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918|世界上言而無信的人裡,你最容易被原諒了

在“二戰”廢墟中長大的宮崎駿, 始終未能擺脫對戰爭的憎恨和對人的失望情緒。

“正因為無法改變, 才會去做動畫, 這是夢想。 ”他說,

“沒有理想的現實主義者隨處可見, 這樣的人是最差勁的。 ”

由於忙於工作, 他一直沒能盡到一位父親應盡的責任, 在孩子們還小時, 宮崎駿全家沒有一張合影。 他曾被自己的長子宮崎吾朗說是“滿分的導演, 零分的父親”。

善惡權在教育

宮崎駿出生在一個飛機廠世家, 作為次子, 他沒有繼承家業的壓力, 因而有更多機會接觸自己喜歡的事情。

宮崎駿的母親身體不好, 經常需要宮崎駿來照顧弟弟。 童年裡兄弟間的互相陪伴, 這也許正是宮崎駿動畫中對情感表露得那麼真摯的原因。

家裡“老大”懂事, “老二”乖巧是每個二胎家庭的願望, 有時候事與願違可能就差在引導錯誤。

公司一個姐姐分享了她二胎的經歷, 有段時間兒子一直拿水來給他喝, 她不明白為什麼, 問了才知道, 兒子覺得人是水做的, 要媽媽多喝水幫他做個弟弟出來。

後來姐姐真的又懷孕了, 當過老師的她, 第一時間分享快樂給兒子, 引導兒子當哥哥的使命感。 讓她驚喜的是, 原本很頑皮的大兒子, 對弟弟的到來不僅沒有分毫的排斥, 整個人也變得乖巧懂事了。

家人一起逛街的時他會看著弟弟, 弟弟摔倒哭了, 兒子雖然嘴上嫌棄, 身體很誠實的跑過去把弟弟扶起來、還會耐心的喂迷糊給弟弟吃……

幸福的家庭教育總是有共通點, 不幸家庭教育就各有不同了, 比如有一家子, 孩子聽了大人一句:“媽媽生了弟弟就不疼你咯。 ”的玩笑話, 以後只要大人沒看著, 就會跑去打小的幾下, 把弟弟弄得哇哇哭……

細節無小事, 關於“人性本惡”又或“人性本善”其實沒有定論, 決定權全在教育的手中。

宮崎駿直到50歲時才有勇氣說出童年一段避難經歷:

一次美軍空襲, 他叔叔決定用卡車把家人拉到郊外去。 一家人上車開動時, 鄰居一個抱小孩的婦女請求帶上她, 但他叔叔和父母都沒有理睬徑直開車走了, 那個帶小孩的女人一直在車後面喊著“請帶上我吧”……

在極端的環境下, 對於求生的本能,沒人有權作出評判。所以宮崎駿作品溫暖人心的背後藏著苦悶的生活現實。

他不僅用自己的作品宣傳和平,更認為日本當年發動侵略戰爭的行為絕對不允許被遺忘,更不容否認。他表示,任何國家都不能為尋求自身利益而發動侵略戰爭,這是每個國家都應遵循的最基本原則。

難怪有的網友會說:“他是我最喜歡的日本人。”

嚴格的“惡老爸”

只要涉及到畫畫,宮崎駿便沒有一絲妥協,被退稿是常有的事。

甚至於對自己的兒子,他也毫不客氣“那種沒有靈魂的畫,畫再多也沒有用。”

其實宮崎駿不希望兒子做這一行,是因為自己做了一輩子,太明白其中的辛酸了,“沒有靈感的時候,氣得想燒房子。”

他也曾拍攝《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修補父子關係,父子兩人便是以動畫作為溝通。

宮崎吾朗也終於用自己的堅持和韌性,製作出《虞美人盛開的山坡》,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得到了父親的認可。

兒子的原話是這樣的:“老爸在工作時簡直像個惡魔,他為了忙工作常不在家,讓我母親比一般母親更辛苦,是個零分的父親;不過他在動畫方面的成就太偉大了,絕對是一百分的導演。”

孩子長大了,小時候的不理解,都會在漸漸成熟後變為理解。我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小時候總是覺得父親無所不能,後來發現他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再後來,發現他還是那個形象高大的父親。那刻我們對年老的父親只有愛,只有理解和敬意,再沒有了怨。

宮崎駿的七次食言,全因動畫。每次認認真真的說要收山,一次次又雙叒叕複出。對於隱退和複出的糾結,他是這麼說的:

“每天我都覺得時間不夠,不加把勁不行,但又不能讓身體壞下去。每一部長片動畫的製作,我都把它當成最後一部長片來看待。之所以沒有停止創作,原因是每次我看到有這麼多孩子喜歡動畫,我就有了繼續創作的熱情。我非常希望將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通過影片傳授給下一代。”

這個世界上言而無信的人中,最容易被原諒的,大概就是宮崎駿老爺子了吧。

對於求生的本能,沒人有權作出評判。所以宮崎駿作品溫暖人心的背後藏著苦悶的生活現實。

他不僅用自己的作品宣傳和平,更認為日本當年發動侵略戰爭的行為絕對不允許被遺忘,更不容否認。他表示,任何國家都不能為尋求自身利益而發動侵略戰爭,這是每個國家都應遵循的最基本原則。

難怪有的網友會說:“他是我最喜歡的日本人。”

嚴格的“惡老爸”

只要涉及到畫畫,宮崎駿便沒有一絲妥協,被退稿是常有的事。

甚至於對自己的兒子,他也毫不客氣“那種沒有靈魂的畫,畫再多也沒有用。”

其實宮崎駿不希望兒子做這一行,是因為自己做了一輩子,太明白其中的辛酸了,“沒有靈感的時候,氣得想燒房子。”

他也曾拍攝《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修補父子關係,父子兩人便是以動畫作為溝通。

宮崎吾朗也終於用自己的堅持和韌性,製作出《虞美人盛開的山坡》,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得到了父親的認可。

兒子的原話是這樣的:“老爸在工作時簡直像個惡魔,他為了忙工作常不在家,讓我母親比一般母親更辛苦,是個零分的父親;不過他在動畫方面的成就太偉大了,絕對是一百分的導演。”

孩子長大了,小時候的不理解,都會在漸漸成熟後變為理解。我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小時候總是覺得父親無所不能,後來發現他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再後來,發現他還是那個形象高大的父親。那刻我們對年老的父親只有愛,只有理解和敬意,再沒有了怨。

宮崎駿的七次食言,全因動畫。每次認認真真的說要收山,一次次又雙叒叕複出。對於隱退和複出的糾結,他是這麼說的:

“每天我都覺得時間不夠,不加把勁不行,但又不能讓身體壞下去。每一部長片動畫的製作,我都把它當成最後一部長片來看待。之所以沒有停止創作,原因是每次我看到有這麼多孩子喜歡動畫,我就有了繼續創作的熱情。我非常希望將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通過影片傳授給下一代。”

這個世界上言而無信的人中,最容易被原諒的,大概就是宮崎駿老爺子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