定位:以自然山地溝谷地形為骨架,以地域性植物群落景觀綠化為基礎,以穀底多姿多彩的水系景觀為特色,打造以遊覽健身、科普教育、商務休閒功能為主的水景公園。結合周邊“時尚、年輕、活力、前沿”的區域性特色,將公園定位為“綜合型城市休閒運動公園”。

10、王家溝生態景觀帶

專案位於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一號臺地和二號臺地之間。

規劃定位:以生態為主線,形成“一帶、五區”結構濱河生態景觀帶。

共形成五區:入口印象區、民俗體驗區、生態遊樂區、絲路風情區、牧野休閒區。

 11、新城公園及植物園景觀水系

規劃定位:結合水系引入旨在營造新城公園及植物園濱水文化遊覽景觀空間。

結合現有周邊大學及高等學校等教育文化設施,利用新城公園及植物園綠化及水系空間構造,形成“業-遊-綠”濱水文化生態遊覽的空間與流線。

12、城北濱水活力景觀帶

規劃定位:通過水景綠化系統的構建,促進生態的修復,增強生物多樣性,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為市民提供安全可靠的生態環境。

通過局部水面的擴大,形成一定的蓄水水面,又可形成開放的公園綠地系統。在生態廊道的非重點區域以及離開城市人群活動較遠的區域,構建以蓄水和動植物生活環境修復為主的自然綠地空間。旨在將城北水景觀打造成為西北地方迴圈經濟的典型示範專案,烏魯木齊市的生態綠肺,高新區的自然活力地帶。

 7、和平渠景觀節點

專案位於沙依巴克區東西和平渠交會處,北臨兒童公園,西鄰西北路。

規劃定位:利用現狀東西和平渠的交會處,擴大綠地面積,包括健身、觀賞、遊憩設施,同時增加餐飲、商業、休閒功能,對路網組織、功能區劃、配套設施、景觀節點進行優化完善。

8、紅廟子山片區景觀節點

規劃定位:以紅廟子山為背景,打造一個具有親水準台觀湖光山色的休閒公園。總體採用大氣的軸線形式,與東側軸線形成整體統一。對稱大氣的入口,一處開闊廣場,正對開闊的大湖面。設親水準台觀湖光山色。對岸利用建築垃圾堆積微地形,右側以紅廟子山作為大背景設亭廊榭的過渡,營造山下閒居景象。通過折橋到達湖中島,可遠觀紅廟子山、可近觀水中倒影成景。同時通過疊水來進行消差蓄水。

9、大小綠谷景觀帶

專案位於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北鄰慈湖路,南靠新醫路西延,西鄰喀納斯湖路,東靠丹霞山街。

規劃定位:以自然山地溝谷地形為骨架,以地域性植物群落景觀綠化為基礎,以穀底多姿多彩的水系景觀為特色,打造以遊覽健身、科普教育、商務休閒功能為主的水景公園。結合周邊“時尚、年輕、活力、前沿”的區域性特色,將公園定位為“綜合型城市休閒運動公園”。

10、王家溝生態景觀帶

專案位於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一號臺地和二號臺地之間。

規劃定位:以生態為主線,形成“一帶、五區”結構濱河生態景觀帶。

共形成五區:入口印象區、民俗體驗區、生態遊樂區、絲路風情區、牧野休閒區。

 11、新城公園及植物園景觀水系

規劃定位:結合水系引入旨在營造新城公園及植物園濱水文化遊覽景觀空間。

結合現有周邊大學及高等學校等教育文化設施,利用新城公園及植物園綠化及水系空間構造,形成“業-遊-綠”濱水文化生態遊覽的空間與流線。

12、城北濱水活力景觀帶

規劃定位:通過水景綠化系統的構建,促進生態的修復,增強生物多樣性,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為市民提供安全可靠的生態環境。

通過局部水面的擴大,形成一定的蓄水水面,又可形成開放的公園綠地系統。在生態廊道的非重點區域以及離開城市人群活動較遠的區域,構建以蓄水和動植物生活環境修復為主的自然綠地空間。旨在將城北水景觀打造成為西北地方迴圈經濟的典型示範專案,烏魯木齊市的生態綠肺,高新區的自然活力地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