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老人為何會說“外甥是狗,吃了就走”,這句話對嗎?

在農村, 人們對親情看的很重, 但有時也把關係親疏分的很清。 就比如姥姥和外甥, 還有一句專門評價兩者關係的俗語, “外甥是姥娘門上的一條狗, 吃完了就走”。 雖然姥姥和外甥之間隔著一代, 但也存在血緣關係, 有相當深厚的感情。 那為何農村老人會說出這麼一句俗語呢?

這要先從農村人對出嫁的閨女和娘家之間的界線劃分說起。 在農村, 有句俗語叫“嫁出去的姑娘, 潑出去的水” , 閨女出嫁後就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凡事都要為婆家著想, 成為娘家眼裡的外人。 既然女兒都變成了外人, 更何況隨夫姓的外甥呢。

當外甥從姥姥家回來時, 經常會被人問道“過老娘家吃的什麼”, 而從來沒有人會問“在爺爺家吃了什麼”。 因為, 在農村人看來, 孫子屬於至親之人, 而外甥雖有血緣關係, 但畢竟是外姓, 是別人家的孩子, 在招待方式上會存在親疏遠近之分。

按照農村習俗, 如果娘家有事商量, 身為外人的閨女一般不會主動參與, 如果有想法要說, 也只能等娘家人邀請才能去, 而外甥為了顧及舅父舅母的感受, 也只有聽著的份, 更不能發表任何意見。 外甥自幼受這種思想的影響, 當長大後明白其中的關係,

自然而然的把自己歸納到姥姥門之外。

作為姥姥家眼中的外人, 外甥就和嫁出去的閨女一樣, 為了避嫌, 也為了在飯後不耽誤姥姥家忙活, 特別是有舅家人在的時候, 更要提前走, 要不會給人落下話柄。

雖然外甥來到姥姥家中被稱為“客”, 但是在旁人看來,

外甥吃完飯一抹嘴就走了, 猶如一條上門的狗, 所以就有了農村老人口中的這句俗語。

當然, 這句農村俗語不是從娘家人口中而出, 更不會被婆家人提及, 只是兩家之外的人隨口說出的一句戲謔之言。 在現在新農村、新思想的影響下, “外甥是姥姥門上的狗, 吃完了就走”的說法已經漸漸不存在了。 (更多農村、農民、農業等三農資訊請點擊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