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吉林省紀委書記:防止腐敗造成政治生態“荒漠化”

堅持問題導向 淨化政治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 稍不注意, 就很容易受到污染, 一旦出現問題, 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 深刻學習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精神, 針對當前一些地方政治生態不夠健康的實際, 必須堅持問題導向, 查找“污染源”、拿起“手術刀”, 既注重結合實際、立行立改, 更注重探究規律、綜合施治, 從源頭上淨化從政環境, 營造健康向上的政治生態。

著力扶正祛邪, 淨化思想環境。 淨化和修復政治生態, 首先要刀刃向內、檢省自身, 清醒認識所在地方的政治生態狀況。

從現實情況看, 有的地方黨委缺少對政治生態狀況的深刻反思, 一些領導幹部盲目樂觀、自我陶醉甚至自我麻醉, 以至於講“政治生態良好”成了“面子”問題, 缺乏淨化政治生態的內在動力、思想自覺。 老百姓都知道, “瘡疤見光易好, 傷口捂著易爛”。 實踐表明, 只有戳破“面子”、露出“裡子”, 清除思想誤區、糾正認識偏差, 才能進一步喚醒擔當精神、扛起管黨治黨責任, 推動政治生態的持續淨化。 為此, 各級黨委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要對標中央要求、強化“四個意識”, 一方面, 要敢於思想“交鋒”、注重扶正祛邪, 通過宣傳引導、凝聚共識, 督促各級清醒把握本地本部門政治生態存在的問題, 切實增強整改和治理的自覺性、緊迫感;另一方面,
要從自身做起, 破除“只唱不做”的空頭政治, 弘揚崇尚實幹的時代精神, 為涵養政治生態提供良好的思想環境。

堅持“破”“立”並舉, 淨化作風環境。 一個地方政治生態如何, 作風是晴雨錶。 黨的十八大以來, 作風建設成效有目共睹, 但在一些地方, 深層次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特別是吃喝玩樂慣性仍然很大, 反彈勢能也在積蓄。 從執紀審查情況看, 違規大吃大喝等作風問題背後, 往往隱藏著利益輸送、不法交易, 極易形成“小圈子”, 污染一個地方、一個領域的政治生態。 針對作風建設這場攻堅戰、持久戰, 必須進一步堅定決心、保持韌勁, 注重“破”“立”並舉, 推動標本兼治。 要進一步加大監督執紀力度, 從具體問題抓起,

一環扣一環、一錘接一錘, 越往後執紀越嚴;進一步保持曝光頻度, 讓廣大黨員幹部經常有對照、時刻有警醒, 內心直面現實、形成“化學反應”, 不斷營造“不敢腐”的氛圍;進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檢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等方面措施的執行情況, 總結經驗、梳理問題、完善制度, 切實推動常態長效機制建設。

強化正風肅紀, 淨化紀律環境。 腐敗問題是政治生態最大的“污染源”。 當前, 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 但全面從嚴治党依然任重道遠, 決不能沾沾自喜、盲目樂觀。 就吉林省來看, 黨的十八大以來審查的案件中, 違紀行為發生在或延續到十八大之後的達1.34萬件, 今年又重點審查了四平市、白山市等地方黨委原一把手以及吉林森工集團、吉林糧食集團等國有企業主要領導幹部嚴重腐敗案件。

實踐表明,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必須認清依然嚴峻複雜的反腐敗鬥爭形勢, 保持力度、保持節奏, 嚴肅審查違反政治紀律, 搞團團夥夥、結黨營私, 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相互勾連等方面的問題, 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重點盯住不收斂不收手, 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 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領導幹部, 持續形成震懾;堅決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加大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力度, 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總之, 要深刻把握猛藥去屙、重典治亂的要義, 堅決減少腐敗存量、重點遏制增量,
防止腐敗造成政治生態的“水土流失”甚至導致“荒漠化”。

嚴防“破窗效應”, 淨化制度環境。 顯規則虛置、潛規則盛行, 是造成政治生態不健康的重要根源。 考察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制度建設, 全面從嚴治党起始于理念創新、實踐探索, 固化於制度供給、制度完善。 一方面, 黨中央出臺了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廉潔自律準則和黨內監督條例、紀律處分條例、巡視工作條例、問責條例等一系列黨內法規, 我們党在制度建設的探索中日益走向成熟、走向自信。 另一方面, 制度建設也面臨著不少問題, 有的地方由於規則不彰、制度失靈, 引發了大量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尤其是一些黨員領導幹部, 把制度當成了“稻草人”“橡皮筋”, 合意則取, 不合意則舍,形成了“破窗效應”。比如,在落實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方面,有的不按民主集中制辦事,或獨斷專行、排斥異己,或搞分散主義、各自為政;有的缺少批評和自我批評,當老好人、怕得罪人,等等。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進一步健全科學的制度體系、剛性的督查機制、嚴厲的懲戒措施,堅決查處違紀違規行為,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形成有利於管黨治党、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的良好政治生態。

培育政治文化,淨化文化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靈魂,對政治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從現實來看,幹部的貪腐、風氣的墮落、政治生態的破壞,背後根本上都是信仰信念的喪失、文化力量的缺位。營造健康政治生態,必須直面多元價值和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進一步增強黨內政治文化的滋潤和培育,讓黨員幹部經常接受文化薰陶,提升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要進一步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黨員幹部自覺學習、感悟、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從中明是非、辨善惡、知廉恥,做為政以德、正心修身的模範。要進一步挖掘革命文化資源,充分利用、廣泛宣傳革命英雄事蹟,激發黨員幹部的宗旨觀念和擔當精神,始終做到不忘初心,始終保持對党的絕對忠誠。要進一步發現和樹立時代榜樣,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充實政治文化底蘊,培厚健康的政治生態土壤。(吉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陶治國)

【編輯:高辰】

轉自:中國新聞網

不合意則舍,形成了“破窗效應”。比如,在落實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方面,有的不按民主集中制辦事,或獨斷專行、排斥異己,或搞分散主義、各自為政;有的缺少批評和自我批評,當老好人、怕得罪人,等等。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進一步健全科學的制度體系、剛性的督查機制、嚴厲的懲戒措施,堅決查處違紀違規行為,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形成有利於管黨治党、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的良好政治生態。

培育政治文化,淨化文化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靈魂,對政治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從現實來看,幹部的貪腐、風氣的墮落、政治生態的破壞,背後根本上都是信仰信念的喪失、文化力量的缺位。營造健康政治生態,必須直面多元價值和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進一步增強黨內政治文化的滋潤和培育,讓黨員幹部經常接受文化薰陶,提升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要進一步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黨員幹部自覺學習、感悟、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從中明是非、辨善惡、知廉恥,做為政以德、正心修身的模範。要進一步挖掘革命文化資源,充分利用、廣泛宣傳革命英雄事蹟,激發黨員幹部的宗旨觀念和擔當精神,始終做到不忘初心,始終保持對党的絕對忠誠。要進一步發現和樹立時代榜樣,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充實政治文化底蘊,培厚健康的政治生態土壤。(吉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陶治國)

【編輯:高辰】

轉自:中國新聞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