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恩施紫油厚樸

紫油厚朴是恩施的地道藥材。 陶弘景曰:“厚朴出建平、宜都(湖北西部, 當時恩施屬建平郡), 皮厚, 肉紫色為好, 殼薄而白者不佳”。 《藥物生產辨》陳仁山說:“紫油厚朴皮厚多油潤, 色紫褐, 味苦甘者”。 《實用醫藥》(1958年)熊夢緒:厚樸主產湖北、四川等地, 以鄂西一帶出產的品質最好。 據《湖北林業志》、《恩施州林業志》載:“厚朴, 以恩施雙河橋所產最為著名, 皮厚、質細, 油性重, 香氣濃, 斷面棕色, 內表面深紫色, 稱為‘老山紫油厚樸’, 被譽為上品”。 因其質地以“紫色而油重”為特徵, 故冠名為紫油厚樸。 可見恩施紫油厚樸品質深受歷代醫藥學家和邊緣科學家的肯定和稱頌。

恩施紫油厚樸栽培初始恩施市新塘鄉雙河橋。 相傳500多年前(西元1500年前後), 當時廖、張、李、王、趙等姓人家從湖南遷到恩施雙河水杉壩墾荒居住(這一帶是荒無人煙的水杉林, 因此而得名“水杉壩”)。 當時, 人們利用這裡的地理生態環境,

以栽種經濟林木類的厚樸為主而約定成俗:凡生兒育女, 須栽厚樸一坡(一般100-120株), 待兒女長大成人, 砍伐後剝皮, 經加工出售, 以備置婚嫁用品。 如此代代相傳, 至今仍有10多棵百年樹齡以上的厚樸樹, 其中2顆最大的厚樸樹被當地人們稱之為“厚朴王”。 目前在恩施發現的西元1841年(清道光21年)刻有府縣頒佈的種桑、植桐、栽漆、育厚樸、播烏桕勸令的石碑, 可以看出, 清代當地政府已經對厚樸的種植進行指導。

20世紀30年代茂密的厚朴林已將水杉林取代, 從此雙河橋的厚樸知名度逐漸擴大, 一時間, 武漢、湖南、四川、江西、廣州、省徽等地的藥商紛紛到該地收購厚朴並集中在水杉壩加工。 然後將產品轉運到四川成都、武漢、長沙、南昌等地銷售,

並整裝出口港、澳、日本及東南亞國家, 使恩施紫油厚樸享譽中外。 20世紀70年代, 國家在厚朴主產區建立了湖北恩施(雙河)、四川都江堰、廣西資源、浙江景甯四個萬畝厚樸基地, 恩施雙河為其它產區提供了大量厚樸種子、種苗。 厚樸的種植、加工一直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 恩施紫油厚樸種植受到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50至60年代先後建立了國營太山廟藥材場、大山頂藥材場和雙河長嶺崗公社藥材場, 初步形成了以種植紫油厚樸為主的專業藥材場圃。 據歷史資料統計, 全縣當期紫油厚樸種植面積為166.6公頃。 70年代, 在“發展經濟, 保障供給”的號召下, 恩施紫油厚樸種植快速發展。

1972年湖北省藥材公司將恩施市列為厚樸生產基地, 並在雙河長嶺崗藥材場建立了萬畝厚朴林。 在其影響下, 全縣相繼建立了20多個專業藥材場, 僅雙河以種植紫油厚樸為主的大隊、小隊藥材場就有10餘個。 據歷史資料統計, 恩施市藥材公司1952至1985年共收購厚朴23萬擔。

80年代中期由於厚樸市場行情飆升, 當地農民無節制的砍伐, 導致厚樸面積銳減, 至90年代初, 恩施成年厚朴林留存面積不足萬畝。 而厚樸採收年限在10年以上, 造成接下來10多年內, 紫油厚朴有名無貨的尷尬局面。

進入二十一世紀, 隨著國家中藥現代化的實施, 厚樸產業邁入了一個嶄新的道路, 2001年厚樸同時列入國家和湖北省科技攻關計畫, 2006年厚樸又被列入“十一五”重大專案“湖北省地道藥材生產和品質規範體系的建立”2010年厚樸又被列入“十二五”湖北省六個重點地道藥材品種。

通過湖北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十年來的研究和推廣, 已建成了以恩施新塘鄉雙河長嶺崗為中心的厚樸規範化種植基地5000畝, 同時建成了相應的恩施紫油厚朴良種繁育基地。 其中建立了母本園500畝, 育苗基地250畝, 指導公司和農民辦育苗基地500畝。 年提供優質厚樸種子10000公斤, 苗木400萬株, 為從源頭上控制種子、苗木品質, 提高厚朴規範化種植水準創造了條件。 同時輻射周邊厚樸種植面積近30萬畝, 雖然近年產量不大, 但種植規模在國內已是首屈一指。 近年厚樸產量1000噸左右, 仍占全國厚朴(包括溫樸)產量的30%。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