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巡禮31省區市非凡成就 描繪壯美歷史畫卷

近日, 《人民日報》在“砥礪奮進的五年”專欄內推出“迎接黨的十九大特別報導”, 每天用八個版的篇幅, 全面反映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不平凡”的五年裡取得的輝煌成就。

高擎改革旗幟、吹響脫貧號角、淨化政治生態、瞄準開放機遇、添彩美麗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 奮發前進。

31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生動實踐和非凡成就, 如同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鼓舞人們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 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全面深改, 創新驅動活力增

“改革是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 路總是有的, 路就在腳下, 關鍵是要通過變革打通道路, 釋放經濟發展潛力。 ”習近平2015年5月在浙江調研時強調。

縱觀《人民日報》系列“迎接黨的十九大特別報導”, 簡政放權、國企改革、土地確權……無一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好注腳。

在浙江, “最多跑一次”, 成為關注度最高的改革關鍵字。

在安徽, 可以清楚地窺見, “放管服”改革的生動實踐。

在海南, “多規合一”一張藍圖, 吹響全面深改衝鋒號。

簡政放權, 讓“數據多跑路, 群眾少跑腿”。 8月22日, “福建篇”的《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報導中披露了一組資料:早在2015年7月, 福建自貿試驗區掛牌不到3個月, 就將80%以上省級行政許可事項下放到三個片區實施,

取消64項前置審批, 基本實現企業辦事和民生服務“不出區”。

改革的熱潮, 澎湃在全國各地。 “湖北篇”報導改革的創新之舉:率先實施重大改革項目省領導領銜制, 率先通過地方立法促進全面深化改革, 率先出臺全面深化改革督察實施辦法……聚焦聚神聚力, 落實落細落地。

《“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天津樣本》寫道:政策環境高效精簡, 創新驅動全面發力, 動能轉換正在加快, 天津創造強勢崛起, 改革熱土、創新沃土厚植深耕。

面對國企改革這塊“難啃的骨頭”, 各地迎難而上。 遼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 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有800多戶……改革任務之艱巨, 不言而喻。 《人民日報》“遼寧篇”, 聚焦當地國有企業的改革路徑:“啟動國有資產、實行多元化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土地確了權處處能賺錢》, “山東篇”報導濰坊寒亭區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 給農民土地換上新的“身份證”, 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種上放心田。 作為“大包乾”發源地, 安徽深化農村改革, 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轉型升級, 協同發展天地寬

“眼下, 最為緊迫的經濟結構調整正在內蒙古緊鑼密鼓地進行並初見成效:破‘一煤獨大’, 立‘七業同興’。 ”

“從謀篇佈局到碩果紛呈, 經過3年多的探索與實踐, 大資料在貴州實現了從無到有並逐步優化。 ”

湖南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著力矯正供需結構錯位和要素配置扭曲”。

吉林“加減乘除”一起做,

“有中生新、無中生有”一起抓, 三大支柱產業振興工程扎實推進, 四大優勢產業迅速崛起。

……

《人民日報》的這組“迎接黨的十九大特別報導”, 系統呈現著各省區市在“轉方式、調結構”這道考題上的精彩答卷。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作為實體經濟大省的浙江, 在經濟放緩、發展紅利弱化的新常態下, 沿著“八八戰略”, 創新發展方式。 《人民日報》在《富民強省,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文中, 揭示了浙江加快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秘訣”。

“站在下一個5年的關口回眸打量, 今日之廣東, 雖仍是面向全球的‘世界工廠’, 但早已不是當年‘三來一補’的前沿重鎮, 更不再是低端製造的大本營。 ”《粵創粵新不停步》指出, 廣東已全面邁進創新驅動發展新階段。

記者注意到,

多地的報導主題中, 凸顯“跨越”二字。 “夯實基礎、突破瓶頸、再造優勢”, 雲南強調“跨越趕超其時已至、其勢已成”;貴州強調, 以全新的方式謀劃“不同於東部、有別於西部其他地區”的跨越發展新路徑。

跨越的, 不止時間, 還有地域。

京津冀從“地相接”到“人相親”。 協同發展使北京打開了東西南北大門, 延慶決策, 想著張家口;大興發展, 想著廊坊;通州建設, 三河要同步規劃。

系列報導“北京篇”開篇之初, 便把目光投向區域協調發展: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設立河北雄安新區,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 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環節。

京津冀協同發展, 河北的出路在哪裡?

善於借光, 更要勇於發光。 “河北篇”的報導給出清晰答案:河北要在京津冀精准定位, 對接京津,服務京津,練好內功。

脫貧攻堅,民生滿滿獲得感

2013年2月3日,是農曆的小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甘肅元古堆村,走進百姓家,探真貧、聽心願,“咱們一塊兒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總書記的殷殷囑託銘刻幹群心間。4年多時間,昔日貧困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民日報》9月13日刊發“甘肅篇”的報導時,重訪總書記考察過的地方,刊發《元古堆村換新貌》報導。文章寫道,從破敗不堪的低矮“土坯房”變成了整齊劃一的新村“安居房”,從靠天吃飯的自給自足變成了入股分紅的致富坦途。

下繡花功夫,做精准文章。

“迎接黨的十九大特別報導”挖掘出各地扶貧的不同特色:21年山海牽手,福建、寧夏兩地通力合作,探索形成脫貧攻堅的“閩寧模式”;貴州積極探索“互聯網+”扶貧新模式,通過“扶貧雲”將各項指標整合形成脫貧指數;四川制定“歇幫”辦法,針對脫貧不積極、違法亂紀的貧困戶,暫停所有幫扶,營造主動脫貧的好風氣。

抓扶貧,促民生。各地出實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8月31日,“廣西篇”的《異地就醫即時結報銷不再跑斷腿》介紹,目前全區14個地級市和自治區本級等15個統籌地區已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截至8月13日,廣西參保人在外省異地就醫已結算50人次。

9月14日,“青海篇”的《三醫聯動惠及各族群眾》報導,圍繞醫保、醫藥、醫療“三醫”聯動,青海省委、省政府確定了7個方面、34項重點改革任務,目前已經全面完成。如今在青海,城鄉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的支付比例達78%。

邁向幸福生活,社會穩定是基石。

“西藏篇”報導,“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在西藏,藏、漢、回、門巴、珞巴、納西等45個民族親如一家,共同建設美麗的雪域高原。國家統計局西藏調查總隊的調查結果顯示:西藏各族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上升,連續幾年超過98%,去年更是高達99.59%。

“新疆篇”報導,團結各族人民,多措並舉,綜合施策,打“組合拳”,取得了一場又一場反恐維穩人民戰爭的勝利。新疆社會穩定之船起錨遠航、乘風破浪,長治久安之帆禦風高揚、壯歌前行。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篇”以《戍邊興邊安民富民》為題,報導兵團職工亦兵亦民,守衛著西陲漫長邊境線。近幾年,先後出動民兵20萬余人次,勝利完成搶險救災、維穩執勤等任務。

生態建設,綠水青山換新顏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習近平曾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甯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建設生態文明排頭兵,各省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

作為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不少物種都是雲南特有。“雲南篇”給出了這樣一組資料:截至2016年12月,雲南省已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161個,總面積約286萬公頃,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7.3%,基本形成了佈局合理、類型較為齊全的自然保護區網路體系。

地圖上的寧夏,可謂“沙漠圍城”,東、西、北三面分別被毛烏素、騰格裡、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包圍。《誰識綠洲是沙洲》一文介紹了寧夏“荒漠變綠洲”的生態奇跡:多年來,寧夏從特殊的自然條件出發,一面防沙治沙,一面沙裡淘金,總結出既適合自身發展,又可為全國提供示範借鑒的治沙模式和治理經驗。

守護最美“第三極”。“西藏篇”報導,目前,西藏禁止開發和限制開發區域面積超過80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區國土面積的70%。

水是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五年來,各省以實際行動開創治水興水的新局面。

有著“秦巴明珠”美譽的陝西安康,水系發達、河流眾多,是南水北調漢江中線核心水源涵養區之一。《河長升級嚴查重治》一文報導,一直以來,安康為保水質安全,從2013年開始探索推行河長制。強化政治擔當,河長以上率下。4月底,安康市、縣、鎮、村“河長+警長”工作責任體系實現全覆蓋。

“江蘇篇”《五級河長守護10萬河道》中介紹:為修復水生態,作為河長制發源地的江蘇,對境內所有河道、湖泊、水庫等各類水域均實行河長制管理,建立起了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五級河長體系,覆蓋全省村級以上10萬多條河道。

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寫華章

2013年9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誕生。

“從28平方公里起步的一場改革試驗,吹皺了960萬平方公里新一輪改革開放的一池春水。這,就是中國的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人民日報》在“上海篇”的報導中,如此評價。

2014年3月,習近平在全國兩會上海團提到,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儘快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新制度。

一步勝招,滿盤皆活。中國的自貿區加速擴容,由1個推廣到4個,再由4個推廣到11個。過去五年,中國開放迎來嶄新局面。

《人民日報》的這組報導中,自貿試驗區的建設佔據著相當的分量。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多個省區市從內陸腹地變開放前沿。

“2000多年前的長安,各國使節、商團、學者紛至遝來;2000多年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再次讓陝西經濟發展得到拓展,也為推動深化改革、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重慶從眼睛向內到搭乘“一帶一路”快車。“中歐班列(重慶)從重慶經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國門,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等國,最終抵達德國杜伊斯堡。”

甘肅向西開放,《蘭州貨物集聚中亞班列馳騁》透露,“2015年,蘭州發出38列中亞班列;2016年發出104列;截至7月中旬,今年班列數已超過去年全年。”

從《人民日報》報導中透視“一帶一路”建設,一幅橫貫東西、共謀發展的宏偉藍圖正在中華大地上從容鋪開。

從嚴治党,政治清明風氣正

2016年春節前夕,習近平來到江西視察。他登上巍巍井岡,在照耀了中國革命前路的八角樓前,告誡全黨:行程萬里,不忘初心。

根植紅色基因,傳承紅色信念。江西、河南和陝西等地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紅色文化“富礦”,自覺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江西把井岡山精神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始終,弘揚“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的井岡山精神新內涵。

《人民日報》的“迎接黨的十九大特別報導”中,幾乎每個省區市都談到如何將從嚴治黨落到實處。

江蘇嚴格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從各級黨委書記做起,層層傳導壓力,推動全面從嚴治党向基層延伸;在焦裕祿精神發源地,河南黨員幹部深入踐行焦書記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幹事業的那股拼勁。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從制度層面,湖北和江蘇實現了多個全國率先。從“湖北篇”和“江蘇篇”中可以看到:湖北率先制定實施主體責任清單、率先出臺《關於黨員幹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監督檢查辦法》;江蘇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關於防止幹部“帶病提拔”的五項規定》。

全面從嚴治黨就像一場洗刷霧霾的春雨,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局面逐步形成。《風清氣正,奮發有為》中展示了落實從嚴治黨囑託的山西答卷:作為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三個試點省市之一,山西整合了反腐敗資源力量,構建起權威高效的監察體系,實現了對行使公權力人員的全覆蓋。

白恩培、仇和等嚴重腐敗案件,使雲南政治生態和從政環境遭受嚴重破壞。“雲南篇”的報導,提出打造“雲嶺鐵軍”,顯示著雲南從嚴治黨的決心:把懲貪肅腐作為“手術刀”,使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全面好轉起來。

大資料技術,為監督執紀插上科技翅膀。“黑龍江篇”報導介紹了擅長反腐的“大資料偵探”:作為中紀委監督執紀問責資訊管理系統建設唯一的副省級試點市,近年來,哈爾濱舉全市之力,大力推進大資料平臺建設,建立起情況明、數位准、可監控的大資料庫。

全國上下,管黨治黨不放鬆、正風肅紀不停步、反腐懲惡不手軟,凝聚清風正氣,彙集改革力量,攻堅克難再出發。

(責編:曹昆)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對接京津,服務京津,練好內功。

脫貧攻堅,民生滿滿獲得感

2013年2月3日,是農曆的小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甘肅元古堆村,走進百姓家,探真貧、聽心願,“咱們一塊兒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總書記的殷殷囑託銘刻幹群心間。4年多時間,昔日貧困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民日報》9月13日刊發“甘肅篇”的報導時,重訪總書記考察過的地方,刊發《元古堆村換新貌》報導。文章寫道,從破敗不堪的低矮“土坯房”變成了整齊劃一的新村“安居房”,從靠天吃飯的自給自足變成了入股分紅的致富坦途。

下繡花功夫,做精准文章。

“迎接黨的十九大特別報導”挖掘出各地扶貧的不同特色:21年山海牽手,福建、寧夏兩地通力合作,探索形成脫貧攻堅的“閩寧模式”;貴州積極探索“互聯網+”扶貧新模式,通過“扶貧雲”將各項指標整合形成脫貧指數;四川制定“歇幫”辦法,針對脫貧不積極、違法亂紀的貧困戶,暫停所有幫扶,營造主動脫貧的好風氣。

抓扶貧,促民生。各地出實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8月31日,“廣西篇”的《異地就醫即時結報銷不再跑斷腿》介紹,目前全區14個地級市和自治區本級等15個統籌地區已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截至8月13日,廣西參保人在外省異地就醫已結算50人次。

9月14日,“青海篇”的《三醫聯動惠及各族群眾》報導,圍繞醫保、醫藥、醫療“三醫”聯動,青海省委、省政府確定了7個方面、34項重點改革任務,目前已經全面完成。如今在青海,城鄉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的支付比例達78%。

邁向幸福生活,社會穩定是基石。

“西藏篇”報導,“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在西藏,藏、漢、回、門巴、珞巴、納西等45個民族親如一家,共同建設美麗的雪域高原。國家統計局西藏調查總隊的調查結果顯示:西藏各族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上升,連續幾年超過98%,去年更是高達99.59%。

“新疆篇”報導,團結各族人民,多措並舉,綜合施策,打“組合拳”,取得了一場又一場反恐維穩人民戰爭的勝利。新疆社會穩定之船起錨遠航、乘風破浪,長治久安之帆禦風高揚、壯歌前行。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篇”以《戍邊興邊安民富民》為題,報導兵團職工亦兵亦民,守衛著西陲漫長邊境線。近幾年,先後出動民兵20萬余人次,勝利完成搶險救災、維穩執勤等任務。

生態建設,綠水青山換新顏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習近平曾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甯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建設生態文明排頭兵,各省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

作為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不少物種都是雲南特有。“雲南篇”給出了這樣一組資料:截至2016年12月,雲南省已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161個,總面積約286萬公頃,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7.3%,基本形成了佈局合理、類型較為齊全的自然保護區網路體系。

地圖上的寧夏,可謂“沙漠圍城”,東、西、北三面分別被毛烏素、騰格裡、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包圍。《誰識綠洲是沙洲》一文介紹了寧夏“荒漠變綠洲”的生態奇跡:多年來,寧夏從特殊的自然條件出發,一面防沙治沙,一面沙裡淘金,總結出既適合自身發展,又可為全國提供示範借鑒的治沙模式和治理經驗。

守護最美“第三極”。“西藏篇”報導,目前,西藏禁止開發和限制開發區域面積超過80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區國土面積的70%。

水是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五年來,各省以實際行動開創治水興水的新局面。

有著“秦巴明珠”美譽的陝西安康,水系發達、河流眾多,是南水北調漢江中線核心水源涵養區之一。《河長升級嚴查重治》一文報導,一直以來,安康為保水質安全,從2013年開始探索推行河長制。強化政治擔當,河長以上率下。4月底,安康市、縣、鎮、村“河長+警長”工作責任體系實現全覆蓋。

“江蘇篇”《五級河長守護10萬河道》中介紹:為修復水生態,作為河長制發源地的江蘇,對境內所有河道、湖泊、水庫等各類水域均實行河長制管理,建立起了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五級河長體系,覆蓋全省村級以上10萬多條河道。

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寫華章

2013年9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誕生。

“從28平方公里起步的一場改革試驗,吹皺了960萬平方公里新一輪改革開放的一池春水。這,就是中國的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人民日報》在“上海篇”的報導中,如此評價。

2014年3月,習近平在全國兩會上海團提到,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儘快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新制度。

一步勝招,滿盤皆活。中國的自貿區加速擴容,由1個推廣到4個,再由4個推廣到11個。過去五年,中國開放迎來嶄新局面。

《人民日報》的這組報導中,自貿試驗區的建設佔據著相當的分量。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多個省區市從內陸腹地變開放前沿。

“2000多年前的長安,各國使節、商團、學者紛至遝來;2000多年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再次讓陝西經濟發展得到拓展,也為推動深化改革、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重慶從眼睛向內到搭乘“一帶一路”快車。“中歐班列(重慶)從重慶經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國門,經哈薩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等國,最終抵達德國杜伊斯堡。”

甘肅向西開放,《蘭州貨物集聚中亞班列馳騁》透露,“2015年,蘭州發出38列中亞班列;2016年發出104列;截至7月中旬,今年班列數已超過去年全年。”

從《人民日報》報導中透視“一帶一路”建設,一幅橫貫東西、共謀發展的宏偉藍圖正在中華大地上從容鋪開。

從嚴治党,政治清明風氣正

2016年春節前夕,習近平來到江西視察。他登上巍巍井岡,在照耀了中國革命前路的八角樓前,告誡全黨:行程萬里,不忘初心。

根植紅色基因,傳承紅色信念。江西、河南和陝西等地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紅色文化“富礦”,自覺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江西把井岡山精神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始終,弘揚“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的井岡山精神新內涵。

《人民日報》的“迎接黨的十九大特別報導”中,幾乎每個省區市都談到如何將從嚴治黨落到實處。

江蘇嚴格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從各級黨委書記做起,層層傳導壓力,推動全面從嚴治党向基層延伸;在焦裕祿精神發源地,河南黨員幹部深入踐行焦書記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幹事業的那股拼勁。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從制度層面,湖北和江蘇實現了多個全國率先。從“湖北篇”和“江蘇篇”中可以看到:湖北率先制定實施主體責任清單、率先出臺《關於黨員幹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監督檢查辦法》;江蘇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關於防止幹部“帶病提拔”的五項規定》。

全面從嚴治黨就像一場洗刷霧霾的春雨,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局面逐步形成。《風清氣正,奮發有為》中展示了落實從嚴治黨囑託的山西答卷:作為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三個試點省市之一,山西整合了反腐敗資源力量,構建起權威高效的監察體系,實現了對行使公權力人員的全覆蓋。

白恩培、仇和等嚴重腐敗案件,使雲南政治生態和從政環境遭受嚴重破壞。“雲南篇”的報導,提出打造“雲嶺鐵軍”,顯示著雲南從嚴治黨的決心:把懲貪肅腐作為“手術刀”,使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全面好轉起來。

大資料技術,為監督執紀插上科技翅膀。“黑龍江篇”報導介紹了擅長反腐的“大資料偵探”:作為中紀委監督執紀問責資訊管理系統建設唯一的副省級試點市,近年來,哈爾濱舉全市之力,大力推進大資料平臺建設,建立起情況明、數位准、可監控的大資料庫。

全國上下,管黨治黨不放鬆、正風肅紀不停步、反腐懲惡不手軟,凝聚清風正氣,彙集改革力量,攻堅克難再出發。

(責編:曹昆)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