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我不同意!外賣,毀不掉我們的下一代

這兩天, 朋友圈被一篇《外賣, 正在毀滅我們下一代》(點擊可查閱原文章)的爆款文章刷屏了, 它引用了艾瑞發佈的《2017中國本地生活O2O行業研究報告》,

估計朋友們被文章中觸目驚心的資料和圖片嚇到, 然後默默卸載了點外賣的APP...

文章中是這樣說的:

在中國, 每週最少有4億份外賣飛馳在大街小巷, 每週至少產生4億個一次性打包盒和4億個塑膠袋, 以及4億份一次性餐具的廢棄...

某外賣類APP近期也發佈了中國外賣大資料, 顯示中國市場使用者規模達到6億, 2016年線上外賣用戶消費頻次每週消費3次以上的用戶占比高達63.3%, 外賣就餐成為常規方式。

這些塑膠垃圾, 已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產國, 城市生活垃圾已經快將我們掩埋, 我們還往海洋裡傾倒垃圾, 幾乎所有的海洋物種的體內都有塑膠污染物, 這些污染物會流回人類的食物鏈, 我們的下一代被毀了。

然後文章就把我們現在遇到的白色污染問題歸咎於中國發展迅猛的外賣業, 完全定性卻不定量地得出了結論, 並取了個很有話題度的標題《外賣, 正在毀滅我們的下一代》, 之後文章就順理成章地開始說“塑膠袋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危害”。

前面說得很有道理, 後面說得也很有道理, 所以邏輯是外賣產生了塑膠袋污染, 塑膠袋危害很大, 可能會毀了我們的下一代, 所以是外賣毀掉了我們的下一代。

等等, 這中間是不是少了什麼……

1

外賣:這口大鍋我不背

據權威資料平臺Trustdata發佈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分析報告》中的監測結果顯示, 餓了麼、美團外賣、百度外賣三大外賣巨頭的外賣APP日活用戶數(DAU)加起來也不到1300萬, 何況只要登錄了APP並不下訂單的人數也算進日活數, 不知文章中“每週最少有4億份外賣飛馳在中國的大街小巷”這個數字是怎麼得來的?

據《中國環境報》2016年12月的報導, 全國每天外賣產生的餐飲殘餘達到350噸, 一年算下來, 就是12萬噸左右。 (這裡的餐飲殘餘指外賣包裝盒以及食物殘餘)。 貌似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很多人說“幾周堆滿故宮”。

這就像香飄飄奶茶的“奶茶連起來可以繞地球一圈”一樣, 這樣的提法普遍都是障眼法。 真正實在的就是拿資料說話。

資料就是我國2016年的塑膠製品產量為7500萬噸, 其中,

食品包裝袋, 農用薄膜卻達到了1300萬噸, 對比12萬噸的外賣垃圾, 這相差甚遠的數量級清楚地說明, 單單揪出“外賣”做罪魁禍首, 實在是太冤了。

我們不能說外賣垃圾問題就不重要, 就可以忽視, 但很顯然, 它並不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文章所列的種種資料, 要麼是中國的塑膠垃圾總量,但其中多少才是由外賣產生的卻避而不談;要麼列舉一大堆國外的海洋受污染的資料,但其實這又與文章本身想談的外賣問題聯繫性有多大?

如果那篇文章說的是,外賣垃圾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我們要解決,那我同意。

但那篇文章說的是“外賣,正在毀滅我們的下一代”,把該問題歸咎于我們平時吃的外賣,就不太地道了。

畢竟在我們研究一個問題的時候,不能只有定性的感性分析,還應該有定量的討論。

畢竟外賣切實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便利,還帶動了就業,促進了經濟發展,總的來說怎麼都是利大於弊。

文章給出的解決方案裡,“儘量不使用外賣”,有點因噎廢食了。

2

一次性筷子騙局

外賣垃圾確實對我們的環境會有影響,但必須要考慮到這裡面有一個量級的問題。而有關“拒絕一次性筷子”的環保說法,卻徹頭徹尾是一場騙局。

可能你從小也聽過:

“使用一次性筷子,讓我們對森林濫砍濫伐,導致了水土流水,土地沙化。”

“一株生長了20年的大樹,僅能製成6000—8000雙筷子。”

“目前,我國一次性木筷子使用量在450億雙左右,消耗的木材為166萬立方米”。

“日本從不砍伐自己國家的樹木,一次性筷子都是從中國進口的。”

經常看到類似上圖的標語,並輔以各種駭人聽聞的資料、圖片,“成功”地向大家灌輸一種不用一次性筷子就可以保護森林的觀念。

但是實際上,一次性筷子的主要原料是人工種植的速生楊、樺樹等質地疏鬆、油脂較少的經濟林木和其它邊角廢木料,還有部分則用竹子製造。沒有哪個廠商會消耗珍貴的二十年原木資源去製造極為廉價的一次性筷子。

速生楊樹一般5年可砍伐,10年生單株材積可達0.95立方米,其生長速度遠遠高於筷子的消耗速度。這些速生樹種本身就是經濟林材,種下去就是為了砍掉種下一批的。

它還可以提高綠化,吸收路邊過多的灰塵,省道國道邊上的楊樹就是速生楊樹!

速生楊,種植第三年就可長到9-12米

另外,日本從中國進口一次性筷子也不是因為日本想破壞中國環境,純粹是因為中國人工成本低,林地多,所以我們的一次性筷子便宜。

所以結論就是,一次性筷子的生產是科學利用森林資源而不是浪費。“速生楊每年生產6600萬立方米,做筷子的100萬立方米就在裡面,剩下的還會用於其他生產。”在現階段,一次性木筷子的生產與消費都是可以接受的。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但不會影響環境,還能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而且它減少了因為店家清洗筷子不到位帶來的病毒傳播風險,還減少了店家清洗筷子排入水中的清潔劑,消毒劑,其實是一個利大於弊的發明。

3

踐行環保≠因噎廢食

我們人類進行現代生活的所有行為,都或多或少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從汽車到空調,從外賣到快遞,從電腦網路到電力,全都如此。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偉大發明正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發展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但終極目標都是為大眾提供便利。互聯網的革新,讓我們不斷探索“無紙化”的貨幣流通方式,從貨幣支付到銀行卡支付再到現今的互聯網移動支付,我們實現了出門只需要帶一個手機的願景,甚至連街邊賣燒餅的小攤販,都能夠掃二維碼收款。也正是因為“無現金”支付的現狀,推動了外賣行業的發展,讓各大外賣APP家喻戶曉,讓新零售業崛起,連帶著“外賣小哥”這一職業也火爆起來。

互聯網外賣可以說是繼移動支付後,中國人民又一牛掰的發明,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幾乎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手機輕鬆一點即可送貨上門,同時平臺裡充斥了各種各樣的商家,讓大眾選擇更多樣化,外加評分、投訴系統,讓口碑成為每個店家必須衡量的指標,能夠最大程度上維護消費者的權益。這些都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如果因為一些誇大其詞的所謂“環保”而倒退回去,那就本末倒置了。

還有一個事實是,其實很多時候看似環保,實則作秀的迷思還有很多。

環保其實是件挺專業的事,並沒有那麼容易。

比如環保人士號稱的“塑膠製品難降解”,是白色污染,提倡大家多使用紙袋。

可是算污染不能只算降解,還要算生產。塑膠製品生產過程幾乎無污染,而造紙廢水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物件,尤其是制漿環節產生的造紙黑液,沒有親眼見過的人根本不知道有多噁心:含有大量的木質素、纖維素、揮發性有機酸等等,又黑又臭,對水體的污染極其嚴重。

造紙廢水

還要考慮重複使用問題。雖然紙袋子紙碗、塑膠袋子、塑膠碗都是一次性製品,但是生活中還是會出現為數不少的重複利用情況。一般來講,塑膠製品耐用性好很多,這又可以減少污染。

所以綜合起來看,簡單粗暴地推廣紙製品替代塑膠製品,並不能達到降低污染,綠色環保的目的,反而有可能使污染更嚴重。

還有眾所周知的環保活動“地球關燈一小時”,有人提出質疑,“我們在開關瞬間消耗的電能,是否會比一小時內穩定發光時還要多,其浪費掉的電力,對電網造成的負擔遠遠超過這一小時節約的電力。”更別說還有不少人關了燈說要減排以後,點上了碳排放量更高的蠟燭....

雖然這個說法隨後被實驗黨粉碎,得出結論“地球一小時”活動本身起不到節能減排的作用,但產生的不利影響也不像人們擔心的那麼嚴重。不過至少,人們想靠“地球一小時”活動本身來實現節能減排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4

更科學、專業地看待環保問題

我們常常呼籲著“保護地球”,但忽略了一個問題,地球真的需要我們保護嗎?

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了,溫度比現在高十幾度的時候也有,比現在冷幾十度的時候也有,地球根本不在乎自己身上會多幾塊塑膠或者少幾塊塑膠,生物大滅絕的時候地球也活得好好的,根本輪不到我們保護。

其實我們並沒有這麼偉大,也不需要刻意拔高和美化我們的環保行為,我們要保護的不是地球,而是我們人類自己!

環保固然是一個社會話題,但更是一個科學話題,需要科學理性的精神。我們不能為搏眼球刻意誇大負面影響,甚至危言聳聽,這也就搞錯了環保的方向,背離了我們的初衷。

還有,我們必須認識到,環保應該是一件專業的事,需要長久以往的堅持,這並不是靠回應附和某個倡議、某次活動就能解決的。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把節能精神推廣到日常生活當中,減少能源浪費,減緩城市電力需求增長速度,加大能源迴圈利用的使用效率,這才是真正的環保之道。

▼▼▼

如今,環保已經成為

社會公眾關注的一個焦點話題

全球變暖,霧霾,海洋垃圾,森林退化

這些問題日益嚴峻

其實我們都明白

我們如何對待這個世界,世界便如何回饋我們

但環保不是為了限制發展

也不是讓一個新興產業無辜背鍋

我們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

環保,不是因為我們自以為

“保護地球的使命”

而是因為

我想我們一代代更好地活下去

【參考文獻】

[1] 2017年第2季度中國互聯網協力廠商餐飲外賣市場研究報告.[EB/OL].比達諮詢資料中心, 2017-08-21.

[2] 外賣垃圾要不要治 怎麼治?[EB/OL].中國環境報, 2016-12-26.

[3] 2016年1-12月塑膠製品行業運行情況.[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資訊化部消費品工業,2017-02-16.

[4] “地球一小時”會損害電網嗎?[EB/OL].果殼網謠言粉碎,2011-03-25.

[5]外賣,毀不掉我們的下一代.[EB/OL].公眾號“為你寫一個故事”,2017-9-19.

- THE END -

廣東青年新媒體實驗室、中山大學大資料傳播實驗室

闢謠特工隊聯合出品

編輯:瑋玲、海婷、華瑩

要麼是中國的塑膠垃圾總量,但其中多少才是由外賣產生的卻避而不談;要麼列舉一大堆國外的海洋受污染的資料,但其實這又與文章本身想談的外賣問題聯繫性有多大?

如果那篇文章說的是,外賣垃圾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我們要解決,那我同意。

但那篇文章說的是“外賣,正在毀滅我們的下一代”,把該問題歸咎于我們平時吃的外賣,就不太地道了。

畢竟在我們研究一個問題的時候,不能只有定性的感性分析,還應該有定量的討論。

畢竟外賣切實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便利,還帶動了就業,促進了經濟發展,總的來說怎麼都是利大於弊。

文章給出的解決方案裡,“儘量不使用外賣”,有點因噎廢食了。

2

一次性筷子騙局

外賣垃圾確實對我們的環境會有影響,但必須要考慮到這裡面有一個量級的問題。而有關“拒絕一次性筷子”的環保說法,卻徹頭徹尾是一場騙局。

可能你從小也聽過:

“使用一次性筷子,讓我們對森林濫砍濫伐,導致了水土流水,土地沙化。”

“一株生長了20年的大樹,僅能製成6000—8000雙筷子。”

“目前,我國一次性木筷子使用量在450億雙左右,消耗的木材為166萬立方米”。

“日本從不砍伐自己國家的樹木,一次性筷子都是從中國進口的。”

經常看到類似上圖的標語,並輔以各種駭人聽聞的資料、圖片,“成功”地向大家灌輸一種不用一次性筷子就可以保護森林的觀念。

但是實際上,一次性筷子的主要原料是人工種植的速生楊、樺樹等質地疏鬆、油脂較少的經濟林木和其它邊角廢木料,還有部分則用竹子製造。沒有哪個廠商會消耗珍貴的二十年原木資源去製造極為廉價的一次性筷子。

速生楊樹一般5年可砍伐,10年生單株材積可達0.95立方米,其生長速度遠遠高於筷子的消耗速度。這些速生樹種本身就是經濟林材,種下去就是為了砍掉種下一批的。

它還可以提高綠化,吸收路邊過多的灰塵,省道國道邊上的楊樹就是速生楊樹!

速生楊,種植第三年就可長到9-12米

另外,日本從中國進口一次性筷子也不是因為日本想破壞中國環境,純粹是因為中國人工成本低,林地多,所以我們的一次性筷子便宜。

所以結論就是,一次性筷子的生產是科學利用森林資源而不是浪費。“速生楊每年生產6600萬立方米,做筷子的100萬立方米就在裡面,剩下的還會用於其他生產。”在現階段,一次性木筷子的生產與消費都是可以接受的。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但不會影響環境,還能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而且它減少了因為店家清洗筷子不到位帶來的病毒傳播風險,還減少了店家清洗筷子排入水中的清潔劑,消毒劑,其實是一個利大於弊的發明。

3

踐行環保≠因噎廢食

我們人類進行現代生活的所有行為,都或多或少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從汽車到空調,從外賣到快遞,從電腦網路到電力,全都如此。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偉大發明正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發展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但終極目標都是為大眾提供便利。互聯網的革新,讓我們不斷探索“無紙化”的貨幣流通方式,從貨幣支付到銀行卡支付再到現今的互聯網移動支付,我們實現了出門只需要帶一個手機的願景,甚至連街邊賣燒餅的小攤販,都能夠掃二維碼收款。也正是因為“無現金”支付的現狀,推動了外賣行業的發展,讓各大外賣APP家喻戶曉,讓新零售業崛起,連帶著“外賣小哥”這一職業也火爆起來。

互聯網外賣可以說是繼移動支付後,中國人民又一牛掰的發明,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幾乎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手機輕鬆一點即可送貨上門,同時平臺裡充斥了各種各樣的商家,讓大眾選擇更多樣化,外加評分、投訴系統,讓口碑成為每個店家必須衡量的指標,能夠最大程度上維護消費者的權益。這些都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如果因為一些誇大其詞的所謂“環保”而倒退回去,那就本末倒置了。

還有一個事實是,其實很多時候看似環保,實則作秀的迷思還有很多。

環保其實是件挺專業的事,並沒有那麼容易。

比如環保人士號稱的“塑膠製品難降解”,是白色污染,提倡大家多使用紙袋。

可是算污染不能只算降解,還要算生產。塑膠製品生產過程幾乎無污染,而造紙廢水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物件,尤其是制漿環節產生的造紙黑液,沒有親眼見過的人根本不知道有多噁心:含有大量的木質素、纖維素、揮發性有機酸等等,又黑又臭,對水體的污染極其嚴重。

造紙廢水

還要考慮重複使用問題。雖然紙袋子紙碗、塑膠袋子、塑膠碗都是一次性製品,但是生活中還是會出現為數不少的重複利用情況。一般來講,塑膠製品耐用性好很多,這又可以減少污染。

所以綜合起來看,簡單粗暴地推廣紙製品替代塑膠製品,並不能達到降低污染,綠色環保的目的,反而有可能使污染更嚴重。

還有眾所周知的環保活動“地球關燈一小時”,有人提出質疑,“我們在開關瞬間消耗的電能,是否會比一小時內穩定發光時還要多,其浪費掉的電力,對電網造成的負擔遠遠超過這一小時節約的電力。”更別說還有不少人關了燈說要減排以後,點上了碳排放量更高的蠟燭....

雖然這個說法隨後被實驗黨粉碎,得出結論“地球一小時”活動本身起不到節能減排的作用,但產生的不利影響也不像人們擔心的那麼嚴重。不過至少,人們想靠“地球一小時”活動本身來實現節能減排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4

更科學、專業地看待環保問題

我們常常呼籲著“保護地球”,但忽略了一個問題,地球真的需要我們保護嗎?

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了,溫度比現在高十幾度的時候也有,比現在冷幾十度的時候也有,地球根本不在乎自己身上會多幾塊塑膠或者少幾塊塑膠,生物大滅絕的時候地球也活得好好的,根本輪不到我們保護。

其實我們並沒有這麼偉大,也不需要刻意拔高和美化我們的環保行為,我們要保護的不是地球,而是我們人類自己!

環保固然是一個社會話題,但更是一個科學話題,需要科學理性的精神。我們不能為搏眼球刻意誇大負面影響,甚至危言聳聽,這也就搞錯了環保的方向,背離了我們的初衷。

還有,我們必須認識到,環保應該是一件專業的事,需要長久以往的堅持,這並不是靠回應附和某個倡議、某次活動就能解決的。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把節能精神推廣到日常生活當中,減少能源浪費,減緩城市電力需求增長速度,加大能源迴圈利用的使用效率,這才是真正的環保之道。

▼▼▼

如今,環保已經成為

社會公眾關注的一個焦點話題

全球變暖,霧霾,海洋垃圾,森林退化

這些問題日益嚴峻

其實我們都明白

我們如何對待這個世界,世界便如何回饋我們

但環保不是為了限制發展

也不是讓一個新興產業無辜背鍋

我們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

環保,不是因為我們自以為

“保護地球的使命”

而是因為

我想我們一代代更好地活下去

【參考文獻】

[1] 2017年第2季度中國互聯網協力廠商餐飲外賣市場研究報告.[EB/OL].比達諮詢資料中心, 2017-08-21.

[2] 外賣垃圾要不要治 怎麼治?[EB/OL].中國環境報, 2016-12-26.

[3] 2016年1-12月塑膠製品行業運行情況.[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資訊化部消費品工業,2017-02-16.

[4] “地球一小時”會損害電網嗎?[EB/OL].果殼網謠言粉碎,2011-03-25.

[5]外賣,毀不掉我們的下一代.[EB/OL].公眾號“為你寫一個故事”,2017-9-19.

- THE END -

廣東青年新媒體實驗室、中山大學大資料傳播實驗室

闢謠特工隊聯合出品

編輯:瑋玲、海婷、華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