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高級的素養,從好好說話開始

作者:小王子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語言暴力對一個人傷害有多大?

其中, 有位網友描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 網友稱自己在語言暴力環境下長大,

而施暴者是奶奶。

從小, 他多是和奶奶一起生活。 因性格比較內向, 小時候膽小不敢跟小朋友一起玩丟手帕, 奶奶就說“你這個人怎麼這麼陰陽怪氣, 死氣沉沉的!”

一點小事沒做好, 奶奶就會有一堆數落, 例如“你說你有什麼用!找個東西找不到, 你是不是眼瞎!”等等。

這位元網友表示, 語言暴力的環境, 對他造成了很深的影響, 導致他一直很自卑, 並有情感表達障礙, 而且對人際關係敏感, 很難輕易信任他人。

這樣的故事, 其實我們身邊並不少見。

很多人, 遠遠沒有意識到語言暴力的危害。 在親密的人之間, 這種表現反而愈加明顯。 有人把“打是親、罵是愛”當作旗幟。

可殊不知, 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 常常帶給人情感和精神上的雙重創傷。

這個話題, 讓我不禁想到了曾經看過的一本書——《非暴力溝通》。

它讓我知道, 有時候語言暴力帶來的創傷, 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讓人痛苦。 它教會了我用不帶傷害的方式與人溝通、化解衝突。

下面, 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非暴力溝通方式, 到底是怎樣的?

01

只講事實, 不輕易評價他人

這一點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

你是否發現, 很多人也總是會下意識地想要評論別人, 比如:

看到一個開著豪車的漂亮女性, 他們也會想這個女的肯定是被包養的;

甚至一說到公務員, 就覺得這是群不思進取的人, 提前養老, 內心鄙視之;

一看到有錢人, 就會說這人肯定為富不仁;

......

類似這樣的情況, 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習慣。

因此, 當我們在與他人的溝通交流中, 習慣性地做出評論時, 我們經常不自知。

比如, 某大學班委組織了三次活動, 但同學A都沒有參加。

於是, 班委就找他溝通, 說A:“你這人怎麼這樣, 一點不懂配合。 ”

也許, 該班委說這話時, 並沒有批評對方的意思, 他只想表達:“我最近組織了三次活動, 每次你都說不能參加”。

但是, 班委用了帶有評價性的話語說, 這就帶上了自我的情緒。 這樣的表達方式, 很容易讓別人覺得在批評他, 而產生逆反心理, 從而使溝通陷入困境。

非暴力溝通給我們的生活提出了新的挑戰, 它要求我們區分觀察和評論。

比如, 當你身邊有人發脾氣, 你可能會下意識地說“你的脾氣可真暴躁”, 而這是評論, 不是你觀察到的事實。

正如印度哲學家克裡希那穆提所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

非暴力溝通中的第一要素“觀察”, 就是在提示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 應該直接說出我們觀察到的事實, 而不是帶有我們主觀性的評價。

02

不帶攻擊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這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 在這一要素中,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區分感受和想法, 要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 而非想法。

也許你會說, 表達自己的感受不是很簡單嗎?

但事實上, 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往往我們表達的多數是我們的想法。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有一位女士, 在婚後喜得千金, 為了照顧家庭辭了工作。 三口之家, 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羨煞旁人。

但她的丈夫是一家公司的高管。 忙起來的時候, 到家常常已經深夜, 第二天又早早出門。

兩人連說句話的時間都沒有, 更別說一起出去玩了。

終於有一天, 先生因為應酬, 到家已近淩晨一點, 妻子的情緒爆發了。 她對丈夫說:“你把家當旅館了!你心裡到底還有沒有這個家?”

先生一聽,脾氣也上來了,他認為自己拼命掙錢,就是為了這個家,但妻子卻絲毫不領情。

兩人各不退步,大吵了一架。

注意到這個例子中的妻子,實際上她只是對於丈夫的時常晚歸感到難過。但卻通過不恰當的方式,帶有攻擊性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感受。

而這種想法,通常會給人一種你是在評論的感覺,容易讓聽者產生抵觸情緒。

想法和感受的區別,主要在用詞上。

當我們說“我覺得”,我們常常不是在表達感受,而是在表達想法。

例如,有時我們會說:“我覺得你不愛我”、“我真是個沒用的人”、“你真可惡”,這些都是自己的想法。

那麼這三句話用感受怎麼來表達呢?

應該是“我很傷心”、“我很沮喪、“我有些煩躁”,傷心、沮喪、煩躁等等這些詞彙便是在表達感受。

所以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彙表很重要。

03

真誠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這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它告訴我們別人的行為可能會刺激我們,但並不是我們感受的根源,我們的感受源於自身。

批評和指責往往包含著期待的落空。對他人的批評,實際上也是自我需要未達到滿足的一種表現。

例如,“你一點都不能理解我”,就包含了一種埋怨和指責的語氣,這個時候,其實可以說,“我需要理解”。

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反之,如果我們直接說出需要,其他人就較有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假如你有一個生活習慣比較邋遢的老公。你這樣對他說:“你怎麼這麼懶,老是把東西亂丟?把衣服放到該放的地方就那麼難嗎?”等等。

那麼,老公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抵制,因為他認為你是在批評他,會使他產生逆反心理。

但假如你這樣說:“我看到房間裡到處堆滿了衣服和雜物,這讓我很不舒服。因為我喜歡乾淨整潔的環境,可不可以請你把房間整理一下呢?”

這樣直接表達出自己的需求,老公作出積極回應的可能性反而會大大提高。

但不幸的是,生活中多數人並不習慣從需要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04

提出具體的要求

這是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在表達觀察、感受和需要之後,我們請求他人的幫助。

在我們提出請求的時候,內容越具體越好。

如果我們的意思含糊不清,別人就難以瞭解我們到底想要什麼。

例如:

有一位丈夫想要經常能在家吃飯,於是他對妻子說:“我希望你能好好的做幾頓飯。”

可以想見,妻子聽到這話,也不知道丈夫要的到底是什麼,因為這個請求不明確。

而如果丈夫這樣說:“我希望每個星期有3天在家自己做飯吃,並且能做到兩葷一素的搭配。”

妻子也就瞭解了丈夫的真正要求,也更容易作出積極的回應。

此外,在這一要素中,還要注意區分請求和命令。

舉個簡單的例子:

A對B說:“我很孤單,你今晚能陪我聊聊嗎?”

B回答說:“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你去找其他人好不好?”

此時,如果A接著說:“你這人怎麼這樣,真自私!”

那麼,他的提議實際上是命令,因為他並沒有重視B休息的需要,而開始指責他。

也就是說,請求是答不答應取決於別人。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提出請求的人如果批判或指責,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

以上,就是非暴力溝通方式的四大要素。

當然,非暴力溝通的技能還有很多,掌握這些技能,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們帶著足夠的耐心,慢慢練習。

其實,很多關係的冷淡、破裂,抑或是衝突,未必有多麼嚴重而不可原諒的理由,很可能就是生活中一丁點的小事,卻偏偏不能好好說話。

可以說,一個人能不能好好說話,也是ta有沒有修養的最直接體現。

正如盧森堡博士所說,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

先生一聽,脾氣也上來了,他認為自己拼命掙錢,就是為了這個家,但妻子卻絲毫不領情。

兩人各不退步,大吵了一架。

注意到這個例子中的妻子,實際上她只是對於丈夫的時常晚歸感到難過。但卻通過不恰當的方式,帶有攻擊性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感受。

而這種想法,通常會給人一種你是在評論的感覺,容易讓聽者產生抵觸情緒。

想法和感受的區別,主要在用詞上。

當我們說“我覺得”,我們常常不是在表達感受,而是在表達想法。

例如,有時我們會說:“我覺得你不愛我”、“我真是個沒用的人”、“你真可惡”,這些都是自己的想法。

那麼這三句話用感受怎麼來表達呢?

應該是“我很傷心”、“我很沮喪、“我有些煩躁”,傷心、沮喪、煩躁等等這些詞彙便是在表達感受。

所以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彙表很重要。

03

真誠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這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它告訴我們別人的行為可能會刺激我們,但並不是我們感受的根源,我們的感受源於自身。

批評和指責往往包含著期待的落空。對他人的批評,實際上也是自我需要未達到滿足的一種表現。

例如,“你一點都不能理解我”,就包含了一種埋怨和指責的語氣,這個時候,其實可以說,“我需要理解”。

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反之,如果我們直接說出需要,其他人就較有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假如你有一個生活習慣比較邋遢的老公。你這樣對他說:“你怎麼這麼懶,老是把東西亂丟?把衣服放到該放的地方就那麼難嗎?”等等。

那麼,老公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抵制,因為他認為你是在批評他,會使他產生逆反心理。

但假如你這樣說:“我看到房間裡到處堆滿了衣服和雜物,這讓我很不舒服。因為我喜歡乾淨整潔的環境,可不可以請你把房間整理一下呢?”

這樣直接表達出自己的需求,老公作出積極回應的可能性反而會大大提高。

但不幸的是,生活中多數人並不習慣從需要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04

提出具體的要求

這是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在表達觀察、感受和需要之後,我們請求他人的幫助。

在我們提出請求的時候,內容越具體越好。

如果我們的意思含糊不清,別人就難以瞭解我們到底想要什麼。

例如:

有一位丈夫想要經常能在家吃飯,於是他對妻子說:“我希望你能好好的做幾頓飯。”

可以想見,妻子聽到這話,也不知道丈夫要的到底是什麼,因為這個請求不明確。

而如果丈夫這樣說:“我希望每個星期有3天在家自己做飯吃,並且能做到兩葷一素的搭配。”

妻子也就瞭解了丈夫的真正要求,也更容易作出積極的回應。

此外,在這一要素中,還要注意區分請求和命令。

舉個簡單的例子:

A對B說:“我很孤單,你今晚能陪我聊聊嗎?”

B回答說:“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你去找其他人好不好?”

此時,如果A接著說:“你這人怎麼這樣,真自私!”

那麼,他的提議實際上是命令,因為他並沒有重視B休息的需要,而開始指責他。

也就是說,請求是答不答應取決於別人。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提出請求的人如果批判或指責,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

以上,就是非暴力溝通方式的四大要素。

當然,非暴力溝通的技能還有很多,掌握這些技能,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們帶著足夠的耐心,慢慢練習。

其實,很多關係的冷淡、破裂,抑或是衝突,未必有多麼嚴重而不可原諒的理由,很可能就是生活中一丁點的小事,卻偏偏不能好好說話。

可以說,一個人能不能好好說話,也是ta有沒有修養的最直接體現。

正如盧森堡博士所說,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