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雜交鱧人工養殖技術小結

雜交鱧又稱雜交生魚, 是烏鱧和斑鱧的雜交後代, 以烏鱧(Channa argus)為父本、斑鱧(C.maculata)為母本通過魚類種間雜交其後代為烏斑雜交鱧, 反交結果則稱為斑烏雜交鱧。 雜交子一代(F1)具有雙親的優勢, 如生長速度快、易馴食人工配合飼料、抗病能力強、個體大、肉質好等優點。 近年來, 雜交鱧的養殖規模迅速擴大, 特別在珠三角地區, 已取代烏鱧、斑鱧, 成為鱧科魚類主要養殖品種, 畝產量可達三四千公斤, 廣東地區畝產上萬斤。

1、烏鱧習性

烏鱧屬底棲生活的魚類, 通常生活在軟泥底質、水草茂盛的靜水或水流緩慢的湖泊、河流、水庫、溝渠、池塘和低窪沼澤地等水域中,

多潛伏在水深約1m的淺水區。 烏鱧對水溫適應範圍大, 生存水溫為0~41℃, 最適溫為16~30℃。 水溫在20℃以上時生長較快。 烏鱧能耐低氧, 在渾濁缺氧的水體中也能生存。 當水中嚴重缺氧時, 烏鱧將頭斜露出水面, 借鰓上器官, 直接與空氣進行氣體交換。 只要保持烏鱧鰓部和皮膚濕度, 烏鱧能夠在空氣中存活較長時間。

烏鱧是一種典型的兇猛肉食性魚類, 其食譜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有不同特點, 幼魚以浮游動物為食, 成魚以魚蝦為食。 需要注意的是, 烏鱧有自相殘食習性, 能吞食體長為自身2/3以下的同種個體。

2、池塘條件

為方便管理, 面積2-4畝為宜, 池深在2-2.5m, 蓄水深1.7m左右, 淤泥不超過20cm, 池埂堅固, 分別在池塘長的兩端設置進排水口,

養殖水源為湖泊、水庫、河道和地下水均可, 水質必須符合國家漁業用水水質標準。

3、養殖模式

我國雜交鱧養殖模式眾多, 養殖方式多種多樣, 按養殖品種多少可分為套養和單養, 套養是在主養草魚、花白鰱等池塘中放養少量雜交鱧,

單養則是在同一水體中養殖雜交鱧這一種魚, 湖南、珠江三角洲則主要採用高密度池塘雜交鱧單養模式, 這裡主要介紹池塘單養雜交鱧, 為調節水質和提高魚產量, 可在池塘中每畝放養四五十尾花白鰱。

3.1放苗前準備

魚種放養前20天, 須進行池塘清整和消毒、曬乾、冰凍, 清除過多的淤泥, 加寬加高池堤、夯實、堵塞漏洞。 原來養過烏鱧的池塘必須把烏鱧捕淨, 防止烏鱧埋於底泥中, 在消毒前先用鐵耙將底泥扒一遍, 把烏鱧捕淨, 以免影響本年度魚種成活率。 消毒用生石灰100kg/畝~150kg/畝或含有效氯25%以上的漂白粉20kg/畝~25kg/畝進行消毒, 3天~7天后注入新水, 進水一兩個星期後放魚種。

3.2苗種的放養

放養密度主要依據池塘條件、魚種規格、餌料供應、養殖技術水準、出塘規格和水質情況等確定。

在湖南湖北地區, 10cm左右的苗可放8000-10000尾/畝, 飼養至50g以上時需按大小規格分塘一次;規格在0.5kg以上時養殖密度尾3000-4000尾/畝, 長至1.5斤以上時畝產在五千斤以上。

注意魚苗下塘時需要消毒, 一般用3-5%的食鹽水浸泡10min或10ppm的高錳酸鉀20min, 聚維酮碘也是常用消毒藥。

表1魚體消毒藥浴用藥指導書

3.3飼料的投喂

雜交鱧易馴食, 在下塘前幾天冰鮮魚:烏鱧膨化料(1:1)投喂, 日投餌率在8~10%, 具體視吃食和天氣情況來定, 餵養一星期後, 逐漸減少冰鮮魚的比重, 直到全部轉化為飼料。 冰鮮魚選擇海淡水魚均可, 但海水魚營養更全面。 隨著水溫的升高, 魚體增大, 逐漸下調日投喂量且穩定在5%~8%, 養殖後期日投喂量逐漸降到3%~5%。

日投喂量應根據季節、天氣、烏鱧攝食情況等靈活掌握。 開春後, 水溫上升到15℃時, 投喂少量的飼料開食;清明前後, 水溫逐漸升高, 烏鱧攝食量隨之增大, 投喂量隨之增加。 因此, 每年的4月~6月和8月中下旬~10月中下旬, 水溫適宜, 烏鱧攝食量大, 魚體新陳代謝旺盛;7月~8月上旬, 由於持續高溫,此時應控制投喂而使烏鱧攝食8~9成飽;11月下旬,水溫降至12℃以下,停止投喂。晴天多投喂,陰雨天氣少投喂,天氣悶熱不投喂,雷雨和暴雨臨前不投喂而待雨後再投喂。仔細觀察魚體攝食是否正常,如投喂時搶食凶則可多投喂,反之則少投喂。具體投喂方法是:先投喂少量飼料,把烏鱧引至投喂點,接著快速把飼料分散投喂到烏鱧集中搶食處,再把飼料分散投喂到投喂點周圍,周而復始,一直到投喂點基本上沒有烏鱧取食為止,整個投喂過程約持續15分鐘左右。

投喂應遵循“四定”的原則:定時,即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喂1次且投喂時間固定,高溫季節下午投喂應適當推遲1小時~2小時;定位,即在池塘中的某一區域用竹子圍成面積約10m2大小的方框,並將飼料投放在方框內,不要隨意改變投喂地點,使雜交鱧養成定點攝食的習性;定質,即鮮雜魚當天收購後當天投喂,剩餘鮮雜魚加冰貯存或放入冷藏庫保鮮,冰凍的雜魚應先解凍後待其達到自然溫度再投喂,不要投喂黴爛變質的雜魚和帶硬刺的黃顙、刺鰍等;定量,即按合適的投餌率每日投喂相對穩定的量。

3.4防病管理

疾病在魚類養殖過程中時有發生,但預防往往比治療更重要。在定期調好水質、合理的投喂、科學的管理的情況下,魚病是很難發生的。水環境-病源-魚體處於一個動態的平衡過程,一旦發生疾病,極大可能是由於水質出現了問題:氨氮、亞硝酸鹽超標,pH>9都容易引起魚類疾病。由於魚類生活在水環境中,疾病一旦發生是很難治癒的,所以在養殖過程中防重於治。對於已經發生疾病的魚,治療的原則是:先殺蟲,後殺菌,再調水;殺蟲殺菌都需要對症下藥,切忌一律千篇的濫用藥。

3.5雜交鱧魚苗養殖

4小結

4.1適時消毒,一般每隔15天~30天用30kg/畝~50kg/畝生石灰或沸石粉進行1次池水消毒或底質改良。

4.2烏鱧有同類相食現象,要及時分塘。

4.3投喂飼料時加水捏成團攝食更積極。

4.4魚苗下塘初期及時關注死亡情況,並及時用藥防治。

4.5分塘後的小魚最好圍在一定範圍集中餵養,保證每一條都能吃上。

4.6烏鱧對硫酸亞鐵十分敏感,要慎用。

作者:蔡清武,正大水產(湖北)有限公司技術員

由於持續高溫,此時應控制投喂而使烏鱧攝食8~9成飽;11月下旬,水溫降至12℃以下,停止投喂。晴天多投喂,陰雨天氣少投喂,天氣悶熱不投喂,雷雨和暴雨臨前不投喂而待雨後再投喂。仔細觀察魚體攝食是否正常,如投喂時搶食凶則可多投喂,反之則少投喂。具體投喂方法是:先投喂少量飼料,把烏鱧引至投喂點,接著快速把飼料分散投喂到烏鱧集中搶食處,再把飼料分散投喂到投喂點周圍,周而復始,一直到投喂點基本上沒有烏鱧取食為止,整個投喂過程約持續15分鐘左右。

投喂應遵循“四定”的原則:定時,即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喂1次且投喂時間固定,高溫季節下午投喂應適當推遲1小時~2小時;定位,即在池塘中的某一區域用竹子圍成面積約10m2大小的方框,並將飼料投放在方框內,不要隨意改變投喂地點,使雜交鱧養成定點攝食的習性;定質,即鮮雜魚當天收購後當天投喂,剩餘鮮雜魚加冰貯存或放入冷藏庫保鮮,冰凍的雜魚應先解凍後待其達到自然溫度再投喂,不要投喂黴爛變質的雜魚和帶硬刺的黃顙、刺鰍等;定量,即按合適的投餌率每日投喂相對穩定的量。

3.4防病管理

疾病在魚類養殖過程中時有發生,但預防往往比治療更重要。在定期調好水質、合理的投喂、科學的管理的情況下,魚病是很難發生的。水環境-病源-魚體處於一個動態的平衡過程,一旦發生疾病,極大可能是由於水質出現了問題:氨氮、亞硝酸鹽超標,pH>9都容易引起魚類疾病。由於魚類生活在水環境中,疾病一旦發生是很難治癒的,所以在養殖過程中防重於治。對於已經發生疾病的魚,治療的原則是:先殺蟲,後殺菌,再調水;殺蟲殺菌都需要對症下藥,切忌一律千篇的濫用藥。

3.5雜交鱧魚苗養殖

4小結

4.1適時消毒,一般每隔15天~30天用30kg/畝~50kg/畝生石灰或沸石粉進行1次池水消毒或底質改良。

4.2烏鱧有同類相食現象,要及時分塘。

4.3投喂飼料時加水捏成團攝食更積極。

4.4魚苗下塘初期及時關注死亡情況,並及時用藥防治。

4.5分塘後的小魚最好圍在一定範圍集中餵養,保證每一條都能吃上。

4.6烏鱧對硫酸亞鐵十分敏感,要慎用。

作者:蔡清武,正大水產(湖北)有限公司技術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